半世紀的冷戰在1991年12月25日晚上,當戈爾巴喬夫在電視前宣佈蘇聯解體的訊息時,遠在大洋另一邊華盛頓的老布什正在白宮準備享用午餐。突如其來的訊息使得他驚愕地呆住了嘴。前不久蘇聯政變的訊息,亦是剛剛從美國中情局的訊息傳來。蘇聯也許要崩潰了,但是,當事實發生的時候,還是令西方和美國有些意外和驚訝。兩極格局破滅,對於中國來說,這是好事,也是壞事。蘇聯解體,中國面臨的壓力去除,但是社會主義道路受挫,如何走,這是巨大的難題。而且,失去蘇聯的制衡,美國和西方對中國的態度,將會朝不利的方向改變,如何應對?
而如何去了解與分析蘇聯崛起與解體的原因,分析蘇聯大國的超級大國之路。是當時中國領導層迫切需要做的。一代偉人鄧小平正在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他眼光銳利地看向了西北邊的莫斯科,在下令去詳細瞭解蘇聯解體的過程真相的同時,做出了循序推進改革的舉措。並且將戈爾巴喬夫改革後蘇聯逐漸失控的政策,都反著來。而當我們如今回過頭來看蘇聯的興衰史,亦能夠看到那些真相與啟示。
一.崛起還是交換?超級大國的喜與悲。
蘇聯的崛起與衰落如果要用文字來詳細講解,我們可能三天三夜都不一定能寫文。而如果要用文字形容這個超級大國,那最恰當的莫過於兩個字——奇蹟。這個在1922年至1991年存在的,僅僅只有70年的國家,有接近半個世紀都是超級大國。從1917年蘇俄開始,再到慢慢聯合其他周邊國家,吞併。蘇聯的起飛堪稱一夜崛起。其創造性的一五計劃與二五計劃,使得全世界都驚歎與社會主義體制的偉大與神奇。蘇聯有用20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一個多世紀的工業化,從落後的帝國主義墊底國一躍成為歐洲第一,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國。
社會主義的思潮亦是這樣湧入中國,紅色的崛起是全世界的共識。社會主義好在許多的發展中國家,被殖民地區的人們心中生根發芽。但當我們如今回過頭來看,蘇聯的發展崛起史,更像是一部交換史。用溫飽來換取強大,最後再用強大換取溫飽。從1928~193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後,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由48%上升到70%,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國。但是,這是在嚴重透支了農業的代價下的。
分析蘇聯的崛起之路,我們倒不如說是分析蘇聯的工業化之路,更確切地說,是分析蘇聯的重工業和軍工業的發展之路。蘇聯的工業化起步亦是提高農業稅,同時由國家統一對農產品進行低價收購,剩下一點一點足夠農民不至於餓死。但同時卻進口西方的先進機器和昂貴的工業製成品。農民和蘇聯人民購買這些昂貴的工業製成品,錢又被蘇聯收歸國庫用於投資工業化和生產。換句話說,工業化的強大和崛起是依靠農民的心血來換取,亦是被稱為——犧牲農業換取工業。因此,我們也可以理所當然地認為,蘇聯的崛起其實倒不如用另一句話說,那就是交換。蘇聯的超級大國是透過換取獲得的。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的一點就是。工業化特別是重工業的發展,帶動了蘇聯的經濟,特別是其為其在二戰的獲勝和戰後的繁榮乃至成為了世界唯二的超級大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沒有農業的犧牲,斯大林所領導下的蘇聯不一定能夠擋住德國的進攻。並且,透過計劃經濟,工業化的發展亦是帶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是蘇聯的喜。軍事的強大,使得歐洲在長達半個世紀大氣不敢踹,只能依靠能與其掰手腕的美國保護,做事和表現都是小心謹慎。實力的強大,使得蘇聯能夠在全世界推動共產主義的浪潮,席捲多個國家。老大哥的地位確立,擁有了在世界的二分之一霸權。
悲呢?這個超級大國最終淪落到在70年代開始,只能不斷依靠石油輸出維持生計,農業的落後使得蘇聯連自己的溫飽都無法解決。外匯流失,同時過度依賴西方和美國的食物進口。民生大事顧不了,無能為力。特別是到70年代持續80年代後,國際石油市場萎縮,油價大跌。蘇聯只能透過多賣,賤賣維持出口和外匯,進口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和一大堆的輕工業。
對外的擴張和侵略,入侵阿富汗使得蘇聯付出應有的代價。當赫魯曉夫蠻橫要求中國給蘇聯駐軍 ,中蘇關係墜入低谷的時候,當中國倒向了美國。蘇聯壓力增大的時候,悲的還有,和平演變下的人心渙散,對於西方世界渴望與追求。對於那些幸福生活的期盼。蘇聯所營造的共產主義的富裕與美滿,都只是紙糊的那樣。
探尋蘇聯社會能夠發現一個特別現象,那就是,每當西方的媒體到蘇聯的採訪時候,蘇聯的官方都會率先安排好行程,然後展開培訓。面對西方的回答的提問,表現都是一副很充實的表現。但是,印象中當時一個段子說得很是深刻:
西方媒體採訪了一位蘇聯的工人,問什麼都答得特別好。問賺錢多不多,生活的怎麼樣。答說每個月工資很高,生活很好。直到最後問道:你賺那麼多錢,要用來幹什麼?工人很開心地回答道:買更多的食物和衣服。
悲喜兩幕在同時重演。崛起還是交換,相比我們自己都有了答案了吧。
二.解體的心酸與背後的啟示——走自己的路
蘇聯解體其實可以說是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大悲劇。之所以這樣說的原因就是因為蘇聯解體的一個很本質原因就是對於自身的信念的動搖,以及對於自身能否繼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產生了懷疑。關於蘇聯解體的真相,當代的研究就是斯大林體制的原因。體制的僵化是蘇聯解體的一大重要原因。
但是,我們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與其說是斯大林體制的不完善與漏洞,倒不如說是因為整個蘇聯建立以來的就有的種種矛盾。斯大林體制是在蘇聯在面臨周圍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圍堵下,由於政權受到威脅,而不得不依靠犧牲農業來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進而保障自己安全的一種無奈和現實。
蘇聯如果不這樣發展,雖然列寧的經濟復興能夠對於蘇聯的崛起也是一大影響,並且蘇聯如果走列寧的經濟發展路線,也許現在不會解體。但是參考當時蘇聯的現實情況,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幾乎等於0。蘇聯解體之後就一直延續這種制度,也許在過程中會修修補補。但是其本質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解體的心酸倒不如說是蘇聯當大部分的知識精英階層都認識到了蘇聯這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即將傾倒而自己主動將其給推倒的做法罷了。所以,這種行為亦可以解釋為蘇聯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走自己的路。
戈爾巴喬夫的上臺似乎亦是這種趨勢的一個蔓延。因為對於自身體制的不信任,與西方和平演變下所謂的民主,和平,自由的假象繁華。戈爾巴喬夫上臺的初衷也許真的是想要改變蘇聯,讓蘇聯重新崛起,但是這句癌症已經蔓延到全身的身體,又能夠怎樣去救活呢?很難。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打破然後重新搞另一套的制度。
否定原先的制度,徹底否定了蘇維埃在全國的統治地位。而結果招致的就是蘇聯的其他加盟國紛紛在尋求獨立,以戈爾巴喬夫一眾的蘇聯領導人鎮不住局勢。而緊接著隨著蘇聯副總統等掀起的政變,以及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等一眾加盟國領導人逐步掌控了政治局面。
蘇聯解體背後的心酸就是如此。因為經濟產業的不行,導致了蘇聯雖然每年因為斯大林體制的優勢,在不斷擴大生產,不斷透過重工業來擴大自身的一個經濟發展。而賣石油武器更是常態。所以,這就是蘇聯的現狀。但,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真的差嗎?並不會。蘇聯那個時候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實和中國20世紀90年代乃至21世紀初的時候差不多。
電梯,汽車,各種東西,免費醫療。蘇聯人民的生活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差。但是蘇聯人民缺少的是生活必需品。比如醫療產品,輕工業,衣服,食物等等。盧布和美元是等值的。但是蘇聯因為自身不是市場經濟的原因,其實並沒有很多的外匯之類。這就導致了蘇聯在進口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等物資的時候,其實都比較短缺。這也是蘇聯人民不滿意的地方。而同時期的西方,都發展得比蘇聯好。美國的軍事加上北約可以同蘇聯以及華約抗衡。而經濟上則是大幅落後,遠遠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而物資上,因為西方的輕工業,農業什麼都是一流的,所以人民的生活條件很好,因而西方對於蘇聯的和平演變效果其實是很大的。
西方的觀念以及其確實在現實中的條件的優越。所以使得蘇聯人民對於自身的動搖。軍費的不斷擴張,特權階級的奢侈生活,使得本就搖搖欲墜的民意變得越來越飄忽迷離。因此,蘇聯解體的教訓其實能夠呈現給我們很多很多。
這段心酸的解體史,印證了蘇聯的國家強大,但是民眾生活水平卻是跟不上時代。與國家發展脫軌,這就是蘇聯解體的一個致命原因。斯大林體制的僵化,是經濟的僵化。但是經濟的僵化並不能使得蘇聯解體,反而是經濟僵化之後導致的連鎖反應,使得蘇聯民眾生活水平下降,最終才促使蘇聯的解體。蘇聯的斯大林模式是根本,但是直接原因還是經濟。而斯大林模式可以改變,但是蘇聯的領導人不行。
而對於蘇聯給我們的啟示,我也一直覺得還是極為珍貴的。關於啟示,以下為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關於人民
這一點是毛主席在新中國成立當時就說過,一切為了人民。人民是根本,是一個國家,也是一個政權能否長久存在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我們自古就知道。而如何讓人民滿意,則是關乎國運以及未來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人民對於一個政權所能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當極致的民意登場的時候,軍隊也會向著民意而行動。
二.關於經濟和改革
經濟一直是所有工作的一個重心。當1979年,鄧小平同志做出改革開放,將黨的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來的重要決定。然後推行改革開放。事實證明,只有不斷改革,不斷髮展經濟,才是一切的王道。彼時的委內瑞拉和伊拉克,在國家富裕經濟發達的時候,人民生活水平高,社會穩定,治安有序。就是一副國泰民安的景象。
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好,軍事發展,才能做到國內和國外的和平安定。
三.關於思想意識和和平演變
思想滲透是西方國家慣用的一個手段,蘇聯解體和蘇聯的年青一代被西方的思想洗腦其實有一定的關係。因為西方灌輸的所謂民主和自由思想,以及拜金主義等等。使得蘇聯年青一代對於西方文化的嚮往。而這一切就是西方能夠得以實行和平演變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因為思想的認同,加上對於不斷傳播的民主,自由思想的傳播。使得,這個蘇聯最終在這種情況下,解體了。
四.關於自由和民主的界限和輿論
自由和民主理應成為法律所約束的。絕對的自由帶來的只會是絕對的混亂,它帶來的不會是一種安穩和治安的平和,只會是一種不斷被加持的約束和對於國家的逆反。因此,加強對於輿論的控制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對於自由和民主的界限,應該有一個規範和制約的標準。這就是國家安定和和諧的一個很重要因素。蘇聯後期的解體就是過於廣泛的民主,加上西方勢力的慫恿以及造勢。最終使得國家被顛覆。
我們偉大的國度,正是因為一直秉持著不斷進取,開放,包容的心態,才最終走向了今天的繁華。這是我們的成功,也是我們的一種選擇。人民的初心,富強的藍圖,以及復興的夙願。每一代中國人都在為之奮鬥。
寫在最後今天是2021年2月11日。也就是農曆除夕這一天。預祝我們的偉大祖國迎著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大踏步前進。
這山河壯麗,人民安康,盛世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