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2年,即秦昭襄王四十四年,秦將白起攻打韓國宜陽,並攻佔了野王城,將韓國一分為二,隨後準備一舉拿下上黨。
然而,到嘴的肥肉卻因為上黨郡守馮亭的拒絕變得複雜——一方面馮亭的行為超過了秦國的預料;另一方面,趙國接受上黨的歸順,使得秦國丟失了到嘴的肥肉。
因為秦趙兩國激戰長平,在武安君白起的進攻下,紙上談兵的趙括將四十多萬趙軍葬送。
按理來說,秦國應該一鼓作氣擊敗趙國,然而昭襄王卻接受的趙國的求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秦相範睢擔心武安君功勞太大,而影響自己的即位之路,此外貪財的範睢接受了蘇代的賄賂,使得範睢不停地勸諫秦昭襄王停止進攻。
以上就是秦國沒能一鼓作氣消滅趙國的原因所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