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漢代郡吏於太守義尤君臣 (總第一百五十)

《資治通鑑》裡最具鑑戒意義的這些事兒

君臣上下彼此能相互親近,國家政局和社會形勢會為此而穩固。因此,夏商周三代時期的王者不會去與諸侯爭奪臣民,為此而能夠一旦立國就是數百年。即使,前朝消亡,後世帝王還會繼續修復原天子的祠廟,絕對不會允許他人搗毀前朝帝王祭祀祖宗的地方。

漢王朝繼承了秦朝的管理制度,廢除分封,設定郡守;郡守不世襲,屬下的臣民的更迭於是變得容易了。然而,郡裡除郡守還有其他官吏,他們之間關係所沿用的還是過去的君臣大義,下級效忠郡守,若郡守過世,會為之服喪,若郡守被免官,下屬會以取代郡守為恥辱,他們寧願遭受委屈,也要保全自己的聲名,同時,郡吏還會重視對郡守遺孤的撫卹,甚至不惜兵變對抗朝廷也要保衛這些遺孤。比如,楚郡的郡吏劉平,在遭遇龐萌之亂時,用自己的身體伏在將要被處死的太守孫萌身上,號啕而泣,請求代他一死。在自身遭到七處創傷的情況下,為救奄奄一息的太守孫萌,用自己創口流出來的鮮血去餵食孫萌。此前就別說了,縱觀東漢之世,類似事例也還是多得沒辦法一一例舉。

郡吏對於自己的太守,類似君臣之間所保持的是一種相互關心,而且,確實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忠貞不二的關係。

所有這些情形,源自於郡吏對於自己的太守,類似君臣之間所保持的是一種相互關心,而且,確實是一種令人羨慕的,忠貞不二的關係,而且,天子都不會因此而認為他們沽恩附勢而產生疑忌;朝廷大臣也不會為之指責他們結為朋黨而橫加指責。也因此,全國上下,交相親近,從而維繫了以天子為中心的和諧社會。

也因此,社會上即使偶爾會有盜賊興風作浪,規模也不會達到黃巢、方臘僭越自立為帝的程度;夷狄對中華民族的侵犯再厲害,也不會導致出現永嘉、靖康這樣的禍害。

也因此,夏商周三代封建體制時期所遺留下來的相互敬愛之風氣,施及於郡縣制官場,也沒遭到破壞。

延及後世,這種關係開始演變,人們結成朋黨,開展爭論、非議朝政。對此,坐在帝王寶座上的人,唯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夠離散,大臣之間正常的友誼都不敢有,導致同僚及上下級之間的告發和攻訐大行其道。帝王唯恐下級不敢犯上,而鼓勵這樣做的結果,確實可以起到讓臣民相互之間離心離德的效果,讓人們只敬畏天子一人。卻不知人心一旦離散,就難以複合。作為帝王,又如何能以一己之力,獨坐在僻靜宮殿駕馭朝政?又如何讓遍及九州互不相干的事情,協調統一起來呢?

引導平民交往以大義,尚且會有趨利忘義的事情發生;引導百姓待人和親,尚且會出現違背公德而如一盤散沙一樣的現象,如此一來,帝王等於是在鼓勵人們之間的對立和上下級之間的不順從。

夏商周三代以後,唯有漢代滅亡了而後又能復興,後世朝代好像達不到這一點,南宋算不上覆興,一小部分大地主官僚偏安一隅而已。於是而問:以後還有能如此“上下相親”的朝代嗎?

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甲午海戰之敗,為何說主戰的翁同龢難辭其咎?其後人如今已是美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