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0月5日,通過出兵援朝決定後,進行了緊鑼密鼓的一系列籌備工作。在入朝作戰方針、方案,後勤保障以及武器裝備更換,與蘇聯協商空軍支援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戰爭的車輪,正在滾滾向前推行,一場震驚世界的援朝大戰即將爆發。
本集目錄
1、斯大林改變出動空軍計劃
2、出兵援朝決心不改
接上一篇:10月5日中央決定出兵。
7日,毛主席對高崗說:你要把後勤搞好,保證前線作戰需要。明天你們去瀋陽,恩來飛莫斯科與斯大林商量出動空軍問題,我在這裡等你們兩路的佳音。
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釋出命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準備好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志願軍轄13兵團,即所屬之38軍、39軍、40軍、42軍,及炮兵1師、2師、3師,須立即準備完畢,待命出動。
同時任命“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志願軍以東北行政區為總後方基地。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指揮,並負責保證之。
第1節、斯大林改變出動空軍計劃
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抗美援朝之事,是在斯大林承諾兩個條件後才決定出兵的:一是蘇聯出動空軍保護地面作戰,二是武裝中國人民志願軍幾十個師的武器裝備。
10月8日,周恩來帶上秘書、翻譯人員,從北京起飛前往莫斯科。林彪經中央批准到莫斯科看病,也與周恩來同機前行。
周恩來前往蘇聯與斯大林會面,就是商談如何儘快落實這兩件重大的事情。因為在7月時,斯大林允諾,一旦中國軍隊以志願軍形式到朝鮮作戰,蘇聯將為其提供空中掩護、提供武器對我志願軍武器裝備的援助。 這幾個問題正是中國領導同志和東北邊防軍將領最關心的問題。
10月10日,飛機抵達莫斯科,此時斯大林正在黑海之濱休養。
11日在蘇聯布林加寧同志陪同下,周恩來、林彪飛到黑海之濱與斯大林見面。
見面後,斯大林說:大概中方已注意到朝鮮半島的一般情況,當美軍在仁川登陸反撲後,朝方壓力很大,現在招架不住了,看來敵人不會就此止步,不會停止前進。
照此看,形勢是嚴重的,對我們都很不利,今天想聽聽中國同志是否準備出兵援助朝鮮?
原因是,我國多年來遭受到極其嚴重的戰爭破壞、如果現在捲入戰爭,不僅人民的困難生活無法改善,國家的經濟恢復工作也無法實現。戰爭不是兒戲,一旦陷入這個漩渦,多年都擺脫不了,該如何收場?如果這場戰爭僵持下去,還可能牽扯到各兄弟國家。
斯大林說:按目前情況,美軍已越過三八線進入朝鮮北部,如果朝鮮沒有後援、至多能維持一個禮拜時間;這種情況下,與其進行無望的抵抗,最終會被敵人消滅,還不如早點主動撤退,以保持所剩有生力量,以待他日,或許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
無論是自己撤退、還是被敵人消滅,都意味著讓敵人佔領整個朝鮮半島,美軍和偽軍將陣兵鴨綠江。到那時,中國東北恐怕就不會有太平的日子。對中國東北和沿海大中城市也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斯大林主要闡述的觀點是,中國不出兵對中國不利,美軍和偽軍隨時會威脅到中國國防、東北的經濟建設和沿海城市,至於局勢以後如何發展還難以預測。
周恩來見此,沉默不語。
斯大林繼續說:如果朝鮮同志支援不下去,我建議把他們有計劃的撤退,並答應他們把主要力量、武器、物資和部分工作人員、幹部撤到中國東北,而把老弱病殘、傷病員大部分撤到蘇聯境內。把朝鮮有生力量撤到東北,目的是以後從東北進入朝鮮,比從蘇聯容易得多。
周恩來向斯大林表明,只要蘇聯同意出動空軍“給予空中掩護”,中國就可以出兵援朝。
斯大林表示:我們設想中國可以出動一定數量的兵力,我們供應武器裝備,在作戰時我們可以出動一定數量的空軍做掩護。
周恩來和林彪都很注意的聽,斯大林可以“出動一定數量空軍”問題。早在中國組建東北邊防軍時,斯大林就有這個承諾。這個問題是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我軍領導最最關心的問題。
斯大林說:我們出動空軍,也只限於在後方和前沿活動,而不能深入敵後。
周恩來說,我們希望蘇聯出動空軍,給中國志願軍以空中掩護。
斯大林對周恩來說,蘇聯空軍不能出現在朝鮮戰場,更不能與美國直接對抗,以免被敵人擊落俘虜,這在國際上會造成不良影響。但兩個月至兩個半月不能出動空軍、為志願軍提供空中掩護。
周恩來很詫異的看著斯大林。
斯大林說:中國政府想改裝部隊。我們的經驗是,在戰時完成這樣的計劃,要比平時完成的更快、更好、更有成效,同時部隊因為處在戰鬥中,也可以隨時發現缺點、隨時改進,以求進一步完善。
至此,斯大林的言下之意己很明白,就是中國軍隊要想得到蘇聯援助的軍事裝備,必須要在戰爭中,中國“必須出兵援助朝鮮,方能得到武器援助”。
當天晚上,斯大林與周恩來聯署一封電報,把情況通報了中共中央。
10月12日,毛澤東在接到斯大林和周恩來的聯署電報後,立即於10月12日夜20:00,急電彭德懷、高崗和第13兵團領導人,指示:出兵命令、暫不執行,13兵團各部仍舊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並要彭德懷與高崗立即回北京再議。
第2節 出兵援朝決心不改
因為,美軍在9月15日仁川登陸後,朝鮮戰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後,斯大林在這種情況下,對裝備落後的中國志願軍能否打敗美軍更加憂慮、更加擔心,也更加不願意出動空軍。
在朝鮮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就志願軍還要不要入朝作戰、參戰與不參戰的利害關係?毛澤東讓大家發表意見,首先問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
彭德懷說:即使在蘇聯不出動空軍支援的情況下,我認為志願軍仍應入朝作戰,我們可以考慮迅速增加防空炮火,從空軍調高射炮入朝,我們不能讓美帝放手吞併北朝鮮,威脅我國國防,我們與美軍的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遲早要打,現在不打,以後到鴨綠江邊還得打,這種形式是明擺的。仁川登陸成功後,反動報刊吹噓美軍是不可戰勝的,麥克阿瑟是美軍中最狂妄的將軍,美軍不會就此止步,於其到鴨綠江邊被迫打,不如現在主動打。
有人問彭老總:你考慮這個仗怎麼打法?
彭總說:我考慮第一個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考慮仍然是在元山、平壤一線以北大塊山區開啟一塊根據地。
第一使我軍站住腳,第二振奮朝鮮人民。只要在第一時期能殲滅偽軍幾個師團,朝鮮局勢就可起到對我軍有利的變化。如果美軍進入到朝北山區,像對付日寇進入太行山一樣,在運動中,在敵軍分散後,我軍再捕捉戰機。
毛澤東主席說:好,我同意這樣的作戰方針。第一要先打偽軍,第二要等待敵軍分散後,集中優勢兵力殲滅他一路,當然我軍沒有空軍支援,傷亡會很大。
彭總提醒說:我們自己的空軍一定要出動,有與沒有大不一樣。
會議一直進行到深夜,毛主席在反覆徵求大家意見後,政治局一致意見,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有利。不參戰,損害更大。
彭德懷錶明的態度,在很大成度上對出兵援朝具有決定意義。
最終毛澤東釆納了彭德懷的意見:決定出兵援朝。
中央作出最後決定後,彭德懷為防止部隊對出兵援朝產生懷疑和鬆懈情緒,當天即給志願軍參謀長解方發急電,要求志願軍各部繼續做好出國準備。
10月14日,彭德懷到毛澤東主席住處,進一步具體商談出兵和作戰的方案。
毛主席見他進屋後說:我們把作戰方案再詳細研究一下。最後決定,已集結在鴨綠江北岸的志願軍4個軍、12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及汽車團、高炮團、工兵團等,於10月18日或19日分批渡江,先在平壤至元山線以北,適當地區組織防禦,待機殲敵。
彭總又答到:這次到安東後,我先進朝鮮會見金日成同志,與他交談的主要兩個問題:
一是在三八線以南的人民軍,應積極開展敵後游擊戰爭。
二是撤到北方的人民軍應迅速收攏集結,協同志願軍,力爭保住一塊根據地。
毛主席支援了彭德懷提出的出兵作戰具體方案。
出兵援朝抗美,又經歷了哪些艱難曲折與輝煌成就,請看下篇《一戰成名:威震天下》。
(南京陳根寶寫於2021年2月11日)
參考資料:
《彭德懷自述》、《彭德懷傳》、《彭德懷入朝作戰紀實》《彭德懷軍事文獻》《彭德懷兵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