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不到喀什,不算到過新疆;不看香妃墓,不算到過喀什。
但凡到喀什的人,十有八九都會去看香妃墓。
關於香妃墓的“香”,民間有兩種傳說。
一說是“香妃之香”,也就是因《還珠格格》而開始被大眾所熟知的乾隆妃子,一個體含異香的西域女子;
一說是“蘇黛香之香”,即香妃的親嫂子,一個為西域做出很大貢獻的中原女子。
很多人熟知香妃的故事,卻對蘇黛香瞭解甚少。
其實,蘇黛香同樣是一個值得被歷史記憶的名字,她為丈夫不遠萬里來喀什守墓的故事同樣很美很美……
一、緣起維族
時間倒回到乾隆二十四年。
香妃的哥哥圖爾都(也譯做圖爾迪、吐爾地),因幫助朝廷平定大小和卓之亂有功,受到乾隆嘉獎進京。
第二年由於妹妹香妃被選入宮並深得乾隆寵愛,恩加九族,乾隆特賜給圖爾都一套有二十二間宮房的深宅大院和許多金銀財寶。
第三年,圖爾都又被加封為輔國公。
蘇黛香是北京人,乾隆中期嫁給圖爾都。
圖爾都位極人臣,作為他的妻子,蘇黛香因而有了一個尊貴的身份——公爵夫人。
然而她卻全然沒有夫人的架子,始終賢德忠厚,善待他人。
漢族與維族結親,府裡的侍者自然是有漢人也有維吾爾人。
為了適應這個特殊的生活環境,蘇黛香用兩年多的時間學會了維吾爾語,平等對待漢族和維族的侍者,給予他們同樣的尊重。
同時蘇黛香又和她的丈夫以及夫家的親屬都相處和諧,成了一位人人稱讚的賢內助。
因此,她在府中威望極高。
二、她為守候而來
蘇黛香與圖爾都在一起生活了近二十年,一直琴瑟和諧,遺憾的是沒有生得一兒半女。
乾隆四十四年,圖爾都公爵不幸患病去世。
臨終之時,他對守護在身邊的妻子說:“真主在召喚,我要回生我養我的喀什噶爾去,可我捨不得離開你呀!”
蘇黛香說:“你活著,我是你的人,你長眠了,我也會永遠守在你身旁!”
當圖爾都撒手離開的時候,他們的手還緊緊握在一起。
經皇上恩准,蘇黛香告別親人故舊,帶著丈夫的靈柩萬里迢迢、跋山涉水,整整走了半年多,才終於到達喀什。
蘇黛香履行對圖爾都的承諾,這一來就再也沒有離開,永遠陪伴著他,守護著喀什各族人民。
背井離鄉,餘生只為你守候,這樣的情深怎能不讓人動容?
三、歷史沉香
來喀什的路上,蘇黛香注意到喀什地區一些貧苦農民由於少田缺水,極難度日。
於是她上表請求皇上恩浴疆土,撥款墾荒開渠以便民,可惜未得到皇上回應。
不過她並沒有放棄,而是自己出資墾荒開渠。
經過三年的營造,終於墾殖荒地五百多畝,挖成乾渠一條,支渠五條。
蘇黛香把土地分給附近的農戶耕種,還培植了一座佔地五十多畝的大果園。
每當瓜香果熟的季節,附近的居民和過往行人都可進園隨意品嚐,在園子裡不管吃多少,分文不取。
要帶走的,廉價收費,以便維修水渠之用。
當她看到當地百姓磨面很困難,有些貧困戶用不起磨,她就出資在水渠上修了幾盤水磨,供附近居民免費使用。
在當時,蘇黛香的這些善舉,感動了當地維吾爾族的老百姓,他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迪麗達爾古麗”。
“迪麗達爾”是“同心同向”的意思,“古麗”則是花朵的意思。
而在百年後,這位善良美麗的女子給予了前往喀什的人們追憶和想象。
當你到香妃墓時,就會看到在墓前的林蔭處有一座池水清亮的大澇壩,據傳那就是蘇黛香當年出資修建的。
喝著甜潤的池水茶,腦海中會不禁浮現起,蘇黛香那一抹美麗動人的身影。
香妃墓,這座葬有5代、72人的顯赫家族墓地,對外地遊客來說也許只是一個著名的打卡景點。
而在當地穆斯林女性心目中卻有著很高的地位。這裡是她們傾吐心聲、祈福求順的地方。
遇到不順心之事的婦女祈求得到完滿解決,未婚婦女祈求得到一樁美滿的婚姻,已婚婦女祈求能懷孕生子……
每日晨光微熹之時,便有不少當地維吾爾族婦女來到香妃墓。
她們或站在門樓前輕輕撫摸門鎖,或佇立在水塘邊、果園中和花圃間低頭默語,或扶著沙棗樹喃喃而語。
心懷美好願景,亦是一種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