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東晉是依靠門閥士族立國的,皇權一直很弱,政權被世家大族主導。

起先後是王家(王導),接著是庾家(庾亮庾翼)、桓家(桓溫)、謝家(謝安)等,他們輪流主掌國政,這中間伴隨著軍事鬥爭或者政變。

王敦政變,掀翻了王家主政的局面,朝廷出現了庾亮,地方出現了蘇峻。等平定了蘇峻之亂,庾家權力從中央到了地方,佔據了荊州等地,幾乎是半個東晉,並且開了鎮將私自世襲的惡劣先例。朝廷為了制衡庾家,桓溫崛起了;桓溫還算有為、有節制的權臣,北伐一場,遭遇軍事失敗之後想要行廢立之事,實際上也沒有做什麼。等桓溫死了,謝家崛起。之後桓溫的幼子桓玄勢力崛起,推翻了晉朝,算是為祖先桓範報了仇。劉裕在平定桓玄之亂後恢復了晉朝,但此時晉朝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最終劉裕代晉而立,建立了劉宋。

北方十六國的局面,表面上看起來與東晉不同。北方沒有一個表面上統一的朝廷。但在實際上,北方先後崛起的各胡族政權,多是後者依附於前朝;大部分時間群雄並立,間或有某族政權短暫統一,但很快又分崩離析。

匈奴劉淵率先起事,建立了漢趙(又稱前趙)政權;依附於前趙的石勒伺機崛起,推翻前趙,建立了後趙,並一度統一了北方絕大部分地區。氐族人首領苻氏家族也是依託於後趙而成長起來的,後來他們建立了前秦,逐漸消滅了北方各個政權,實現了北方的統一。前秦在淝水之戰崩潰後,依附於前秦的鮮卑慕容部、鮮卑拓跋部、羌族等力量再度崛起,北方重新陷入紛亂。先後依附於前秦和後燕的鮮卑拓跋部趁機建立了北魏。他們雄踞塞外,伺機而動,終於最終統一了中國北方。

桓玄

南北方的相同之處在於,他們都有一個“共主”。

南方的東晉,表面上有晉城皇帝這個共主,各世家大族我行我素,為了自己利益爭來打去,但是都在維護皇權、清除君側等名義下進行。

北方的十六國,雖然事實上沒有共主,但是各胡族政權無不以繼承華夏正統為使命(比如石勒、苻堅),因此在精神上有共主。石勒重用漢族士人張賓,弘揚漢學;苻堅堅持“待夷狄如赤子”,不區別胡漢,目標是混一胡漢。在實際政治層面,各個大族(匈奴、羯族、氐族、羌族、鮮卑族)展開競爭,此起彼伏。

因此,北方個民族政權的鬥爭,與南方各個世家的爭鬥是一樣的,只不過北方用的是民族名,而南方用的是家族名。

南方各世家大族在實際的共主--東晉朝廷--名義下競爭,北方個胡族則在精神的共主--華夏文明--旗號下競爭。

所以,南方的東晉與北方的十六國,表面不同,實質一樣,最終殊途同歸。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