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我們對大秦帝國的第一印象,一般都是停留在暴政、殘暴不仁這些貶義詞上面。再加上秦國的這套制度實在是很容易得罪歷朝歷代的統治階級,所以一直都被不遺餘力地批黑鬥臭。

赳赳老秦

可是朋友們你們有沒有仔細地想一下,大秦帝國在這套制度的帶領下,由弱變強滅六國統一天下,到秦國滅亡之前這套制度已經運行了一百多年,在此之前從來就沒聽說過有什麼暴政,更沒有聽說過有什麼農民起義啊,老百姓在這套制度下過的很舒服,斬首建功,種田得爵。這怎麼統一天下之後就成了暴政了呢?

商鞅變法的邏輯

春秋戰國人口增長,鐵器牛耕推廣,導致傳統的井田制制度解體,騰訊出了一大批中小地主階級,再加上當時竹簡的普遍使用時的文化傳播的成本有所降低,出現了一大批底層知識分子,可以作為官僚系統的預備人才,這樣一來作為國王就不必再倚靠那些貴族來治理國家,所以各個國家紛紛開展了不成,不同程度的變化,但是無論這些變法有多麼的花裡胡俏其實核心要點就只有一條:聯合底層人才打擊貴族階層,重新劃分社會資源,把傳統的暗示員分配改成按勞分配,最大限度,激發國民的積極性,這些變法在秦國實行的最徹底,史稱商鞅變法。

鐵器牛耕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建立了一套,深入到底基層農村的行政官僚體系,這個是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創舉啊,因為在中國歷史上也就只有秦朝和本朝才能做得到,這就意味著全國可以調動國家裡頭的每一顆糧食,每一個壯勞力,為國家的戰爭機器服務,因為沒有了貴族這個中間商賺差價,國家完全依靠新興的中小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來執行這套體系,這些人不像貴族集團那樣是帶成型,具有很高的流動性,所以也就不怕他們會截留國家資源。

這套體系,給予的老百姓前所未有的地位和豐富的報酬,老百姓你只有在戰場上砍一個人頭,我就給你爵位給你田宅,給你社會地位,就算你犯的罪,也是可以用你的爵位抵消的,雖然你的這套體系能夠高度地汲取國家資源,但是爭奪時代戰爭的烈度非常高啊,已經不是激烈而是慘烈,老百姓天天在戰場上砍人頭,你哪有那麼多土地田宅分配給人家呀?

商鞅變法

商鞅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嚴刑峻法。我要建立一個嚴密的法律體系,你稍微有點行差踏錯,就得砍手砍腳,比如你敢隨便把草木灰丟在地上,那就得把你的胳膊卸下來,我還要實行連坐制度,一人犯法,附近的人都有包庇罪。那你這樣不是逼著老百姓去造反嗎?還真不是,前面不是說了嗎,老百姓只要種田種得好,在戰場上能夠砍到人頭,那就能夠得到爵位,爵位是可以頂罪的。最後的結果就是你辛辛苦苦為國家打仗種田,稍微有點行差踏錯就全部清零,既然有了這條活路老百姓為什麼要去造反呢,再說了,老百姓都有種僥倖心理,說不定我運氣好沒有犯錯,那不就賺大發了嗎?

量變引發質變

這樣一來國君,知識分子和老百姓都各得其所,同心協力。這個國家能夠不強大。但是這一切都隨著秦始皇在短短十年之內統一天下發生的鉅變,這短短時間裡秦國的疆土足足擴大了幾倍啊,以前秦國的領土也就只有兩三個省份,現在整個天下都是他的領土。

統一前的大秦

以前呢,老百姓在家裡頭種田,聽到國君說要徵兵打仗那就扔下鋤頭拿起戰刀,衝上戰場,來來回回也就一兩個月的時間並不會耽誤農業耕種,如長平之戰那種持續幾年的國戰,畢竟還是太罕見了。可是隨著天下統一,情況變了,從安徽出發的老百姓跑到北京,去修城牆,在那個交通條件尚不發達的時代,來回的路程加上服役的時間至少需要一年半載,這樣就會錯過春夏兩季的耕種等到他回來的時候土地早就拋荒了,老婆兒子早就跟人跑路了。老百姓心裡能不恨死他嗎?滿地的乾柴只差一點燎原星火了。

統一後的大秦

最為要命的是這個大秦帝國對於被征服的山東六國地區管控很不到位。以前秦國的官僚體系都有一套人才培養系統,那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基層磨練才能把它放到重要崗位上,可是現在,國土在短短十年之內翻了幾倍,這個人才管理就逐漸跟不上了,比如,有一次項羽的叔叔項梁被捉了,結果花錢買通了司馬欣,啥事都沒有,張良在博浪沙給了秦始皇一錘子,結果秦始皇挖地三尺都找不到他,這要是放在秦國本土這兩個人早就死了好幾回了。

張良

因為基層官員不夠用,所以只能夠啟用原來六國的基層官員比如蕭何曹參這些人都是當地的地頭蛇出身。靠這幫政治上不及格的人,去執行秦國那套嚴密精細的法家管理體系,那自然要大打折扣的。所以後來陳勝吳廣造反的時候經過的地方,那些父老少年統統造反,秦國委任的當地省長市長,全都被殺了。

由此也可以看到,全國在山東六國那些被征服地區其實是皇權不下鄉的,跟在秦國本土完全是兩碼事,順便再說一下在當時所謂的父老少年,跟我們今天所理解的父老少年,完全不是一回事,當時的父老少年就是當地的黑社會地頭蛇,出身端正的人當時是被稱為子弟的,比如八百江東子弟。秦國這套法律體系其實是一套維護平民跟皇權的體系,所以這些父老少年就是它的打擊物件,他們確實是苦秦久矣啊!

項梁

制度慣性害死人

還有另外一件事也是促使秦國滅亡的催化劑,我們前面不是說過嗎?商鞅把秦國老百姓的逼上絕路,只開放打仗種地這一選擇,所以秦國軍隊他為了活下去就必須有要求打仗,北伐匈奴南征百越這些大專案也就紛紛上馬了。

北伐匈奴那是絕對的政治正確,這個沒什麼好說的,但南征百越就有問題了,百越這個少數民族生活在高山老林裡頭,一向不服從中原民族的統治,確實應該打,但卻不急著打。因為這些人他們的作戰主場是山地,一旦出了平原地帶,根本就不可能像北方的少數民族那樣威脅到我們,所以它們是需要打卻並不著急去打,而且那些地方窮山惡水的,打下來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之所以要去打它,純粹就是為了打而打。

秦始皇

這樣一來確實是緩解的秦人內部的矛盾,但卻激發了山東六國老百姓與秦國之間的矛盾,打仗是需要耗費金山銀海的,這些錢還不是從老百姓那裡掠奪過來的嗎?而且秦國統一了天下之後又把商鞅的法律推行到原來山東六國的故地,這可就麻煩了,山東六國的老百姓不能當兵,但是所受到的刑法一點都不少,你這不就是逼著人家去造反嗎?

這大秦,亡得不冤!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匈奴王庭北撤,漢武帝劍走偏鋒,往死裡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