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79年2月17日開始的中越戰爭,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卻因種種原因,這場戰爭並未像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一樣廣泛宣揚。本人認為,無論國家關係如何變化,我們都應銘記這段歷史,銘記在這場戰爭中為國獻身的勇士們。
在中國古代,南方地區被稱為百越之地,包括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眾多越族支系,分佈於東南沿海從今江蘇南部、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到越南北部的廣大地區。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就是越族人。現廣西南部、海南島和越南北部地區在古代屬於百越中的雒越(又作駱越)。雒,是山區的水田;雒越,即耕種山中水田的越人。據考證,雒越是今壯族、侗族、黎族、布依族、傣族等西南少數民族以及越南主體民族京族、寮國主體民族龍族的祖先。隨著華夏民族從中原地區向四周擴張和同化,古越族逐漸退居到五嶺以南,即嶺南地區。五嶺指位於江西、湖南與廣東、廣西交界處的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是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
神話傳說:根據《大越史記全書·》等越南古籍的記載,神農氏三世孫帝明在南巡五嶺時,娶當地婺仙女,生涇陽王祿續。帝明有意將帝位傳給涇陽王祿續。但由於帝明已有長子帝宜,涇陽王祿續“固讓其兄”。於是,帝明便決定由帝宜繼位,統治北方;同時將涇陽王祿續分封到南方,統治其地,國號赤鬼國。涇陽王祿續娶龍王洞庭君之女,生貉龍君崇纜(有點像唐代傳奇《柳毅傳書》中的故事)。貉龍君崇纜娶帝宜的孫女嫗姬,生下一胞,“胞中開出百卵,一卵生一男”,這“百男”長成後,分國而治,衍為百越。所以,越南人稱貉龍君崇纜為“百越之祖”。
按這個神話傳說,包括越南人在內的越族後代,也都是炎黃子孫了。也就是說,連越南的神話傳說都有著深深的中國文化印記。貉龍君崇纜的長子雄王繼承王位,建立文郎國,歷18代。到秦滅巴蜀時期,蜀國末代王子蜀泮率其族民南遷,滅文郎國,建立甌雒國。越南神話傳說中的赤鬼國、文郎國和甌雒國,是今天越南北部地區初具組織形式的部落聯盟或古代國家的雛形,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
2、北屬時期:長達千年的直接統治征服嶺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大軍分五路南下,第一次南征百越。其中,一路攻取東甌(今浙江)和閩越(今福建),兩路攻南粵(今廣東),另兩路攻西甌(今廣西)。秦軍第一路進展順利,當年即平定了東甌和閩越,設定了閩中郡。進攻嶺南地區(西甌和南粵)的4路大軍,由於山高路險,河道縱橫,行軍作戰及軍糧運輸極為困難,士兵不適應南方的氣候條件,加之嶺南地區越人的頑強抵抗,相持數年未能取勝,秦軍戰死病亡達30萬人。其中由主帥屠睢直接率領的一路攻取今桂林一帶,在相持過程中,軍帳遭當地越人夜襲,屠睢戰死。
公元前214年,秦軍鑿成靈渠,解決了軍糧運輸問題後,秦始皇任命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10萬援軍,與第一次南征的倖存軍隊會合,再次進攻嶺南。秦軍吸取第一次南征的教訓,採取正確的戰爭方略,兵鋒所指,勢如破竹,當年即戰勝了百越諸部,滅亡了甌雒國。公元前210年,趙佗進攻甌雒的周邊地區,繼續開疆拓土。秦始皇三徵嶺南,前後歷時10年,最終征服了嶺南,設定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嶺南地區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今越南的中北部地區屬於象郡的管轄範圍,其最南端在今越南中部的順化附近。秦朝征服嶺南後,為了鞏固在當地的統治,大規模地向嶺南移民。除了南征士兵大多留在了當地外,還從中原地區遷移50萬人開發嶺南。此後,中原地區主動或被動(避難)向嶺南的大規模移民,一直持續到明朝末年。
南越國: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秦南海尉趙佗乘機控制南海郡,封關絕道,隔斷與嶺北中原地區的交通。隨後,趙佗又兼併了桂林郡和象郡,於前204年自立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包含越南中北部地區的象郡成為南越國的一部分。漢朝初年,漢高祖劉邦派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說趙佗接受漢王朝的封王,歸化中央政權。經陸賈的遊說,趙佗接受漢高祖所賜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南越國成為漢朝的藩屬國。後趙佗擅加尊號,自稱南越武帝,隱有脫漢自立傾向。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元鼎5年),漢武帝乘南越國內亂,任命路博德為伏波將軍,率軍進攻南越國。次年(前111年),享國93年的南越國滅亡,嶺南地區重歸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郡縣時代:漢武帝滅南越國後,在今越南中北部地區,從北到南設立了交趾(東漢時更名為交州)、九真、日南三郡。之後,在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裡,即從秦朝開始到五代十國時的南漢,今越南中北部與今天的兩廣地區一樣,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屬領土,建州立縣,朝廷直接派遣官員治理。越南獨立後,將這一時期稱為“郡縣時代”或“北屬時期”。
公元500年前後(中國的南北朝時期),日南郡土著人起兵反叛,建立林邑國,三郡中最南端的日南郡被南齊撤廢。公元679(唐高宗調露元年),唐朝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護府,治所在宋平縣(今越南河內)。從此越南中北部地區又被稱為安南。對於秦徵百越及其後的“北屬時期”這段歷史,越南人、尤其是現代越南人認為是中原王朝侵略越南。現代越南人想方設法要割斷與中國的文化聯絡,就是基於這個原因。當然,這也無可厚非。
3、乘亂自立:交趾漸行漸遠開始獨立:公元10世紀,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地區四分五裂,戰亂不休。931年(南漢大有4年),當地土將楊廷藝起兵驅逐南漢勢力,奪得交州和九真的控制權,雖表面臣服南漢,領交州節度使,實是割據狀態。公元937年,親南漢的交州牙將矯公羨發動兵變,殺死交州節度使楊廷藝自代。次年,當地貴族、楊廷藝之婿吳權起兵討伐矯公羨。矯公羨難以抵敵,遂向南漢求救。南漢軍援軍未至,吳權已殺矯公羨並佔據交州自立為節度使。南漢意欲利用這場內亂平定交州,於是南漢和吳權兩軍在白藤江展開會戰,史稱“白藤江之戰”。吳權力圖擺脫南漢統治,在交州得到了廣泛的支援,在白藤江一舉擊敗南漢軍隊。939年,吳權廢節度使,自立稱王,建立吳朝,但未定國號,也未得到中原王朝冊封。這是交趾脫離中國之始。越南歷史上對吳權評價甚高,認為他是越南“擺脫1000年北屬枷鎖”的英雄,認為他的稱王行動是越南成為“獨立王國”的起點,“白藤江之戰”也因此成為越南的建國之戰。
“獲利回吐”:在人類歷史上,征服與反抗、統一與獨立,本就是天然矛盾。自秦始皇南征百越開始,這一對矛盾在嶺南地區就始終存在,尤其在相對更為偏遠、中原移民也相對較少的交趾地區,更是不斷積累和強化。中原王朝雖然直接統治長達千年,但交趾(安南)最終還是乘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等原因而獨立出去。史書上記載秦始皇的歷史功績,主要在“掃滅六國、統一海內,廢封建、置郡縣,統一文字、統一制度”三個方面。其實,秦始皇還有一個史書上沒有明說的重要功績,即“北逐匈奴、南征百越”,為華夏民族開拓了大量疆土。僅南征百越,就拓展了四郡土地,範圍包括今天的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省以及越南北部地區。就嶺南三郡而言,其主體部分是今天的廣東、廣西兩省。獨立出去的,只是象郡中最為偏遠的交趾地區。征服了百越的大量土地,最終有一小部分偏遠地區從中原王朝獨立出去,也屬正常,算是少量的“獲利回吐”吧。只是,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王朝、奠定中國疆域基礎以來,雖然歷經戰亂,分分合合,但秦漢時期就納入版圖的地區,最終獨立出去的,唯有交趾一例。可對比的是雲南地區,也是在秦代開始就納入直接統治,在唐開元26年(738年)建立南詔國,比交趾獨立還早200年,最終在元代又被重新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