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國秦漢,到近代抗戰時期,福建都是一塊難以被外界攻入的區域。戰國時期楚國的疆域在這裡停下腳步,漢朝到了武帝時期才徹底將其納入中央王朝直接管轄。後來戰爭歷史上,這裡一直很難被外界勢力進入。
太平天國在這裡遭遇滑鐵盧,日本在抗戰時期也只能進入它的外圍。它猶如一塊磐石,易守難攻。為什麼福建這麼難以被攻入?我們從地理上尋找答案。
福建在中國的位置
1864年,清同治三年,六月。一度將清帝國半壁江山搞得血雨腥風的太平天國,丟掉了都城「天京」,也就是南京城,此前它已被太平軍控制了10年零3個月。一般認為:天京失陷,標誌著這場晚清規模最大、持續最久的農民革命以失敗告終。
不過,此時太平軍勢力並未被肅清,其餘部,繼續向東南遊走,太平軍的將領沛王譚星、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等勢力,奔襲數月,不約而同地想去同一個區域——福建。太平天國早期,也曾有三次入閩的嘗試:楊輔清、石達開等1857-1858年從閩西北先後兩次進入福建;1861年,太平軍彭大順部從瑞金方向越大隘嶺,攻佔汀州府。不過,他們並沒能穩定控制福建的一寸土地。
福建和江西之間的界山——武夷山脈,阻擋了這些外來者。
|太平天國控制區域地圖|,主要包括江西、浙江、湖北東南部、蘇南、皖南、上海
長達530公里的武夷山脈高峻雄偉,層巒疊嶂,許多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主峰黃崗山(海拔2158米)武夷山脈逶迤贛閩之交,成為江西信江、籲江、貢水、琴江與福建閩江、汀江的分水嶺。
在福建遭遇滑鐵盧的,何止太平軍。
東南沿海的福建,在很多人印象中,是無法跟「邊疆」一詞掛鉤的。而事實上,福建被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的行政管理的時間,在東部沿海地區幾乎是最晚的一個:不僅晚於遼寧、廣西、廣東,甚至比內陸的雲南、西域等地還要晚。
秦始皇雖在福建地區設了閩中郡,但並沒有像治理南越(兩廣)那樣指派郡守、縣令管轄,而是將其部族首領由王降為君長,仍管轄自家地盤。也就說,這裡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王國——名為郡,實際仍是一方諸侯。
|
秦末戰亂,閩越隨即反秦,至漢初因助漢反秦有功,搖身一變成為漢朝封國。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徹底廢國設郡,實現了直接對福建地區管轄。也幾乎同時,遙遠的數千公里之外的西北,西漢帝國打通西域,設西域都護府,完成了對西北的管轄。直到此時,祖國的大東南——福建與大西北——西域,幾乎同時完成了一統
|西漢軍入閩路線圖|
後來,融入中原文化的福建,常常成為北人南下之後,最後一塊堅實的避難城堡。宋末,被蒙元攻破都城後的南宋君臣一行,幾乎也是沿著浙、贛、閩、粵一線,進行著最後的殘喘,路線跟後來的太平軍如出一轍。
抗戰時期,中國中部、東部大片國土淪於日寇,但有一片區域卻堅挺著——沒錯,那就是福建。
遍地是山的福建,是一座天然城堡一代又一代外來者,為何很難征服這裡?一旦已進入福建,它為何能成為逃亡者的避難所?我們必須從地形圖中尋找答案。
中國東部各省,多數都有山地,同時兼有一些開闊的平原、盆地——唯獨福建不同。河北、山東、江蘇、上海,平原是最主要的地貌單元;廣東、浙江、廣西雖有大片山地丘陵,但山間仍有寬闊的河谷與沖積平原。
唯有福建不同。中國大陸東南部,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之間,被一片「帆船」形的連綿山地阻隔,地理學家稱為「浙閩丘陵」,最陡峭、最崎嶇的區域,就是福建省所在。
先秦文獻就有對福建一帶的記述,但在當時的條件下——福建就像一個不可深入的孤島,被描述為「閩在海中」。
從西北到東南,中國大陸的地形整體上呈三級階梯狀,總體趨勢,本來是逐漸降低,但到了快接近海洋的地方,陡然升起的武夷山脈以及仙霞嶺支脈,將地勢高高抬起,隔開了福建與鄰省。福建地區歷代行政區域的輪廓,幾乎就是被山脊線天然畫出來的——這跟北方的山西省相似。兩千年來,除了區域性有所變化外,晉、閩兩地,基本保持了區域的穩定。
福建民間向來有「浮福建」之傳說,在這個傳說中,福建乃是從大海之中升起的一片土地。正如《山海經》所說:「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這種說法符合海侵時期的地貌狀況:海拔較低的地方,被水淹沒,而海拔較高的福建,像是浮在海中的島嶼。
以武夷山為首領的浙閩丘陵,是東南沿海山區密度最集中的區域,它們組成了一面牢不可破的盾牌。李白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詩,名滿天下,讓蜀道難成為眾人皆知的地理知識。在東南沿海,福建民間大概有這麼一句話:「閩道更比蜀道難」,它到底始於何時,出於何人之口,無法確知。
福建的地形地貌和交通格局證明:這種說法其實並不誇張,而是實實在在的畫面。一直到高速公路和高鐵普及之後,才得以改變——也就是這些年的事情。很多人難以想象,這樣的事情一般發生在西部山區,而不是東南沿海。
可是,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
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王士性,推崇知行合一,他當時遊歷了中國大部分割槽域,唯獨沒有考查福建。要知道,王是浙江台州人,他的家鄉,距離福建一山之隔。
我們通過地形起伏來對比四川地區與福建地區,後者的地形複雜和艱險環境,遠高於前者:
我認為,王先生沒去福建的原因可能是:相比其他地方,去福建的道路難度最大,考察費時費力,故將其排在最後,但因某種原因計劃擱淺。其實,明代福建早已是文教重地,但對於出閩、入閩的人來說——交通,仍然是個大問題。
十餘年前,武漢大學畢業的何先生,從武昌火車站出發,乘火車前往廈門,坐普通列車沿鷹廈鐵路,在古杉關古道北側的鐵牛關進入福建,然後沿著閩江東北部的支流富屯溪的谷地南下。火車從武昌到鷹潭只需約6個小時,但在進入福建後因受地形影響,卻要再行駛約18個小時才能抵達廈門。
今天的火車尚且如此,由此可以想見:古人靠車馬、徒步入閩,該有多難。福建的易守難攻的祕密就是——這裡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地王國,處處是山,山的密集程度,在東部沿海,首屈一指。
只有在沿海地帶,有一些河流沖積、海洋侵蝕形成的狹窄平原、臺地,成為福建城市、人口的主要集中地。漳州、福州、泉州、莆田,成為福建四塊小平原。
-
1 #
-
2 #
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山多毒蛇也多。沒有本地人當嚮導進山就等於作死。
-
3 #
福建叫閩,就是多蟲多蛇,現在經常路上碰到蛇
-
4 #
山太多啦,古代外來人沒地方住,找當地居民估計也危險
-
5 #
我們大福建有福的好地方。
因為我大福建都是山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