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光?那要不要提雍正之恥和通泊之敗?畢竟這個人財兩輸?
乾隆在位六十年,實際執政六十三年。雍正那些錢能敗幾年?而且雍正末期與準噶爾一戰,不僅財政跳水,而且清帝國在與準噶爾角力中出現守勢,雙方互有勝負後,清朝短時間內已無力完成平準。最終以清準議和為結局,康雍二帝都未能完成肅清準噶爾的政治藍圖。
乾隆帝上臺,雖然沒有內憂外患那麼誇張,但是也是危機與挑戰並存。
除了西域準噶爾還保持著相當的威脅以外,乾隆時代是中國人口開始走向爆炸。
雍正二年,全國人丁26,111,953戶到十二年人丁27,355,462戶,推算約為不到一億 。十年中增長幅度不算太大。
而到了乾隆六年人口突破1.43億人。三十九年2.2億人。四十年2.64億人。五十九年,3.13億人。
這是之前所未有的人口,您認為乾隆靠敗雍正遺產能度過這火箭上升的六十年?
這還是加上清滅準噶爾之戰,滅大小和卓,平大小金川,平臺灣林爽文,廓爾喀之役,清緬,清越戰役。
如果按敗家論的話,楊廣一個高句麗就整的天下敗亡,乾隆搞了六十年還沒翻車豈不是奇蹟咯,更詭異的是楊廣是雄才大略,乾隆是敗家子。
其實個人對清代帝王好感甚低,但是情緒歸情緒,如果盲從乾隆吃雍正本,敗家子之類。我覺得只能把情緒轉換成降低自己理智判斷能力,那就大不可取了。
毋庸置疑,乾隆一朝到了清代鼎盛時間,而且直到嘉慶時代,乾隆掌握的帝國,對內乾隆沉醉在“國泰民安”的虛幻中,雖然末期白蓮教起義扇了他一巴掌,但是還尚未到玄宗那樣崩壞地步。疆域上完成了對新疆和西藏的控制,而且一改羈縻統治,徹徹底底的情況複雜的新疆西藏控制手上。此後雖然俄國英國雖然一度對兩個地區一直覬覦動作不斷,但是此後兩地已經穩定的被中央政權控制,成為以後拱衛西北西南諸省前哨。疆域遼闊,人口眾多,藩臣依附,困擾祖父父親的準噶爾已經成為歷史的灰燼。平心而論,三代之功,乾隆以超高的個人能力,將清帝國推上鼎盛。如果以歷代中興之主評價,乾隆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晚年的失政,相對超長待機的漢武,玄宗,梁武,明世宗,明神宗。乾隆依然堅持上朝。掌控著3億帝國,到臨死的一刻,也沒有斷崖式的政治懈怠。
所以,說乾隆敗家子,吃老爹,我個人不認同。但是要說多喜歡這個皇帝,抱歉我還真不喜歡,尤其從康熙開始到乾隆三代皇帝,我不否認這三代帝王的功績。而是這三代皇帝的傲慢獨裁專制,一個比一個厲害,而最不喜歡乾隆,恰恰他不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陰毒恐怖的政治完全體。康熙到雍正到乾隆,不斷進化,最終誕生乾隆這個可怖完美政治體。乾隆綜合了康熙雍正陰鷙統治的一面,康熙貶斥道學羞辱漢臣,乾隆有。雍正刻薄猜忌,乾隆有。但是乾隆不僅將兩代君王帝王權術統統繼承之外。康熙對待諸子軟弱,雍正對待肱骨之臣尚且還能露出些本來面目。到了這些乾隆統統沒有。乾隆能將永璜永璋死亡恐嚇,嚇死永璜。在漫長歲月裡,對待諸子保持政治動物敏感,以至於秘密立儲一度成為天下至高懸念。對待僅剩的兩位兄弟,因為拜見太后時跪的靠近皇帝平時跪的地方,乾隆便藉機大做文章,一個驚嚇過度而死,一個逐漸心理變態喜歡活出喪。
雖然乾隆皇帝表面對母親極為孝順,但是嚴厲禁止其他人向母親傳遞宮外訊息,隔離她與親王聯絡,身邊布有眼線。
乾隆對朝臣挫辱貶斥如家常便飯,猶如家奴般隨意訓斥。在叫魂一書中,作者摘錄乾隆在叫魂大事件一年中,與各位封疆大吏的奏摺交流中,冷嘲熱諷,隨意辱罵根本是家常便飯。乾隆充滿政治家的惡毒的警惕性,死後為乾隆高度評價的劉統勳,也曾僅因一封退守哈密的建議,便頃刻下獄。曾經重用的訥親,因金川一役,失去乾隆信任,便死如草芥。老臣張廷玉因為太廟事件,被乾隆羞辱到死,毫無半點情面。而那些理學名臣,更是在乾隆面前的羞辱比康熙朝更甚,乾隆對紀曉嵐直言:“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書館。實不過倡優蓄之,汝何敢妄談國事!”此話雖非出自正史,但乾隆對待道學文人態度,的確視如倡優.而對與尹嘉銓事件的刻薄與羞辱達到登峰造極。末年尹壯圖不滿地方積弊,作為大臣本分,向乾隆彙報,得到是乾隆幾近無賴的戲弄和事後殺人誅心羞辱。對和珅,在我們表面看到的恩寵背後,乾隆看到的是和珅政治素人的背景,終了和珅一生,只能算半個權臣,即所有聲名權力皆為乾隆贈予,乾隆駕崩,新君嘉慶處置易如反掌,毫不費力。
在文化領域,乾隆不斷寫爛詩,爛蓋章,和道學家爭道統。文字獄發展到頂峰。甚至為國獻策,寫錯字,精神病人都不放過,四庫全書的文化毀滅簡直喪心病狂。同時乾隆一方面普免錢糧的同時,壓住底層人民反抗意識,對於集體事件往往是嚴酷鎮壓,此人名言名句是地方官是老百姓父母,即使地方官再壞,別說反抗,就連越級告狀都不行。乾隆以此建立了一個高壓凝滯的社會。
總結,乾隆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動物。相比於康熙和雍正,他彌補1.0的些許軟弱和徘徊。彌補2.0缺乏軟刀子和某些時間真情表露的情況。相比康熙,他更加狠毒刻薄。相比雍正,他忽而又能做到面如春風,互為表裡,將周圍臣下玩弄於股掌.他身邊沒有類似於雍正的允祥,張廷玉,鄂爾泰,李衛一些可以稍微表露心跡的大臣,即使和珅在其身邊更像是斂財佞臣加工具人的存在,乾隆也一直刻意用阿桂這座大山壓在和珅頭上,首席軍機大臣多年一步之遙卻觸不可及(當然和珅摸到這個位子的時候也離死不遠了)。對待父親言辭毫無親暱之情,恭言孝語全然是冷冰冰的,為了政治能把父親大義覺迷錄封掉,比起父親苦心孤詣的清白,乾隆認為政治穩定更為重要.對於祖父所謂種種追憶眷戀,實則更像是標榜自己的政治資本,大肆利用僅僅一年和康熙相處的時光,穩固自己政治地位,相比父親帝位爭議,從康熙那裡為自己找到法統,對自己更為有利,政治算計可謂機心之深.乾隆皇帝曾說:“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權臣,曰外戚,曰女謁,曰宦侍,曰奸臣,曰佞幸,今皆無一彷彿者。"雖然乾隆朝並不向他所說的那樣絕對,但這個權力的頂級玩家的確在他統治期間,掌握這個逐漸窒息的社會,遊刃有餘,令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