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其先祖夏後之苗裔。是公元前1600年夏朝亡國之後,夏桀王的兒子淳維率父親的妻妾和家人及部屬北逃後,在北蠻之地,子孫繁衍並逐漸吞併其他部落,而形成的一個遊牧民族,其圖騰為黑龍。傳說大禹治水時期,小腳趾被水族咬成兩辯,所以其後代小腳趾是兩辯指甲。
匈奴在公元前三世紀興起,冒頓單于時期,萬眾齊鳴鏑,公元前209年統一蒙古高原,定都龍城。漢武帝時期,漢朝與匈奴決戰,衛青龍城大捷,單于遠遁,封狼居胥。霍去病在公元前121年,祁連山大捷,受降匈奴十餘萬人,漢設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分徙匈奴於隴西,北地(今甘肅慶陽),上郡(今陝西榆林、延安),朔方(今山西北部),雲中(今內蒙托克托縣)等地。
公元前58年五單于爭立。
公元前56年冬,呼速累及右伊秩訾單于五萬餘人附漢,封侯。置西河,平定(今內蒙古市東勝區東南),和北地,治馬嶺(今甘肅環縣)安置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嫁匈奴王呼韓邪單于。
公元48年 匈奴八部王共立日逐王比為單于,與蒲奴單于分庭抗禮,分南北匈奴。立南庭帳於五原(今內蒙古包頭市),部眾據河套地區雲中郡,後遷西河郡美稷縣(今內蒙古準格爾地區)。
公元73年,東漢竇固四路大軍擊北匈奴。其後北匈奴前後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漢,漢安置於黃河河套地區及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等地。
公元89年6月,竇憲北破匈奴,勒石燕然匈奴餘部西逃康居國(今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錫爾河流域。
公元93年,鮮卑佔據匈奴地(今西伯利亞蒙古國),匈奴殘部十餘萬落改稱鮮卑。
公元140年10月遷西河(平定),上郡,朔方民於內地,治所移離石(今山西呂梁)
公元188年,羌渠單于子於呼羅率部留平陽(今山西臨汾)。191年附董卓,195年參與三國混戰,202年呼廚泉歸附漢丞相曹操,五部帥居晉陽(今山西清除)。
216年匈奴分五部安置,左部10000餘落,安置故茲縣(今山西汾陽),中部6000餘落,安置大陵縣(今山西文水),右部6000落安置於祁縣,三部在一條線上。前部4000餘落置新興縣(今山西忻州),後部3000餘落安置於蒲子縣(今山西隰縣),用漢人為司馬以節制並監督。
後於呼羅子劉豹為五部帥,從晉陽遷居離石。280年改五部都尉,劉淵為都尉,次年改成大都督。五胡十六國開始,304年劉淵在離石起兵,308年稱帝,從離石遷蒲子(隰縣),冬再遷平陽。
其後,匈奴逐漸從歷史中消失,匈奴後裔又融合於華夏民族的大家庭之中,現在是不是可能生活在山西,陝北,甘肅,內蒙等地。其後化逐漸改為漢姓,多有劉,胡(呼延)金,叢,韓,喬,賀等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