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征戰不忘經術 (總第一百五十二)
《資治通鑑》裡最具鑑戒意義的這些事兒
起家於讀書之人或士大夫階層,學習過儒家經術,最終登上帝王寶座者有三人,分別是光武帝劉秀、昭烈帝劉備和梁武帝蕭衍,他們在施展才能時與絕大多數起家於草澤的帝王不太一樣,光武帝尤為突出。
劉備的銀幕形象
昭烈帝劉備精通儒學,卻每日浸潤在申不害與韓非之流的法術裡,在他所經歷的所有歷史事件中,無處不運用那兩位所提倡的權謀之術。諸葛亮年輕氣盛,精於思考但急於功名,也跟著以刑名和權謀來添亂;
蕭衍的藝術形象
梁武帝蕭衍勤勉好學,篡奪了政權後,回過頭來也想要運用他的平生學問治理天下,由於名義不正,對用儒學治國來標榜自己多少有點敬畏之心,當他聽說佛教法術裡有“心亡罪滅”的教義,認感覺可以拿來掩蓋自己過去,也就稀裡糊塗地把佛教當成可以修飾自己罪過的學問了。
愚蠢啊!透過讀史我們可知,他佞佛簡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時下的做法是:士大夫們都必須身著類似釋迦摩尼的服飾上朝,臉上若不保持一副悽苦的佛家面容,就終身不用。然而,即便如此,畢竟是飽腹經綸,至少,他最終也能不忍天下人倫的滅絕,人道也能藉此僅存。如此,蕭衍總比齊高帝蕭道成的唯利是圖要強一些;
光武帝劉秀可以說始終不忘平生所學。天下未定,戰爭處於最激烈的時期,便刻不容緩地效法古代典章,開始修訂禮樂制度,以寬仁對待所在地百姓。他實行仁政,用儒家學問修飾官場而達到大美,正所謂“見龍之德,在飛不捨”,即其所表現出龍的德行,在天空之上飛翔不止。
夏商周三代以後,可以像劉秀時期那樣,被稱為盛世的社會,其後暫時還沒有出現過,所以,我們不得不說:中興光武帝,遠比其他君主傑出。
唉,古時沒有不學無術的天子,後世卻有不學無術的宰相和大臣。因此,以沒有學識的相、臣去輔佐出身草澤的天子,不按古代典章把天下治理成禮儀之邦的作法,是自漢高帝時始,並不僅僅發生在秦始皇之時。
秦朝短祚,西漢王朝就在秦朝的框架基礎上興起。亡秦成為後世的教訓,而崛起後的東漢王朝,則成為後世效法的榜樣。如此看來,帝王立身處世的道德規範將要如何延續,不也是一件很難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