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德元年(664年)春天,玄奘圓寂,“京城道俗哭泣,日數百千”,送葬時,“京邑及諸州五百里內送者百萬餘人”。與民間相比,官方的表示卻是寥寥。唐高宗李治的神情儘管哀傷,但真正給出的待遇並不高,只是報銷喪葬經費,允許僧尼弔喪,妥善保護經書。
相比於以前去世的其他高僧,玄奘未獲追贈、追諡,更沒有一個官員參加他的葬禮。如果李治真的很認可玄奘,這些榮譽應該一項不少,而且他的長子李顯也應該去參加葬禮,因為李顯名義上是玄奘的弟子。
玄奘作為一個得道高僧,又是有“留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取經歸來後,曾經得到唐太宗的優待與支援。唐太宗甚至兩次請求玄奘還俗,幫自己分憂朝政,都被婉言謝絕。李治曾經為玄奘寫過《述聖記》,慈恩寺落成後他還下令以玄奘為上座。李治既然對玄奘如此禮遇,為什麼玄奘死後他卻是這番態度?
唐太宗第一次見玄奘後便對他大加點贊,長孫無忌、褚遂良也緊跟唐太宗的腳步,推崇玄奘,表達了對玄奘的高度認可。為安置玄奘從天竺帶回的佛經、舍利、佛像而建的大雁塔落成後,塔南立起兩塊碑,碑文內容都出自實力派人物—唐太宗與李治,而提筆書寫的正是褚遂良。
永徽五年(654年)五月,尚藥奉御呂才著書立說,攻擊玄奘及其弟子,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此事給玄奘帶來很大的壓力,他的弟子明白他的處境,致書宰相於志寧,渴望得到幫助。于志寧知道事情的原委後,決定出手相助,呂才這才收斂了很多,不敢再大肆渲染。直到後來呂才與玄奘辯論失敗,事情方徹底結束。
唐太宗晚年身體不好,自知陽壽將盡,而佛教又很強調因果報應。玄奘的歸國正好迎合了唐太宗的需要,因此常常被請入宮當面求教。長孫無忌、褚遂良一派看中了這點,便經常力挺玄奘,為的是迎合唐太宗的喜好—只要在唐太宗駕崩前把他伺候得舒舒服服,自己未來輔政大臣的位置就穩了。
跟長孫無忌等人來往過多,在回國前十年倒是好事,可在後十年就相反了,隨著皇權與相權的鬥爭日趨白熱化,李治決定剪除長孫無忌一黨,而玄奘理所當然被劃入老臣一邊。
從李治下定決心清洗老臣那一刻開始,就沒有停止過對玄奘的監視、打壓。顯慶初年,李治移駕東都,特意命玄奘同往,居住於宮中。名義上是優待法師,實際上形同軟禁,玄奘根本就沒有什麼自由,只好在屋內翻譯佛經。可就連這件事也很難做好,因為只准隨行“翻譯僧五人、弟子一人”,人手不夠,效率難以保證。
更難受的是,醫療條件也滿足不了,有次玄奘生了病,沒有醫生救治,只好私自出宮就醫,李治聞訊後極為不悅,方才安排太醫前往救治。
玄奘的高聲望也是李治忌憚他的原因之一。
顯慶年間,玄奘曾經得到李治的允許回家鄉探望親朋好友。玄奘的返鄉之旅喜憂參半,喜的是他找到了多年未見的姐姐,憂的是給父母掃墓時發現墳塋年久失修,破敗不堪。為了報答父母,玄奘上表請求為二老改葬,並希望皇帝能夠多給點資助,李治准奏。
誰知改葬的訊息不脛而走,有上萬人特意跑過來,只為一睹大師的風範。一個與反對派走得很近的人,聲望還這麼高,這麼得人心,李治豈能無動於衷?
對於這一點兒,玄奘自然也清楚—永徽六年以來,上層政治血案頻發,長孫無忌一派大臣貶的貶,死的死,李治早就對他動起了心思。為了讓李治放過自己,玄奘主動要求前往少林寺,結果被悍然駁回,並要求他以後不要再提這個要求。此時正是清洗老臣的關鍵時刻,在這麼敏感的時間點,玄奘請入少林顯然是犯了忌諱的。玄奘收到回覆後,意識到鑄成了大錯,連忙上表說堅決服從安排。
儘管碰了釘子,但玄奘並沒有放棄避禍的想法。顯慶四年(659年)十月,玄奘求往陝北玉華寺翻譯《大般若經》,李治准奏。李治之所以會批准,是因為在三個月前,長孫無忌已經被逼死黔州;褚遂良兩年前就已經死於愛州;曾經幫過玄奘的于志寧,也在廢王皇后立武媚娘時因保持中立而被貶。
玉華寺原為行宮,是唐太宗避暑、療養的地方,永徽初改為佛寺。既然是皇家營造,寺內建築自然不會差,缺點是地勢高,位置偏僻,對身有頑疾的玄奘來說極為不合適。可當時的政治形勢已經由不得他挑三揀四了。
《大般若經》梵文字有二十多萬頌,翻譯起來壓力很大。起初弟子們請求退而求其次,刪節區域性,玄奘同意了。可自此後玄奘經常夢見極其恐怖的事情,時而夢到有人在翻越萬仞高崖,時而又夢到與野獸搏鬥,每次夢醒時分,玄奘都嚇得汗流浹背。玄奘思索再三,認為噩夢必與翻譯之事有關,看來還得老老實實地翻譯完整版的《大般若經》。
於是玄奘將此決定向眾僧講明。沒想到還真能奏效,等到玄奘再次做夢時,只見夢中諸佛菩薩眉間放光,神采照人,玄奘的心情特別舒暢。因此,玄奘堅定了之前的想法。
繁重的工作讓玄奘身心俱疲,他隱隱約約地感覺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一天,他突然託付起了後事:“今經事既終,吾生涯亦盡,若無常後,汝等遣我宜從儉省……”
麟德元年正月,一個來自高昌的弟子慌慌張張找到玄奘,說自己剛剛做了一個噩夢:“見有一浮屠端嚴高大,忽然崩倒。”玄奘聽後並不吃驚,安慰道:“別害怕,與你無關,這是我即將滅亡的徵兆。”第二天晚上,玄奘不小心在屋後絆倒,隨後身體越發不好,病情加重,臥病在床。五日後,玄奘圓寂。
玄奘圓寂後數月,李治繼續剷除異己,直到朝堂安靜下來。只是上朝時,大臣們個個保持沉默,既不進諫,也不舉賢,完全不是李治所理想的模樣。
-
1 #
-
2 #
更正下:玉華宮在陝西銅川,不在陝北
-
3 #
沒想到。。。。。。
和辯機也有很大的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