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看見大清治理新疆這麼難,被財政負擔壓的直不起腰來,有人忍不住會想,俄國人後來為什麼又能蠶食了中亞?

俄國人後來能拿下中亞,靠的是鐵路和棉花,實際上在1830年的這個時候,它比大清還不如,已經70多年了,它還沒有徹底搞定哈薩克人。

原因和大清一樣,打不動。人少了打不過中亞穆斯林國家,人多了經濟負擔不起。

自從彼得大帝開始,征服中亞,打到印度洋,獲得出海口,就是俄羅斯的國策,也是歷代沙皇夢寐以求的,但是中亞的現實,只能讓他們望洋興嘆。

因為中亞的穆斯林國家,和西伯利亞的落後漁獵部落不同,不是一支幾百人的探險隊,就能把對方打垮的。

實際上俄羅斯在這段時間裡,兩次派出數千人的大軍,都被中亞的穆斯林國家擊敗,這讓它知道,開啟一條通道,前往印度洋,遠遠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的事情。

不僅僅如此,俄羅斯人發現,和中亞的貿易也是非常的雞肋,由於路途遙遠,運費昂貴,俄羅斯人賣到這裡的東西,只能是利潤豐厚,小而精的奢侈品,比如名貴的皮毛之類。

這就註定了,這個生意不可能很大。

而俄羅斯人當時在哈薩克周圍修了一系列的堡壘,又努力的向這裡移民,花出去的卻是真金白銀。

收益和支出完全不成比例,所以俄羅斯人不是不想染指中亞,而是有心無力。

那麼,後來俄羅斯人為什麼又厲害了呢?原因很簡單,1837年,俄羅斯人修建了第一條鐵路,很快就發現這東西的好處,於是開始到處修路。

30年以後,俄羅斯人把鐵路修到了中亞附近,這個時候他們才開始了征服中亞的行動,因為有了鐵路,後勤一下變得非常便宜,俄羅斯人就可以負擔得起了。

你想想,清軍和俄羅斯人一樣,當時軍事上對中亞遊牧民族,都有碾壓優勢,問題不是打不打的贏的問題,而是出在後勤上。

為了平定張格爾叛亂,又為了阻擋浩罕的入侵,清朝政府,一來一去就花了2000萬兩白銀。

錢都花在哪裡去了?運輸上面,靠人拉肩扛,畜力運輸,來往幾千公里,為大軍提供補給,豆腐都盤成了肉價錢,開銷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

可是如果有了鐵路以後,運費一下子就降到原來的幾十分之一,試想一下,如果大清有一條鐵路到阿克蘇,從此向新疆用兵,就易如反掌。

從內地一次出動幾萬人,火車運輸時間,最多隻需要一週,花費不超過100萬兩白銀,大清也負擔得起進攻浩罕的戰爭,隨時都可以把中亞納入囊中。

有了鐵路俄羅斯人也就願意移民到中亞了,原來是要花幾個月的時間,走幾千公里,完全是一場九死一生的旅行,除了冒險家,普通人根本就不願意來。現在坐火車幾天就到了,這是完全不同的。

而俄羅斯人最終能夠在中亞立住腳,靠的卻是另外一樣東西,棉花!大家都知道,大清在新疆是純支出,完全沒有收入,即使不打仗,也是壓在國家財政上的一塊大石頭。

而俄羅斯人動手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工業革命的第一個成果,就是紡織業革命,20多年以後,俄羅斯開辦了大量的紡織工廠,需要大量的棉花。

所以當俄羅斯人在那個時候,拿下中亞以後,又開始在中亞推廣種植棉花,而這些棉花,又透過鐵路,源源不斷的送往俄國西部的工廠。

這個舉措不僅僅支援了本國的工業革命,解決了原料問題,而且在財政上是純粹的淨收入,所以它在中亞的統治,不僅僅能自給自足,而且還能上交中央,這和大清是完全不一樣的。

中亞最後能變成俄國人的土地,根本原因還是科技進步,而在這一切到來之前,它其實做的還不如大清好,所以從某方面來說,決定歷史的,更多的還是科技。

我們再回到1830年左右,就是浩罕再次入侵新疆,逼的大清簽下不平等條約的那一刻,那麼既然大清和俄羅斯,當時在中亞都是入不敷出,自然就會有人獲得了好處,那這個人是誰呢?當然就是浩罕。

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浩罕已經發展到了它的國力巔峰,它之所以能崛起,完全要拜大清和俄羅斯所賜。

浩罕實際上是大清收復新疆之前不久,才成立的一箇中亞小國,本來它絕無做大的可能,因為當時中亞地區的老大是準噶爾汗國,排第二的是哈薩克汗國。

這兩個汗國,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體量,都遠遠超過了浩罕,如果他們兩個還在的話,浩罕不要說企圖出頭了,被他們滅掉,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可是清俄兩個外來的力量,改變了中亞的政治形態,大清王朝消滅了準噶爾汗國,俄羅斯在不斷的肢解哈薩克汗國,把哈薩克人分割成了一大堆小部落,正在逐個吞併。所以忽然之間,在中亞形成了權力真空。

在中亞草原上,歷來都是越向北的遊牧民族,戰力越強,越向南的遊牧民族,戰力越弱,而浩罕這個時候,突然變成了最北的遊牧民族國家,所以自然也就變成了戰力最強的國家。

不僅僅如此,更讓它感到幸運的是,大清王朝和俄羅斯人,為了維持在這裡的軍事存在,都在這裡花費了大量的黃金白銀,促進了當地的貿易發展,而浩罕所在的費爾干納谷地,恰好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所以自然獲益最大。

有了錢,又沒有了競爭對手,浩罕如果要是做不大的話,那反而成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不要以為這個時候,浩罕只是把大清搞的沒脾氣,俄羅斯人也被浩罕逼到了牆角。

俄羅斯人本來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哈薩克人分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獨立部落,正準備逐個吞併的時候,沒想到浩罕人卻打上了門,開始強迫哈薩克人向他們稱臣納貢,把俄羅斯人煮熟的鴨子搶了。

在俄羅斯人的勢力範圍內,和北極熊搶飯吃,浩罕也算是膽大包天了,可是俄羅斯人卻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吞,忍了。

不僅僅如此,他們還要求向大清境內的哈薩克遊牧部落徵稅,簡直是猖狂到了極點,不過這也是他們最後的輝煌了,他們大概想不到,正在英倫三島上,開著火車和馬車賽跑的斯蒂芬森,最後要了他們的命。

但是大清不是俄羅斯,它錯過了工業革命,它在新疆的玩法,同幾千年前的漢武帝,唐太宗沒什麼兩樣,所以一旦國力下降,註定就要陷入內外交困的境界。

更要命的是,道光皇帝沒有理解,他和浩罕簽訂的這個條約裡,有一個要命的約定,直接導致了下一場叛亂的爆發。

道光皇帝本來以為,浩罕人要求,他們有權利解決,他們和其他中亞民族之間的商業糾紛,不是一個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可是他沒有想到,這個條款,卻導致清政府在南疆的控制權旁落。

因為浩罕人一旦有了處理糾紛權這個尚方寶劍,自然會讓其他的中亞商人對他們俯首稱臣,而所有的外國商人,都對浩罕言聽計從的話,本地的商人,要想同外國人做生意,也只有唯浩罕的馬首是瞻。

這樣一來,浩罕政府無形之間,就有能力控制在南疆六城的所有商人了,贏得他們的效忠,這些人全都成了浩罕在大清境內的第五縱隊。

而且浩罕派來管理商業的,並不是商人,而是浩罕的官員,他們還有另外一個使命,就是尋找時機,吞併南疆。

乾隆在位的時候,南疆四城的駐軍不到兩千人,主要靠的不是軍事實力,而是威信。

那個時候,浩罕也經常發雜音,可是乾隆的回信都是這樣的:“小子,你是不是活膩了?你覺得你的頭比準噶爾人的頭還硬嗎?”

一般到了這個時候,浩罕也就閉嘴了,因為他們親眼目睹了,清軍為了抓捕大小和卓,一直追到了阿富汗,所以他們相信,乾隆會真的下狠手。

可是這次浩罕入侵了大清,最後道光皇帝也沒敢前來報復,所以他們一點都不怕大清了,他們現在想的就是,如何在大清的肥腿上,再多刮一點油。

之所以沒有立刻動手,一來是透過簽訂了合約,他們暫時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二來是清政府,現在在南疆,已經駐軍超過了一萬多人,而且在原來的南疆城市之外,又單獨修建了專供軍事用途的滿城,不讓當地人進出,所以也沒有機會下手。清政府這個時候,把指揮中心也從喀什城,遷到了葉爾羌,避免陷入容易叛亂的白山派的包圍之中。

道光皇帝本來想少花一點錢,解決新疆問題,可是折騰了半天,現在的支出是原來的幾倍,大清王朝在新疆,越來越撐不下去了。

這一點兒也不奇怪,因為在這種技術條件下,他們已經創造了奇蹟!

相比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漢唐,大清在西域呆的時間,已經非常的長了。

但是讓人意外的是,大清居然又撐過了一次危機,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大清的經濟,實在是撐不住上萬軍隊,繼續駐紮在南疆了,開始消減駐軍。

而與此同時,浩罕也出了問題,作為一個信仰宗教的中亞遊牧部落,浩罕雖然在軍事上獲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它並不擅長統治,一個極端殘暴的統治方式。

到了1840年左右,雖然他們的地盤已經擴大到最大,但是所有的矛盾也來了一個總爆發,中亞的其他遊牧部落,也開始紛紛起義,反抗浩罕的殘酷掠奪。

為了鎮壓這些起義,浩罕的軍事實力迅速被消弱,因此導致在和中亞鄰國的一場戰爭中,浩罕的統治者戰敗被殺,內部迅速進入了爭權奪利的鬥爭。有一個叫做胡達雅爾的傢伙,終於脫穎而出,變成了浩罕的新統治者,這時候,按照草原上的慣例,他必須向眾人證明,他有資格擔任這個職務。

道光皇帝正在消減駐紮兵力,以求減輕經濟負擔。這個訊息,迅速被駐紮在南疆的浩罕官員們,傳到了新統治者的耳中,他就想借機會一舉拿下南疆。

按照慣例,浩罕不會直接出兵,而是依舊打著和卓家族的名義,進攻南疆,而被派在南疆的浩罕官員,則負責發動當地叛亂作為內應。

1847年,戰爭的陰影再次籠罩了新疆。

轉改於羅馬主義。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2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朝末期國庫已經枯竭,為何清朝接盤後,就有花不完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