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將領,馮國璋手寫有一支特殊的北洋軍,他們的主體是由滿人組成的,且多數是上三旗的宗室或良家子弟。他們就是北洋第一鎮,後來的北洋軍16師。前身是紫禁城的御林軍。
那問題來了,清帝遜位的時候,他們的態度是什麼呢?
他們的態度是,猶豫與沉默。馮國璋肯定沒學過Ted,但他一講,御林軍就放棄了保皇帝和太后,鐵了心和跟馮國璋走。
為啥呢?其實還暴露了一個問題,北洋軍在袁世凱開缺三年後,還是隻聽袁世凱的,為啥?有人說,每天都拜生畫像,洗腦的結果。這又怎麼解釋,袁世凱登基當皇帝后,被氣死在“二陳湯”下。反對帝制對袁傷害最大的還是北洋軍本身。所以,北洋軍的頭頭們,根本就不是肥頭大耳的大傻子。
那為什麼他們就做出了這麼“深明大義”的舉動呢?原因猜測如下:
1.清末腐敗,大家都知道的,軍隊腐敗怎麼做呢?八旗,綠營,淮軍基本上是靠吃空餉,剋扣士兵軍餉。
北洋軍不一樣,北洋軍,有一條當時看來奇怪的規定,只有是剋扣士兵的情況,就一擼到底。在軍官工資比其他所有崗位高的情況下,讓軍官們不屑也不敢吃空餉或剋扣士兵,為了做到這個,袁世凱親自監督發餉,也就是為啥北洋軍初期也就6個師的原因。
御林軍只有在北洋軍才能有這待遇,這待遇和皇帝無關,因為其他的軍隊也是皇帝管的。
2.北洋軍當然背叛了皇帝,支援了共和,他們認為不僅僅是為了袁世凱,同時是為了國家,這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恢復帝制,反對袁世凱只是因為袁世凱背叛了,而北洋軍還是那個正義的北洋軍。
對組織管理,有什麼啟示呢?。
可能是這樣的 可能可以解釋一個問題:為什麼企業越大,福利越好。
福利的特點:普惠人人都有,和貢獻基本無關。那這些企業家是腦子進水了嗎?其實不是,他們沒辦法。企業家需要面對兩種人:
1.競爭對手,福利是找人的競爭條件之一;
2.下面的一線管理員,他們和員工每天混在一起,花的是企業家的錢,如何防止他們養才他們自己的團隊呢?明確的,普惠的福利是沒辦法的辦法。
一線領導很容易做的是:凡是對員工不利的,都是上面的決定,凡是對員工有利的,都是我給你爭取的。
鍋都是領導背,好人都是自己做,成本還很低。企業家不弄個公開的福利制度,還有什麼辦法?
歷朝歷代,凡是造反成功的,都是下面的人只能得到直接主管的恩惠,得不到名義上組織出資方的恩惠嘛。
總結:上三旗的宗人子弟,遇到了攝政王載灃,宣統遜位的時候,保持沉默是不是也很正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