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納卡戰爭,讓兩個有些陌生的高加索地區國家進入了中國人的視野:高加索山南的亞美尼亞和裡海西岸的亞塞拜然。

兩國同在高加索地區,同樣的歷史悠久,同樣的飽受壓迫,同樣的掙扎求生,但卻未能攜手合作,反而大打出手。其中緣由曲折複雜,卻也道盡了小國的辛酸苦楚。就讓我們從這次戰爭的失敗者——亞美尼亞說起。

諾亞方舟的停靠地,卻並沒有和平的橄欖枝

在希伯來聖經中,諾亞方舟最終就停靠在亞美尼亞地區的亞拉拉特山上,並建立起埃裡溫城。亞美尼亞不僅歷史悠久,也曾是高加索地區的強盛國家,疆域遠遠超過如今。亞美尼亞疆域的不斷縮小與亞美尼亞自身並無太大關係主要是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太過特殊

高加索地區,歷史上就是亞歐文明的交鋒之地,東西南北各方皆有強權,各方力量在此地匯聚,碰撞,反覆拉鋸。如今,高加索地區人口不足3000萬,卻存在著50多個民族,加之地形複雜,導致民族互相隔絕,語言不通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各個教派在此地並存,加劇了民族的衝突,堪稱“火藥桶”一般的存在

圖 | 高加索地區的衛星圖

處於此地的亞美尼亞,歷史上就少有獨立自由的時刻:公元前331年,軍事天才亞歷山大大帝擊敗了波斯軍隊,奪取了亞美尼亞地區,將亞美尼亞從波斯的一省變成了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然而馬其頓帝國在大帝死後迅速崩潰,帝國一分為三,亞美尼亞被其中的塞琉古帝國控制。

公元前190年,塞琉古軍隊被羅馬軍團擊敗,帝國陷入內亂,亞美尼亞人藉此機會復國獨立。百餘年間,亞美尼亞進入了一個短暫的輝煌時期,然而這個輝煌並沒有持續下去。

公元1年,亞美尼亞遭受羅馬帝國和安息帝國的東西夾擊,最終國土被兩大帝國分割,被分割的亞美尼亞人分別在帝國的保護下成立了附庸性質的政權

圖 | 公元前141年的羅馬硬幣,硬幣上的圖案是羅馬皇帝拿起了亞美尼亞國王的王冠

公元301年,亞美尼亞宣佈正教為官方信仰,此後千餘年也未曾改變信仰。公元680年,阿拉伯人滅亡波斯,征服了亞美尼亞的土地,但終究未能征服他們的信仰。但在公元1064年,亞美尼亞被同樣信仰正教的拜占庭帝國擊敗吞併,一部分亞美尼亞貴族西遷建立盧西尼王朝。

此後,東亞美尼亞地區接連被拜占庭、塞爾柱、喬治亞、蒙古帝國、伊兒汗國輪番統治,而盧西尼王朝也在1375年被阿拉伯人徹底消滅。在基督教的傳說中,諾亞看到放飛的鴿子銜回象徵“永恆之和平”的橄欖枝,方才將方舟靠岸。然而亞美尼亞這片土地,卻並不是“和平之地”。

俄土兩國的博弈之地,被來回撥弄的“棋子”

1454年,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穆德二世將帝國疆域擴張到了亞美尼亞地區。奧斯曼帝國將不肯改信的亞美尼亞人將其列為“齊米階層”,也即通俗意義上的二等公民,並且對其進行長時間的宗教迫害。

1828年,沙俄從伊朗手中奪取了東亞美尼亞地區,奧斯曼治下的很多亞美尼亞人東遷。這些亞美尼亞人也許已經放棄了成立獨立政權的可能,只是想擺脫宗教迫害,在正教同胞的保護下安寧地生活,然而悲哀的是,亞美尼亞人也許可以擺脫了宗教迫害,卻依然擺脫不了戰火。

圖 | 1827年,沙俄軍隊佔領亞美尼亞地區重鎮埃裡溫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沙俄屬於協約國陣營,而奧斯曼土耳其則是同盟國陣營,本就對立的兩國,矛盾愈發尖銳。奧斯曼土耳其計劃越過高加索地區,直接進軍沙俄本土作戰。但此時的奧斯曼土耳其根本無力對抗北方的沙俄,最終慘敗而歸。

為了掩飾戰役失敗,也為了鎮壓國內的民族主義思潮,奧斯曼軍隊將槍口轉向了無辜的亞美尼亞人整個一戰期間,有超過100萬亞美尼亞人在奧斯曼帝國的種族屠殺中慘死——這一慘案留下的仇恨,至今仍在影響著亞美尼亞和土耳其的外交關係,兩國至今未曾建交。

不過無論是協約國一方的沙俄,還是同盟國的一方的奧斯曼,兩個脆弱的舊帝國都在一戰中被徹底粉碎:革命者們推翻了腐朽的沙俄羅曼諾夫王朝,奧斯曼帝國也隨著一戰戰敗而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1918年,亞美尼亞脫離沙俄獨立,還透過一戰和約獲得了部分土地的宣稱權。然而,一戰對於當時的歐洲各國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列強們對於高加索地區小國的權益並無保護之意。於是,亞美尼亞的權利也就只是一紙空文。

現代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為了建立一個“突厥語民族的土耳其”,對安納托利亞等基本盤內的非突厥語民族進行了驅離和屠殺。凱末爾還與蘇俄聯合作戰,兩國合力入侵亞美尼亞。

最終亞美尼亞領土被兩國瓜分:西亞美尼亞地區被土耳其吞併,東亞美尼亞地區則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國家,並於1922年12月加入蘇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亞美尼亞,正是由此發展而來。

圖 | 巴格拉米揚元帥

亞美尼亞受到了蘇共中央的全力支援:給予大量石油供應,推行農業現代化,當地人口不足以提供足夠的工業生產力,中央直接補足缺口;首都埃裡溫被列為“全面規劃城市”,成為了南高加索地區極有特色的城市;亞美尼亞人也在蘇聯體制中出人頭地,如曾經訪問西柏坡的蘇共高層米高揚,還有曾經橫掃納粹德軍的巴格拉米揚元帥然而,這高光時刻終究未能持久。

小國的悲哀——任人打扮,隨手捨棄

亞美尼亞在蘇聯時期得到了發展,但是仍然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國。這裡,就要說到2020年的時候那個引發了高加索地區衝突的地方——納卡地區

圖 | 淺色部分即為納卡地區

歷史上,納卡地區並非是亞美尼亞人的傳統居住地,反而一直都是毫無爭議的突厥語民族領地。但在蘇聯時期,蘇共中央將大量的亞美尼亞人安置於此,久而久之,亞美尼亞人反倒成了當地的主要人口

蘇聯當年緩和與土耳其等突厥語系國家的關係,並沒有將納卡地區劃給亞美尼亞,而是劃給了突厥語民族為主的亞塞拜然。這就導致這一地區的歸屬權成了一筆糊塗賬,亞阿兩國都認為這是自己的合法領土。

亞美尼亞人和突厥語民族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敵。民族、宗教矛盾疊加起來,納卡地區就成了“火藥桶中的火藥桶”。1987年,納卡地區就有過請願活動,要求迴歸亞美尼亞,但蘇共中央否決了這一提議,由此引發了兩國的民族衝突。

1988年,亞美尼亞大地震,死亡人數高達2.5萬人,比切爾諾貝利事故的死亡人數都要高。使得蘇共中央的威信大大降低,民族主義抬頭,衝突不斷升級。1991年12月10日,納卡地區在蘇聯解體前15天宣佈獨立,成立阿爾察赫共和國。民族衝突迅速升級為地區戰爭,也即第一次納卡戰爭。

圖 | 毀於第一次納卡戰爭的城市——阿格達姆

1994年,亞美尼亞獲得第一次納卡戰爭的勝利,亞塞拜然喪失對納卡地區的控制。然而由於“獨聯體不允許成員單方面修改國界”的規定,亞美尼亞無法吞併納卡地區。納卡地區就此成為了一個無法管轄,不被承認的地區

隨著時間的推移,亞美尼亞的劣勢逐漸顯現:沒有出海口,沒有能源礦產,甚至連人口都僅有330萬。於是亞美尼亞只能全方位地依靠俄羅斯——在亞美尼亞有上千家俄企,直接控制了亞美尼亞的電力和能源供應;俄羅斯給予了亞美尼亞軍事保護,卻也牢牢控制亞美尼亞的一舉一動。

然而俄羅斯雖然將亞美尼亞視作保護國,但並沒有給予亞美尼亞更好的未來——2008年金融危機,使得亞美尼亞經濟暴跌,2009年GDP增長為-14.1%。當時的亞美尼亞總統謝爾日希望透過加入歐盟來拉動經濟,卻被俄羅斯一頓敲打,最終加入俄羅斯主導的歐亞關稅同盟。

圖 | 亞美尼亞前總統,前總理謝爾日,也是亞美尼亞排名第八的寡頭富豪

2014年,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這讓獨聯體各國產生了“唇亡齒寒”的感受,反俄情緒逐漸濃厚。更重要的是,歐美對於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讓與俄羅斯經濟繫結的亞美尼亞受損嚴重。官方統計,貧困率超過1/3,30萬人出國求生

2015年,一名俄軍士兵殺害了亞美尼亞一家七口人,徹底引爆了亞美尼亞國內的反俄情緒,反俄聲浪一波高過一波。然而亞美尼亞終究是無法與俄羅斯解綁,現任總理帕西尼揚雖然聲稱要反俄,卻還是老實地與俄羅斯合作。

亞美尼亞這邊每況愈下,亞塞拜然卻是日漸紅火。憑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亞塞拜然搞起了“石油外交”:透過輸油管道與土耳其、歐盟、俄羅斯拉近了關係;透過開放石油開採權,與美國簽訂了80億的合同;同時因為世俗化程度高,不參與宗教衝突,與以色列簽訂了16億的武器合同,還擁有了無人機生產線。

雖然亞塞拜然的民眾生活水平沒什麼改善,但是總統阿利耶夫父子卻是成為了高加索地區的“小霸王”。與土耳其的埃爾多安一唱一和,大搞所謂“泛突厥主義”運動和民粹運動。

圖 | 亞塞拜然總統 小阿利耶夫

2020年,納卡地區戰火重燃,但結果卻與1994年截然相反:亞美尼亞戰敗,僅僅保留了1/8的納卡地區領土;亞塞拜然卻收復大面積失地,還獲得一條通往納希切萬(亞塞拜然另一塊飛地)的公路。戰爭原因短時間內難以查清,但結果卻說明了很多。

亞塞拜然憑藉著多年長袖善舞的外交,在各方面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戰鬥力方面碾壓亞美尼亞軍,而歐美各國也對此持默許的態度;俄羅斯為了敲打亞美尼亞的反俄勢力,在戰爭初期選擇了作壁上觀,直到最後關頭才出手,藉著亞塞拜然的軍隊敲打亞美尼亞,又用最少的兵力維護了自己地區老大的尊嚴。

總結

所有的苦果由亞美尼亞來吞,喪權辱國的條約使得亞美尼亞國內的衝突進一步升級,民眾攻佔了議會大廳,痛打議長,國內政治再度迎來洗牌。其實亞美尼亞的悲劇原因很簡單——高加索地區也許可以孕育文明,但卻難以讓文明平穩發展,最終只能成為大國角力的戰場。而戰場之中的小國,也只能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罷了。

2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網民心目中的十佳美國總統,猜得中開始,猜不中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