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許多人對高劍父的認識,源於他“嶺南畫派鼻祖”的身份。但是,他還有另外一層身份,卻鮮為人知。他是孫中山的追隨者,是辛亥革命的先驅之一。

高劍父出身貧寒,少年時師從居廉學畫。後來,在一位資本家的幫助下入讀澳門格致書院,接受西洋畫教育。為開闊眼界,高劍父於1906年赴日留學。

當時的日本是中國革命志士的聚集地,他與廖仲愷、何香凝來往密切,終於在抵日半年後,在友人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後來,孫中山途經日本,廖仲愷攜高劍父前往橫濱迎接,高劍父從而得以與孫中山結識。他屢次向孫中山請纓,要求擔負最艱鉅的任務。於是,孫中山派他回國,祕密策劃南方的革命活動。

高劍父:(1879-1951),中國近現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漢族廣府人,名侖,字劍父,後以字行,。1879 年10月12日生於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現廣州市番禺南村員崗鄉),1951 年6月22日卒於澳門。與陳樹人、高奇峰一起致力於中國畫改革,後人稱嶺南畫派。

14歲時經人介紹,隨居廉學畫。因聰穎敏悟,進步較快,深受居廉器重。一年後又入黃埔水師學堂學習,不久因病輟學,仍回居廉門下研習繪畫。

17歲時,轉入澳門格致書院(今嶺南大學前身),從法國傳教士麥拉學習素描。不久,返回廣州,在述善小學堂任圖畫教師,又從當時在兩廣優級師範任教的日本畫家山本梅崖處接觸到日本繪畫。

通過與麥拉、山本的交往,使高劍父進一步開闊了眼界,接受了外國藝術的滋養,從而初步奠定了他改革傳統中國畫的志向和決心。

以後,他又東渡日本,以求深造。初與廖仲愷、何香凝同住一處,以賣畫為生,並先後加入白馬會、太平洋畫會、水彩畫會等日本繪畫組織,研究東、西方繪畫。後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

1906年他參加了同盟會,任廣東同盟會會長,積極從事民主革命活動,並與陳樹人、高奇峰等人先後在廣州、上海創辦《時事畫報》、《真相畫報》及審美書館,宣傳革命主張,倡導美育,推行中國畫的革新運動。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高劍父在廣州首次推出了一個帶有“折衷”傾向的“新國畫”展。其後,他把一些被認為不能入畫的新事物——汽車、飛機、坦克納入表現主題。

這種有悖於傳統規範的傾向,理所當然地激惱了捍衛傳統畫純潔性的傳統派畫家,他們把高劍父及其追隨者稱為“不中不西”的“混血兒”。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新舊的對立,終於在20年代中後期發展為以高劍父為首的嶺南“新派”(也稱“折衷派”),與以廣州國畫研究會為代表的傳統派畫家之間的公開論戰。

這次論戰,考驗了高劍父的革新精神,並進一步加強了他在新的試驗工作中追求藝術的新和諧的信念。於是以高劍父為首的嶺南畫派,開始以嶄新的面目活躍於畫壇。

書畫|生活|志趣 網際網路+書畫新潮流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會寧歷史名人——劉慶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