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遇到了三個男人。
一個男人,為這個女人更改前途;
一個男人,為這個女人終身不娶;
一個男人,為這個女人離婚而且喪生。
這個女人便是民國才女林微因。
第一個男人,因為林微因的一句話,選修了建築學,這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梁思成;
第二個男人,一直住在林微因的隔壁,終身未娶,這個人便是中國哲學界第一人金嶽霖;
第三個男人,與原配離婚,最終因趕赴林微因的講座墜機而亡,這個人便是《再別康橋》的徐志摩。
人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
冰心不喜歡她,說這位太太與她交朋友,是為襯托自己“又苗條又白皙”;
魯迅不喜歡她,說她“無事呻吟”“百般糾結”;
錢鍾書也不喜歡她,諷刺說她交友廣,但丈夫最為馴良,最不礙事。
在20世紀30年代,據統計20歲以上讀過書的女性有2600多人。其中只有39個人出過國,而這39人中出國讀書又可以拿到學位的女生更是屈指可數。
這樣一位集美貌、智慧、才氣於一身的奇女子,想不出眾、想不低調、想不被人愛慕都不太可能。
人活一世,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無論你多努力,多勤奮,也總會被人討厭。
有一個父子與驢的故事。
父親騎驢,兒子牽著驢,人們說:父親狠心;
兒子騎驢,父親牽驢,人們說:兒子不孝;
父親兒子都牽驢,人們說:父子傻,有驢不騎;
父親兒子都騎驢,人們還說:父子倆沒愛心。
無論你怎樣做,都會有話說,無論你怎樣,都會被人指點。
很多時候,問心無愧,做好自己則足矣。
用事實說話,就是最好的回擊
我們總聽到一句話: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什麼是事實?事實便是那實實在在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真正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且不說林微因成就了梁思成。雖然她未能入讀建築學,但她在賓夕法尼亞大學選修完了所有的建築學課程。她對建築有著更大的愛。
可以說她是中國建築史的先行者和重要奠基人,無論是歷史還是理論知識,林微因地位舉足輕重。
15年間,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倆不畏艱辛,走過了我國15個省,190多個縣。爬高走低,親自考察測繪了2700多處古建築。
正是有了他們的考察,這些寶貴的古建築才得到了世界、全國的認識和保護;
正是有了他們的考察,才有了至今我們都眾所周知的趙州橋、五臺山、應縣木塔、佛光寺。
當年北京政府決定拆建北京主體城牆的時候,林徽因指著當時的負責人彭真,義憤填膺地說:“你們拆掉的是800 年的真古董,再建就是真的假古董了!”
她參與完成了《中國建築史》的編寫、參與籌辦了清華大學的建築系、參與了“國徽”設計、還在病床上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
正是有這些實實在在的建築,有這些實實在在的課本和知識傳承,林徽因的價值更值得我們尊重。
真正的智慧和教養,體現在每個關鍵路口的選擇
【仁】當年,對徐志摩,她只留了一封信,寫明瞭自己的立場,也表達了徐志摩已經有大大的福份,要好好對待幼儀。
對愛情,她分得輕重,曉得分寸。
【義】梁思成因為遊行被車撞飛,林徽因每天都前去醫院服侍,擦臉擦身,對他無微不至地照顧。
誰對她好,她便會對誰好。
她要與我們祖國一起受難,這是她的選擇。
忠於自己的祖國,這是林微因的擔當。
看看這個人做過的事,看看這個人在人生關鍵十字路口上的選擇,看看大是大非上的觀念。真英雄、真擔當、真豪傑,時間便會自然給他證明。
無需口舌之爭,無需要爭強好勝,無需昭告天下,無需進入紛爭,無需讓每一個人都認同,做自己堅持的事,有價值的事,有意義的事,最終都會塵埃落定。
她的人就像她發表的詩,無論是寫給徐志摩還是自己的兒子,她自己也更像那人間的四月天。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她不是“梁思成太太”, 她是一個獨立的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