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古斯塔夫•甘末林之所以名噪國際軍界,既因為有他光榮的過去,又因其有屈辱飲恨的歷史。他作為一名法國軍事指揮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參與制定和指揮過著名的馬恩河戰役,使英法聯軍獲勝,而聲名大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德戰爭伊始,作為法國陸軍總司令和英法聯軍總指揮,由於軍事思想偏於保守,敗北於德國法西斯,成為後人議論的笑柄。
一、軍界常青樹甘末林青年時代就躋身於法國軍界。在1887年至1893年期間,曾兩次進入法國陸軍院校,專修軍事參謀業務,先後畢業於聖西爾軍校和法國陸軍參謀學院。他奮發好學,思想敏銳,長於思考問題,學業非常優異,曾獲得上司好評,被譽為具有參謀軍官"獨特素質”、法蘭西陸軍中大批為國家繁榮效忠的“純粹參謀”之一,授予陸軍少校軍銜。
當甘末林年過40歲的時候,他對業務的精通和工作的精明強幹,在參謀同行中、居於出類拔萃的地位。越發博得上司的青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和戰爭初期,即1913至1914年,他被委任為法軍總司令霞飛將軍司令部的幕僚,做過參謀和作戰處處長。在這期間。他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施展。他思想“激進”,是“極端攻勢”的熱烈鼓吹者。霞飛對他格外器重和賞識,經常同他謀劃、諮詢軍機要事,並採納過他不少的意見和建議。他所參與制定的1914年法國振興計劃,被證實是積極而有效的。對此,甘末林曾引為榮耀,在其以後的生涯中,曾多次提及,念念不忘。
二、馬恩河戰役的幕後指揮家在英法聯軍與德軍在馬恩河交戰中,甘末林更展現了他的機智和軍事謀略。1914年9月5日至12日,英法聯軍與德軍在馬恩河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遭遇戰。在這次作戰中,由於德國第一、二集團軍偏離了最初進的方向,前出到不是巴黎以西而是以東地區。這對於擁有優勢的英法聯軍非常有利。9月4日,法軍總司令霞飛在甘末林的精心運籌下,不失時機地釋出了進攻德軍的訓令。9月6日,霞飛在甘末林的有力協助下,乘著德軍調動和不備,突然指揮英法聯軍轉入全線反攻。德軍沒有發現來自正面的威脅,反於6—8日把剩下的兩個軍也調去對付法國的第6集團軍。這樣,在德國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相415的翼側之間就出現了寬達50公里的缺口。法國第5集團軍和英國集團軍在霞飛、甘末林指揮下乘機向缺口運動,從而造成了德國第2集團軍暴露的右翼被夾擊及第1集團軍被包圍的嚴重態勢。
經過激戰。德國第2集團軍嚴重受挫,第1、2、3集團軍的推進也被迫停了下來,並撤過馬恩河。德軍總參謀長毛奇感到自己軍隊已失去控制,不得不退至蘭斯以東地區。馬恩河交戰最終以德軍失敗、英法聯軍獲勝而告終。這次英法聯軍從防禦轉入進攻,是一次高度機動的戰役,是霞飛和甘末林的機智靈活、巧妙利用德軍錯誤所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也是西線戰場1914年戰局中有利於聯軍的轉折點。甘末林由於參與了這次會戰計劃的制定,自始至終參與了組織指揮,從而遐邇國際論壇,並被譽為國際知名的軍事戰略家。在1916年,他直接指揮了索姆河作戰,並獲得了勝利。在1917年至1918年,他在擔任第9師師長時,也曾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作戰任務。特別是1918年,德軍在努瓦陽實施突破時,甘末林指揮部隊進行英勇頑強抗擊,機智果斷地粉碎了德軍的進攻。
三、戰後的政治生涯正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甘末林出手不凡,戰績昭著,他的職務、軍銜也隨之不斷獲得晉升。由營長到旅長、師長,由少校到將軍,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戰後的1919年,他被任命為法國駐巴西的軍事委員會主席。本世紀二十年代,又相繼被任命為駐敘利亞法軍薩拉伊耳的參謀長,駐敘利亞法軍司令兼高階副專員,並指責法軍鎮壓敘利亞人民反的抗法。1929年被任命為法軍第二十軍軍長。1930年調到法軍總參謀部工作,任陸軍第一副參謀長。第二年進入法軍最高軍事委員會,接著被委任為法國陸軍總參謀長。1935年兼任最高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陸軍訓練總監.之後,又被任命為陸軍總司令。在此期間,他在制定國防方針、加強法軍建設等方面都發揮過重要作用。在政治方面,他以其突出的智力、中庸及和解精神,贏得法國政治家們的歡心一一因為那時正是一個崇尚和解的時代。
但是甘末林在思想上他卻漸漸趨於保守。一些評論家在此時對他的評論是:他的為人是靈活勝於激情,他的演講不是鼓動群眾,而是使聽眾信服。他善於分析問題而並不提出廨決問題的答案,有時甚至迴避問題。在軍隊建設和指揮作戰的問題上,他是個“穿軍裝的哲學家”,熱衷於“純理論的分析力,對運籌帷幄”既缺乏天賦又無興趣”。他能夠聽取別人意見,但卻不善於作出決斷。1936年在法軍內部關於要否建立機械化部隊的問題上,保守派(代表人物為魏剛)和激進派(代表人物為戴高樂)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大辯論。對於這場辯論,甘末林態度曖昧,模稜兩可。
10月14日,在法國最高軍事會議上,戴高樂主張建立一支比德國裝甲師更為強大的進攻性部隊。但這個正確的主張,卻遭到眾口一詞的反對。甘末林既不明確表示贊成,也不明確表示反對,只是嘟嘟嚷嚷地說:“不管大家怎麼想,有關重型機械化師的作用問題還是應該加以研究的。”這就說明,甘末林顯然不願意被看作是“古怪的戴高樂上校的支持者”。他對一個訪問過他的議員說,他不相信戴高樂的理論。他認為坦克和飛機固然重要,但坦克依賴燃料,不能獨立作戰。至於空軍,雖能造成巨大破壞,但不能決定戰爭勝負。甘末林身居高位後這種思想、性格上的變化,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悲慘結局埋下了種子。
四、二戰中的失敗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甘末林重負千鈞、任法國陸軍總司令,兼英法聯軍總指揮,親自指揮西線盟軍在範賽納斯作戰,而東北戰線卻由他的助手喬治將軍負責。這時,他名極一時,被譽為傑出的將領、統帥,他所領導的法國陸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軍隊。然而,戰幕剛拉開就連連吃敗仗。法國統帥部錯誤地估量形勢,錯誤地判斷德軍的主攻方向,再加上甘末林等人的軍事思想保守,墨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設想新的戰爭也會象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德軍進攻將以步兵為主,從堅固的築壘地域突破,然後再緩慢地向前推進。法軍則以“靜待敵人進攻”的戰略,依託堅不可摧的馬其諾防線,就足以把戰爭推向持久,並由“堡壘和塹壕構成的無法突破的延伸戰線遏止住敵人”,使德軍“消耗至枯竭”。而對於德軍以閃擊戰襲擊、佔領波蘭、捷克等國家,甘末林卻置若罔聞,視而不見。
本來,法軍的坦克數量不比德軍少,但因其指導思想錯誤,把它分散使用於整個前線部隊,沒有形成具有快速和強大的突擊力量,以致當德軍以大量坦克、機械化部隊在飛機和空降兵的配合下,繞過堅固築壘的馬其諾防線,透過荷蘭、比利時,從阿登山區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境,並閃電般地向其縱深推進時,甘末林便手足失措,未能阻止住德軍的快速進攻,使得法軍嚴重受挫,並導致難以挽救的敗北局面。以此為轉折,甘末林本人和法國陸軍過去享有的盛名,也成了昨日黃花。
五、結語1940年5月19日,甘末林被撤職之後,又被指控為法國失敗中的主要負責人。並於當年9月被捕,以叛國罪銀鐺入獄,被拘押在布達雷炮臺。後來,維希政府中止了這場使他丟臉的審判。1943年甘末林被解往德國,被關押在法西斯集中營。戰後,甘末林被釋放回國,專心致志於個人寫作,先後發表了《馬恩河交戰中的機動與勝利》、《回憶錄》等著作。在著作中,除詳盡地記述自己的軍事生涯外,還竭力為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過失進行辯解。
參考資料《世界近現代史》、《法國曆史風雲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