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博弈
前308年,秦國發動宜陽之戰,重創韓軍,攻取韓國重鎮宜陽。此戰的勝利,不僅使秦國徹底控制了殽函之險,而且還打通了連線洛邑的通道,形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進攻態勢。
宜陽之戰
但是,宜陽之戰也打醒了互相掐架的東方六國。為了對抗日益嚴重的秦國威脅,韓國不僅和屢次遭到秦國打擊的魏國結盟,還拉上了另一個超級大國齊國,形成第二次反秦合縱同盟。前298年,齊、魏、韓三國聯軍反擊秦國,一舉攻入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前296年,韓襄王與魏襄王在同一年去世,韓魏兩國內部都發生了一些動亂,這看似是秦國反撲的大好時機,但苦於齊國的干涉,只能忍痛作罷。
但是,軍事上的暫時失利,也讓秦國有了進一步的覺悟,在秦國執政的魏冉和宣太后決定從外交上尋求突破。機會很快還是來了,前294年,齊國發生內訌 ,孟嘗君因不滿齊閔王的猜忌,出奔到魏國,受到了魏昭王的重用。意氣用事的齊閔王竟也不顧大局,直接宣佈與魏國絕交。
伊闕之戰時的列國局勢
訊息傳到秦國,秦國君臣大喜,立即派人出使齊國,成功改善了與齊國的關係。隨後,飢渴難耐的秦國分兵兩路對韓國發起進攻,結果秦軍兩路同時告捷,向壽一路攻下武始,白起一路攻下新城。
韓釐王見秦軍來勢兇猛,遂向盟國魏國求救。最後,韓魏兩國發傾國之兵組成24萬聯軍,主動出擊,與秦軍決戰。
戰爭經過韓魏聯軍雖然在人數上佔據優勢,但是由於沒有確定聯軍主帥,建立統一指揮機制,導致聯軍內部貌合神離。韓軍主將暴鳶提出由魏軍擔任前鋒,魏軍主將公孫喜主張由韓軍擔任前鋒,結果兩位主將爭執不下,導致聯軍停滯不前。
戰國第一名將白起
此時,秦國執政魏冉對秦軍也做出了一些調整,他將年輕將領白起任命為新的主將,接替老將向壽。
白起到任後,利用秦軍強有力的情報偵察系統,迅速捕捉到了韓魏聯軍的動態以及聯軍之間貌合神離的訊息。於是,白起決定採取“避實就虛,各個擊破”的戰術,先以少數的疑兵牽制佔據主力韓軍,自己親率主力迂迴到兵力較少魏軍背後,對之發動突然襲擊。
白起的戰術意圖迅速被實現,面對突然襲擊的秦軍,魏軍倉皇失措,很快被打得全軍覆沒,主將公孫喜也被生擒。韓軍見魏軍覆滅,頓時軍心動搖,白起藉機再度發起全線進攻,韓軍一觸即潰,全軍覆沒,韓軍主將暴鳶僅帶少數人逃走。
戰爭影響伊闕之戰,秦軍全殲韓魏聯軍24萬,秦將白起從此一戰成名,併成為令東方六國聞之膽寒的大秦戰神。戰後,韓魏兩國主力喪失殆盡,再也無力與秦國抗衡,而大秦的東進之路則被徹底開啟。
伊闕之戰
就在伊闕之戰的同一年,白起又一次統率秦國大軍進攻魏國,一舉攻克魏國前國都安邑。幾年後,秦軍連續攻伐魏韓兩國,韓國的宛(今河南南陽市宛城區)、葉(今河南葉縣)、鄧(今河南孟州)等地以及魏國的軹(今河南濟源)、河雍(今河南孟州市西)、蒲阪(今山西永濟)、皮氏(山西省河津)等被納入秦國版圖,大秦兵鋒甚至可以直接威脅魏國都城大梁以及韓國都城新鄭。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