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6年10月1號,羅布西茨戰役結束之後,腓特烈大帝基本上控制了西里西亞地區。
控制了西里西亞地區之後,腓特烈大帝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奧地利重要城市布拉格。
此時,布拉格一帶集中了10餘萬奧地利軍隊,這些軍隊有的是從羅布西茨戰役後撤到當地的潰軍,有的是當地的守軍,還有奧地利向這一帶派遣的援軍。
(奧地利軍隊)
奧地利軍隊雖說數量眾多,但是整體的戰鬥力卻不強,士氣尤其低落,上一場戰役的潰兵士氣還沒有恢復,前線的接連失敗讓趕來支援的奧地利援軍士氣也不高,再加上布拉格城中面對普魯士軍隊忐忑不安的守軍,實際上這是一支烏合之眾。
普魯士軍隊卻是士氣旺盛,除了連戰連捷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勝利給他們帶來了豐厚的戰利品和獎金。
(普魯士軍隊)
普魯士軍隊的收入構成是這樣的:少量的固定軍餉加獎金和戰利品。
固定軍餉也就夠平時的花銷,一些大手大腳花錢的人可能還不夠花,所以士兵主要依靠獎金和戰爭中所得到的戰利品來提升生活質量。
這就決定了他們打得仗越多,他們打得越漂亮,他們的收入也就越高。
如果和奧地利軍隊打成焦灼狀態,顯然收益上是非常不划算的,也會影響到普魯士軍隊計程車氣,好在奧地利軍隊戰鬥力不強,所以幾場仗打下來,普魯士軍隊的回報非常豐厚,士氣也達到了一個高峰。
這對於腓特烈大帝在布拉格一代尋求和奧地利主力對決是非常有利的,布拉格是個大城,打下來之後戰利品少不了,以城中的戰利品作為獎賞,對普魯士軍隊是一個很好的激勵。
腓特烈大帝意氣風發,卻忘了一點,人只要在過於得意就特別容易犯低階錯誤。腓特烈大帝在布拉格之戰中就是這樣,己方擁有絕對優勢,讓他因為興奮而出現了巨大的疏忽,沒有做好戰場偵查。
戰前腓特烈只是大概其查看了一下交戰區的環境,就回去準備作戰事宜了。
於是,錯把奧地利軍隊右翼的一片平地當做了草原。
其實這個地方不是草原,而是一大片沼澤地,離遠看綠油油的平坦無比,好像挺適合士兵衝鋒,走進就能發現地面上泥濘極了,進入這一地帶讓人舉步難行,可腓特烈沒走近看!
公元1757年5月6號早上,腓特烈大帝率領6.5萬大軍向奧地利軍隊位於城布拉格城東的陣地發動了進攻。
雙方兵力差不多,奧地利軍隊總兵力是6.25萬,只比普魯士軍隊少了2000多人。
指揮官卡爾認為,以目前奧地利軍隊的情況,應該先透過防守消耗普魯士軍隊的進攻銳氣,然後伺機反擊。
他這個策略是非常正確的,正面對決面對士氣旺盛的普魯士軍隊必敗無疑,可能對方一個衝鋒就能把奧地利軍隊打垮。
所以,卡爾佔領了一處高地,居高臨下,在地形上佔據了有利的位置。
結果從戰鬥一開始普魯士軍隊打得就不順,正面進攻攻不破奧地利軍隊的防線,側面迂迴腓特烈在戰前偵查以為的那一片草地的沼澤讓普魯士軍隊舉步難行,反而在奧地利軍隊的反擊之下被擊潰了兩個團。關鍵時刻指揮官施維林親自舉著戰旗帶領軍隊發動反衝鋒,結果被炮彈擊中,十幾斤的鐵球以幾百米每秒的速度砸到身上,施維林當時就失去行動能力了。
左翼普軍失去主帥更亂套了。
好在此時齊騰中將率領的25個輕騎兵中隊成功迂迴到了奧地利軍隊的大後方,並且發動了突然進攻,打了奧軍一個措不及防。
腹背受敵使奧地利軍隊不敢戀戰,在下午4點向布拉格方向撤退,戰役以普魯士的勝利而告終。
但這個結果卻不是腓特烈大帝所要的,整場戰鬥在7點開始爆發到中午達到高潮,下午4點戰役結束,不到一天的時間普魯士軍隊損失高達14300人,達到了此次普魯士軍隊參戰兵力的1/4,可是奧地利軍隊損失只有8800人。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奧地利軍隊士氣低落,這場仗還指不定誰贏呢。
畢竟到下午4點,奧地利軍隊還有53000多人,普魯士軍隊卻只剩下了51000人。
所以,普魯士軍隊這一次雖勝尤敗,打贏了但也失去了乘勝追擊攻打布拉格的能力。
於是,腓特烈大帝決定暫停對布拉格城的進攻。
由於沒有對奧地利軍隊取得決定性勝利,也為接下來科林之戰埋下了失敗的種子。
1757年6月18號,奧地利老將道恩出任總司令率領大軍北上,在布拉格東南的小鎮科林和腓特烈率領的普魯士軍隊爆發大戰。
這一仗奧地利軍隊損失9000人,普魯士軍隊損失14000。
布拉格之戰和科林之戰使普魯士軍隊共計損失2.8萬人,從而打破了腓特烈大帝試圖透過閃擊戰擊敗奧地利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