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盛大閱兵。首都30多萬人參加了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檢閱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朱德總司令乘車在長安街檢閱了受閱部隊,並宣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聶榮臻任閱兵總指揮。海陸空三軍部隊16400多名官兵接受了檢閱。
受閱部隊以天安門主席臺為中心,按序列在東、西長安街列隊;按海、陸、空三軍的序列編組。海軍的一個方隊由東北海軍學校和華東海軍艦隊各選調一個排編成;陸軍各方隊由步兵199師、獨立207師619團和臨時編組的炮兵4師、戰車3師、騎兵3師編成;空軍的一個混合飛行梯隊由華北軍區航空處所轄P-51型殲擊機中隊、蚊式轟炸機小隊和PT-19型、L-5型教練機小隊編成。武器裝備以軍兵種為單位,按種類集中,統一編組,由輕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陸、海、空三軍渾然一體,形成強大陣容,接受閱兵司令員朱德的檢閱。
朱德總司令身穿新做的呢料軍裝,大步走下天安門城樓,乘敞篷汽車穿過金水橋。從前,只有皇帝乘轎能從這裡通行;現在,這位農民出身的人民解放軍統帥從這裡走過,檢閱人民自己的軍隊。此時,迎候在橋南的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向朱德致軍禮並高聲報告:“受閱海陸空部隊均已準備完畢,請總司令檢閱!”
朱德莊嚴地向聶榮臻回了個禮,只說了3個字:“開始吧!”
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的陪同下,朱德先後檢閱了排列在東長安街的海軍代表部隊,陸軍的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和西長安街的騎兵師。
朱德總司令宣讀完命令之後,分列式開始了。
首先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海軍分隊,他們大都是剛穿上水兵服的陸軍戰士,也有海校的教員,還有原國民黨政府海軍起義的官兵。雖然成員有點雜,方隊也只有兩個排,但標誌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裡,從此已經正式有了海軍。當年輕的人民海軍受閱方隊走過來時,毛澤東率先鼓起了掌。人群中也響起了一陣又一陣“中國人民海軍萬歲!”的歡呼聲。
接著,步兵師方隊浩浩蕩蕩開過來了。兩個月前他們還在解放戰爭硝煙瀰漫的戰場。武器裝備主要都是從戰場上繳獲來的。8000餘名指戰員攜帶繳獲的各種武器,組成12個方陣——輕機槍營、重機槍營、步槍團、通訊營……闊步向前。作為解放軍步兵代表的199師,在32歲的師長李水清的帶領下,以整齊的步伐、協調一致的動作、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接受毛澤東及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這樣一支數十年野外作戰、缺少佇列訓練的部隊,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練出如此水平,真是堪稱奇蹟!
接著,炮兵師以75毫米野戰炮、105毫米榴彈炮、37和75毫米高射炮的陣容出現在天安門廣場。戰士們整齊地站立在車廂兩側,注目城樓,莊嚴敬禮。這些裝備全是從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軍隊手裡繳獲的戰利品。正是這樣一支靠繳獲敵人裝備武裝自己的軍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贏得了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
當戰車師進至天安門廣場時,東方天空傳來了震耳的轟鳴聲,空中受閱編隊像道道閃電,穿雲破霧而來。9架P-51型戰鬥機編為三個“品”字形分隊,以920米的高度飛在編隊的最前面。跟在後面的是兩個P-51分隊。排為“一”字形的2架蚊式轟炸機組成第四分隊,以760米的高度飛越天安門。再後面是呈“品”字形的3架C-46型運輸機,組成第五分隊。最後是由2架PT-19型教練機和一架L-5型聯絡機組成的第六分隊。頓時,天上地下渾然一體,形成了立體閱兵方陣。廣場上的群眾把頭上的帽子、手中的報紙和毛巾都拋向天空,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轟鳴聲。
開國大典閱兵,是中國現代閱兵式的藍本,奠定了新中國國慶閱兵的基礎。至今,國慶閱兵程式和框架與開國大典的閱兵式相比,基本無大的改變,僅在方隊、人員的規模、數量上和武器裝備等方面有所增減和變化。
(轉自《中國組織人事報》2019年9月30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