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鬚的重要性:鬍鬚是古埃及法老的特權,是權力的象徵;鬍鬚是男性生育能力的體現,是雄激素的傑作;鬍鬚是個人才度的表現,中國自古有“美鬚眉”;鬍鬚是宗教的表達,如太上老君都有長鬚。
一、鬍鬚是男權力量的象徵
1、猶太人
古代猶太人將鬍鬚看作是力量的化身,是神賦予男子氣概的象徵。《舊約·列王記》記載:為了侮辱猶太人,阿莫尼特人將猶太大衛王派來使節的鬍鬚剃了一半。
2、埃及人
只有法老才擁有蓄鬚的權利。如果法老臉上鬍鬚不夠多要用假鬍鬚粘在下頜,甚至連女法老也採用這種面部裝飾,以示其統治的合法。比如古埃及第18王朝的著名女王哈特舍普蘇特的雕像上就有下垂的長鬍須。
3、英國人
英國人托馬斯·莫爾(《烏托邦》的作者)在上斷頭臺時,對行刑者說:“我的鬍子沒有犯罪,請不要切斷我的鬍子。” 說完撩起鬍鬚,延頸受戮。
4、俄國人
19 世紀末,彼得一世開始了一場圍繞鬍子而進行的鬥爭。俄國貴族大多過著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生活。懶洋洋地拖著長袍,留著大鬍鬚,垂到胸前,還會精心梳理,小心翼翼,一根也不能脫落,認為這是“上帝賜予的裝飾品”,但在彼得看來,這正是俄國保守、落後的象徵。後來他還發布命令,誰要留鬍子必須出錢購買“留須權”。鬍鬚被視同男子漢的氣概,而沒有鬍鬚則被視為如同女人。在彼得一世去世後,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不再堅持此禁令,很多俄國人又以蓄鬚為榮。在後來蘇聯革命時期,無論是列寧的山羊鬍,還是斯大林的八字鬍,都各有特色。
5、中國
古人重視鬍鬚,據記載,周朝以須長為美,《左傳·昭公七年》,楚王在新臺設宴招待魯昭公,專門挑選須長的人做主持。秦朝重視鬍鬚,秦始皇陵兵馬俑中的陶俑均留有鬍鬚,並且樣式多種多樣,有絡腮鬍、三滴水式小胡、長鬚、犄角大八字須、雙角下垂八字鬍等等。
“美鬚眉”是美男子重要的外貌特徵,即有固定的樣式。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即鬍鬚不能過多,否則反為不美,有時甚至被視為“胡人”即蠻夷之族的象徵。
二、鬍鬚是生育能力的體現
鬍鬚是男性的第二性徵,被視為男性力量的表現。
中醫認為鬍鬚靠精血的滋養生長,與生殖功能密切相關,精血充足、生殖能力強的男人,鬍鬚一般比較濃密。西醫研究證實:男性之所以長鬍須,是男性分泌的荷爾蒙——雄激素的傑作。供應鬍鬚生長的血管比頭髮根部的要豐富,更容易得到營養,再加上雄激素的刺激作用,因而鬍鬚比頭髮長得快,平均每天生長約0.40毫米(頭髮每天生長0.27~0.40毫米),而且男性生殖功能越強,鬍鬚長得越快。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外國,大都以鬍鬚稠密為男性美的特徵。法國諺語“漂亮鬍鬚可使美人動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鬍鬚代表個人風度、才度、氣度
《易經·歸姝》:“歸姝以須。”漢代學者鄭玄:“須是有才智。”“歸姝以須”的意思就是年輕女子嫁給有才智的人,鬍鬚如此重要,“須”也就有了必須、需要的意思。
女婿的“婿”也許“須”有關係,古代女婿的標準是長長的的鬍鬚,又要有才智。樂府詩《陌上桑》,羅敷講述自己的丈夫“為人潔白皙,髯髯頗有須”。
四、宗教的信仰
中國人歷來將長壽作為有福的象徵,“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是民間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則春聯,道教所追求的神仙信仰是渴望長壽的思想的表達,道教十分看重人的鬍鬚,道教造像在吸收佛教造像基礎上,著意體現自己的特徵,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道教造像中對於鬍鬚的刻畫。凡是塑造道教造像,都會刻意在鬍鬚上多下功夫,且越來越長,在形式上也有刻意的追求。
老子作為道教裡面地位最崇高的神仙這一觀念在世人特別是下層百姓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老子都塑造成長髯飄飄,一派仙風道骨,這是道教徒心目中神仙的樣子,也是世人心目中神仙的典型形象特徵。吳承恩《西遊記》中刻畫的太上老君,太白金星等仙界的文官都是三捋長鬚,瀟灑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