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名鼎鼎的漢光武帝劉秀,又被戲稱為位面之子,完美皇帝。他的一生波瀾壯闊,挽狂瀾於既倒,再次光復漢朝天下。這麼一個優秀的人物,似乎無可非議。但真的是這樣嗎?

光武帝劉秀

歷史上常常將秦皇漢武並稱,但很少提光武帝,好多人為其鳴不平,但我們仔細研究一下光武帝劉秀的生平,你會驚訝地發現,他的仁慈遠超西漢諸帝,但戰略眼光,別說和漢武帝比肩,可能還不如漢宣帝。書生出身的劉秀,竭盡全力光復了大漢。但這個大漢,已經不是那個雄風烈烈的大漢了。

這個新的漢朝,歷史叫它東漢,而東漢,其實是和西漢有著本質的區別的。劉秀曾自豪地宣稱“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崇尚以柔治國,恰恰是導致他無法恢復真正大漢的原因。在劉秀的柔性設計下,東漢逐漸儒學化,陽剛之氣漸消。這一方面是他有意為之,另一方面也是迫於當時的實際情況。那麼,東漢丟失了西漢的哪些根本特質呢?

光武帝劉秀

一、從豪強到門閥

劉秀最為人所稱道的就是不殺開國功臣。他手下雲臺二十八將,建立功業後又能平安伴隨主公到老,留下了君臣相得的佳話。相比那些動輒殺戮開國功臣的開國大帝,仁慈多了。他這一舉動為人傳誦至今。但這真的完全是好事嗎?

劉秀起家於南陽,後又獲得河北豪強的幫助,靠著這兩地的豪強的風險投資,一步步橫掃天下。從他二十八將的人員清單中可以看出,大都是出身豪強。基本沒有平民出身。而這些豪強,在劉秀登基後,享受著豐厚的回報,勢力日漸做大。不需要到東漢中期,早在劉秀當國期間,就已經是勢力盤根錯節。

東漢功臣

1、豪強的前世今生

《史記·秦始皇本紀》:

“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

秦滅六國

之所以要把他們集中到咸陽,這並不是為了侵奪他們的財富,而是為了切斷他們和原來環境的聯絡,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方便監視他們。

2、西漢一朝始終對豪強充滿警惕

豪強,在西漢,一直是被所有皇帝嚴厲控制乃至不斷削弱的物件。在漢書中,多處看到這種痕跡。漢高祖起頭,毫不手軟。

《漢書·婁敬傳》:

“敬從匈奴來,因言‘……臣願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傑名家……此強本弱末之術也。’上曰:‘善。’乃使劉敬徙所言關中十餘萬口。 ”

漢高祖是和這幫舊貴族共同爭奪過天下的,對這幫傢伙是什麼德行太清楚了。他牢牢地將幾個大家族控制在自己的核心——關中。你在當地樹大根深我拿你沒辦法,你不是厲害嗎?我讓你臥地虎變過江龍。到了長安就是我的地盤,是龍就得給我盤著,是虎就得給我臥著。讓你出人出錢,你就得老實出人出錢。這就是著名的“強本弱末”之策。

中央才是根本

而他顯然臨終前把這一政策鄭重地交給了自己的後代,後續皇帝的做法與他一脈相承。

每任皇帝都會在修建陵邑之時,將各地的豪強遷至陵邑,一定程度上避免這些豪強在地方上的過度專權。

漢武帝的傳記中也屢屢看到他打擊豪強,遷徙豪強充實關中的做法。

《漢書·武帝紀》:

“夏,募民徙朔方十萬口。又徙郡國豪傑及訾三百萬以上於茂陵。 ”

而豪強勢力也是越挫越奮,豪俠郭解就是著名的例子,

郭解父親便是當地遊俠,文帝時被誅殺了。到了郭解這一代,年輕時他做了不少壞事,殺人越貨,劫掠作奸,掘人祖墳,私鑄官錢,可謂劣跡斑斑。待到郭解人到中年,他彷彿換了一個人,“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因此,身邊依附了很多人。

豪俠郭解

郭解在河內軹這個地方已然成了氣候,“解出,人皆避”,漢武帝修茂陵,當地官員強烈要求將郭解納入遷徙名單。大將軍衛青居然站出來為郭解求情,“郭解家貧,不中徙”。可能在此之前,武帝根本就沒聽過郭解這個人,但這次能讓大將軍出來求情,可見不是一般人。武帝說:“解布衣,權至使將軍,此其家不貧”。衛青沒有想到自己求情反倒成為郭解必須遷徙的理由。

郭解遷茂陵,河內諸公居然送他千餘萬的盤纏錢。“解入關,關中賢豪知與不知,聞聲爭交歡”。而其侄臨行前殺死了力主將他遷徙的楊季主之子,其門客又殺死楊季主。楊家人進京告御狀,結果又被殺在天子腳下。囂張至此。

還有王法嗎?

當然這些事可能郭解不知情,但一個豪強或豪俠能做到這種影響力,對國家法律和政權的威脅是可想而知的。

讀到這裡,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漢武帝、漢宣帝等不斷下詔,將豪強遷徙到長安,為了壓制豪強勢力發展做大,減少他們兼併當地土地,避免干擾地方政府施政,減少對中央政府的威脅。

漢昭帝、漢宣帝時期,西漢國家中央力量依然強大。這個時期漢廷繼續依靠遷徙豪強的方法來限制和打擊豪強。在這個階段,豪強還是無法和國家對抗,雖然內心是牴觸和反對的,但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2、被儒家洗腦的兒子違背了祖制

但是這種局面沒有持續多久,漢元帝是第一個從外儒內法變到外儒內儒的儒家皇帝,他忘記了老父親漢宣帝的諄諄教導: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開始走偏。

心累的漢宣帝,唯一沒做好的就是教出了儒家兒子

《前漢紀·孝元皇帝紀》:

“往者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今百姓遠棄先祖墳墓,破業失產,親戚分離,人懷思慕之心,家有不自安之意。是以東垂被虛耗之災,關中有無聊之民,非久長之策”

自己打自己祖宗的臉,說“非長久之策”。中央集權減弱,豪強和國家力量對比的逐漸改變,以前只需要一紙詔令就能完成的遷徙豪強,開始逐漸遭到豪強的公開抵制。但豪強還是不敢做得太過火。他們政治上相對老實,經濟上大肆侵佔民田,擴充自己的土地。

3、劉秀沒有恢復大漢壓制豪強的祖制

而劉秀建立東漢一朝,永珍更新,本應趁著國朝新建,恢復漢高祖以及漢武帝的一貫做法。壓制豪強,恢復中央集權。但我們從後漢書中卻找不到這些。

以柔治國的劉秀

為什麼?因為一來劉秀就是被豪強扶植起來的,雲臺二十八將大多都是豪強,正是這些老兄弟將他推上了皇帝的寶座。他又是個有情有義的帝王,不像朱元璋那麼翻臉無情,他不可能得罪豪強動搖自己的統治基礎。二來,一方面是豪強的勢力越發龐大,一方面是草創的中央政府,中央也無能力壓制豪強了。從劉秀度田就可以看出來,連申報土地豪強都敢反抗,何況是遷徙他們呢?三來,豪強提前未雨綢繆,將首都定在了洛陽這個大本營(下一節單獨講)。

劉秀本質上是個讀書人,他喜歡用讀書人的一套來改變豪強。

光武帝本質是個書生

他面對豪強出身的功臣,是這樣做的:不但不殺功臣,而且賞賜豐厚,超越禮制“高秩厚禮,允荅元功”,即用優厚的俸祿和隆重的禮儀來回報功臣,並削奪其權力。博士丁恭就曾提出異議,說:“以往分封諸侯,封地不過百里,以此形成強幹弱枝的局面。如今陛下封功臣四縣,不合法制。”劉秀拒絕了。堅持給功臣封地。

這一方面說明了劉秀的仁德,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當時中央的窘迫——不能激怒功臣導致內亂。

劉秀想的是採用“偃干戈,修文德”、“去甲兵,敦儒學”這種方法感化功臣豪強。還別說,真的讓他將豪強改變了一些,不過是變得更強了——豪強變成了門閥。

4、豪強的進化

上面說漢元帝、漢成帝都愛儒學,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形成了學儒學的大潮流。而豪強也想擺脫自己為富不仁或任俠仗氣的形象。下大力氣抓學習。他們經濟基礎好,能夠購買當時少見的儒家經典。能夠為後輩請儒家名師上課。很快,有了好課本和好老師的豪強子弟,不再一味舞刀弄棒,開始張口經文,閉口禮儀,豪強開始儒家化。

而到了劉秀起義時,豪強子弟已經進化的文武雙全。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其實好多儒學水平很高。比如鄧禹,如果不是亂世,就是個儒生。

儒生鄧禹

清人趙翼在《廿二史札記》裡曾經談到,“西漢開國,功臣多出於亡命無賴,至東漢中興,則諸將帥皆有儒者氣象,亦一時風會不同也。

但讓豪強不佔地,就像讓狗不吃屎,未免天真了。豪強聽從了劉秀的勸告,放下了中央的權力,學習了儒家經典,開始深耕地方,逐漸向門閥轉變。特色就是:上馬能打仗搶地盤,下馬能拿書講道理。所以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此時的豪強,已經不能簡單稱為豪強。他們在地方根基深厚,貧苦百姓要投靠他們成為奴僕才能生存,地方郡守必須取得他們的支援才能在當地站穩腳跟。同時,又由於東漢的官場向著豪強敞開了大門。他們透過學習明經等經典,具備了舉孝廉的條件,可以堂而皇之地踏入官場。他們也成為官場的一部分。

其中佼佼者,早已不滿足一郡一州之地,甚至在全國都有影響。例如東漢末年中,袁紹為何登高一呼,應者雲集?就是因為他的家族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袁家。

四世三公的袁本初,勢力僅次於皇室

此時的豪強,已經逐漸有了門閥的勢頭,後世的九品中正制、兩晉南北朝的世家都是在此基礎上脫胎而成。

5、豪強的危害

豪強在地方兼併土地,干擾地方官員執政

豪強依仗自己財力、人力,可以輕鬆對平民形成碾壓,一到災年就是他們兼併土地,收買人口的好時機。大大加快了東漢的土地兼併速度。

豪強阻塞了平民上升途徑

同時,豪強逐漸根深葉茂,勢力遍佈朝堂,和漢朝薦舉制相得益彰,今年你推薦我,明年我推薦你,很快,朝堂都是豪強的子弟。平民百姓再難出頭。而失去了上升途徑的百姓,自然要透過其他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跋扈將軍梁翼

豪強甚至干涉皇權的傳承

更近一步的是,他們開始插手皇家的事物了。雲臺二十八將中,其中有六個功臣家世顯赫,此後一直佔據朝堂世為高官。他們的女兒們承包了東漢的皇后之位,輪流成為歷代皇后人選,而當上了皇后,意味著成為外戚,勢力再上一個臺階。日後毒殺皇帝的梁冀,就出身豪強世家。

6、總結

漢光武帝成也仁慈,敗也仁慈。他如果對功臣、豪強稍微狠一些,殺掉一部分手伸的過長的,給子孫恢復西漢成法。定期遷徙豪強,打擊功臣,東漢的功臣、豪強也不會勢力膨脹得那麼快。甚至東漢後世皇帝都逐漸為其所制。

光武帝開了柔術治國的頭,他尚且無法奈何豪強,他後面的皇帝明帝章帝都是因循守舊之輩,更加無法改動他這個祖宗的成法。被豪強勳臣挾制的東漢皇室,中央集權一直不強,到了東漢末年,豪強勢力越發膨脹而中央弱勢,一紙“廢州立牧”的奏章,東漢立刻土崩瓦解,群雄割據,要說沒有歷史淵源,這些豪強難道都是突然冒出來的?

東漢被豪強瓜分

不得不說,漢光武帝對豪強、功臣的處理,短期內留下了美名,長期來看卻是動搖了帝國的根基。

二、從長安到洛陽

1、建都,為什麼要選長安?

眾所周知,西漢建都長安,關於是否建都長安,漢高祖時期還有一次著名的爭論。

劉敬說高帝曰:“都關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雒陽:“雒陽東有成皋,西有殽黽,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劉敬說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駕,西都關中。

得天獨厚的關中

在關鍵的漢朝定都一事上,劉敬主張定都關中。但他人微言輕,而所有大臣都是六國舊人,都勸劉邦定都洛陽。說洛陽四周險固。只有頂級戰略大師張良,力排眾議,指出了洛陽最大的問題——周圍只有數百里的戰略縱深,容易四面受敵。而漢中四塞之地,沃野千里,兼有巴蜀為輔助,地理上得天獨厚。可以東制諸侯。

金城千里,天府之國。

這話可不是說說而已。西漢就是靠著關中的地理優勢,實現了對匈奴的打擊,對西域的管理以及對關東的打壓。那麼,長安的優勢有哪些呢?

2、長安可以實現對西域的管轄

絲綢之路

漢武帝雄才大略,霍去病英勇無畏,兩人配合,開闢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就像一隻手臂,既聯通著西域,又挾制著匈奴的側翼。同時,河西走廊自身也是水草豐美之地。漢武帝拿下了河西走廊,就徹底奠定了對匈奴的優勢。

而漢武帝藉著河西走廊,將漢民族的影響力逐步向西延展,成功地開拓出了絲綢之路。這條黃金之路不但促進了東西方的貿易往來,還將西域逐漸納入中原主流文化圈。

河西走廊

洛陽在長安下游,對西域的影響力差著一籌。能夠提供的支援和威懾都很有限。西漢時,陳湯尚且可以以幾千漢兵為核心,糾集四萬大軍,平滅康居國,擒拿郅支單于,揚大漢國威。而東漢王朝,在明帝時勢力達到極盛,兼有班超這樣的奇人,以一己之力,經略西域四十餘年,為朝廷穩固西域,恢復了西漢時的勢力範圍。而在公元102年班超年老卸任後,歷經任尚、段禧兩位西域都護短短5年的經營。公元107年西域再次大亂。

最終《資治通鑑·卷五十》記載,朝廷公卿以“西域阻遠,數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費無已”,路遠、費用高這些藉口罷西域都護。為什麼會有這些影響因素?

班超是東漢難得的人才,一己之力光服西域

還不是洛陽離著西域太遠!因為太遠各種物力支援都上不去,要麼就是上去了成本也太高,不划算。因為太遠,西域各國都是畏威而不懷德。看得出東漢朝廷無法超遠距離打擊,所以才敢肆無忌憚。因為太遠,絲綢之路來的各種珍品運到洛陽成本太高。

如果是從長安出發,路途近很多。西漢時直到王莽時期,西域各國都老老實實的,後面王莽給人家改王為侯,才開始生變。就是這個原因啊。

西域都護段禧等雖保龜茲,而道路隔塞,檄書不通。公卿議者以為“西域阻遠,數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費無已。”六月,壬戌,罷西域都護,遣騎都尉王弘發關中兵,迎禧及梁慬、趙博、伊吾盧、柳中屯田吏士而還。

絲綢之路斷絕

所以,定都洛陽,則必然會喪失對西域的控制力。而失去了西域,對匈奴的壓制減弱,對絲綢之路也斷絕,大漢也徹底喪失了中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的視窗。

3、長安對關東的有效壓制

中國地形,西北高而東南低。一直是關中壓制關東,秦、漢都是因此而得天下並坐穩天下。而定都洛陽,戰略重心東移。從戰國時,中原一直是三秦和三晉的爭鬥。秦、西漢,都是三秦戰勝了三晉。而東漢,則是三晉戰勝了三秦。但不可諱言,從春秋戰國至今,三秦文化明顯更加尚武,而三晉文化則偏文,三秦文明在地形上也一直壓制三晉。

東漢定都洛陽後,三秦文明逐漸邊緣化,儒家大行其道。而過去的關中壓制關東,也悄然變成了幽州冀州壓制中原——第一次出現了東北壓制中原。

洛陽這個四戰之地,一旦打起仗來,實在太吃虧。既處於南北壓制中的下游,又處於東西壓制中的下游。東漢末年的混戰中這個弱點暴露無疑,西北的董卓只帶了幾千精兵就順利入洛陽,讓人大跌眼鏡。而佔據幽冀四州的袁紹佔據有力地形,勢力強大,差點一統天下。而後世唐太宗輕鬆滅掉王世充也再一次說明了洛陽面對關中的天然弱勢。

四戰之地的洛陽

而在這一系列爭霸過程中,關中基本上無所作為,就是東漢初年至末年,元氣還沒恢復,加上連年羌亂。人口、人才、資源都元氣大傷。

4、劉秀的為難

長安這麼好,而劉秀看不出來嗎?就算他沒有上帝視角,看不到這些可能的危害,匈奴的危害可是眼前的,但他也沒辦法,不建都長安的理由有兩個:

1、他起家的基本盤都在南陽和河北。怎麼敢冒著失去當地豪強們支援的風險遷都長安呢?2、長安當時被赤眉軍破壞嚴重,赤眉焚西京宮室,發掘園陵,寇掠關中。隨後長安被更始帝佔據,劉秀與更始帝連年作戰,關中破敗,甚至出現了“關中飢,民相食”的景象

長安殘破

雖然長安不能作為首都,但光武帝也應該重點建設關中,可惜漢光武帝這時的仁慈心又發作了,他並沒有安排中原人口充實長安,而是讓長安自我恢復。

為什麼這麼做?一方面因為連年大戰,中原人口本身也損失嚴重,光武帝不願意勞動百姓遷徙。另一方面,以前中原豪強會被強制遷徙,可現在豪強不好惹啊,事情都是一環扣一環啊。

所以,長安眼見著逐漸廢棄,你不派人充實關中,自然有人來充實。羌人、氐人逐漸興盛,大漢人口逐漸不佔主流,最終關中、隴西居然逐漸成了羌人、氐人的樂園。在漢光武帝兒子漢明帝時就已經開始了燒當羌亂,直到晉朝都沒有徹底肅清,才有了五胡亂華中的羌人一脈。另外一個氐族,他們政權建立的前秦在苻堅手中還差點統一了全國,關中到底還是風水寶地啊。

三、小結

過於仁慈的劉秀

漢光武帝仁慈冠兩漢,放縱豪強,體恤民力,但我卻認為,太仁慈反而是種罪。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該殺的人還是要殺。正如他老祖宗漢高祖劉邦,平定了異姓諸侯王之亂,雖然殺人無數,卻打掉了日後反叛的可能,百姓不需要飽經戰亂,流離失所;漢武帝確實殺戮過多,但徹底扭轉了當時匈奴和大漢的強弱地位。他們都沒有留下仁慈的名聲,但給後世留下了一個強大的中央和強大的民族。這何嘗不是一種大仁慈。漢光武帝光復的大漢,已經不是真正的大漢了。

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李氏朝鮮500年往事,成化犁庭,朝鮮助剿女真,卻慘遭女真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