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實踐中,標語以其簡潔凝練的語言將日本政府的政策和主張高度濃縮,然後透過大眾傳媒等方式,迅速的傳導至普通民眾,成為戰時民眾教育和政策宣講的有效手段。

標語:動員大眾之力

霍耀林

標語是常用的宣傳文體之一,是用文字記錄在傳播媒體上的口號,由於標語文體是思想、情感和願望三者的統一,能夠強烈表達宣傳者的主要觀點和奮鬥的目標。在大多數情況下,一條標語就是一項行動綱領,一個鬥爭任務,一種鬥爭策略。(《宣傳輿論學大辭典》866頁)在中國的古代典籍中,並沒有“標語”這個詞,該詞是近代從日本傳入中國的。而日語中的“標語”又是明治時期日本人從英語的“motto”翻譯而來。清末,隨著中日交流的大潮傳入中國。五四運動時期,標語開始在中國國內廣泛使用。縱觀近代以來中國、日本的標語的歷史,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內容,它是一個時代社會的外在表象,是一個時代精神的生動載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利用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開展“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控制國內輿論,並透過組織各種機構、團體,把全體國民納入戰爭體制,造成“舉國一致、盡忠報國、堅忍持久”的狂熱局面。大空社所編《傑作 國策標語大全》及《戦時下標語集》不僅圖文並茂生動詳細再現了當時日本舉國進行精神動員的諸相,透過這些標語也可以看出當時日本進行精神動員宣傳的策略、技巧及成效。由此,也可管窺日本“舉國一致”戰爭體制的危害。

01

1937年7月7日,以盧溝橋事變為開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8月24日,日本近衛文麿內閣決議“為應對目下之時局,發起官民一體之大國民運動”,同時釋出了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的實施綱要。根據實施綱要,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的目標主要是“發揚日本精神,舉國一致協力應對非常時期經濟”。為此,日本政府不僅設定了以情報委員會、內務省及文部省為主的全國性的“計劃主務廳”,還結成中央有力的外圍團體,並在各都道府縣以其長官為中心設官民共同的地方實行委員會,各市町村也相應設定了以其長官為中心並動員各類團體加入的實行委員會,致力於精神運動的實行滲透至每個家庭。

9月3日,近衛內閣為取得全體國民的支援,再次召集臨時議會,以內閣告示號外及內閣訓令號外的形式確立了舉國一致、盡忠報國、堅忍持久的三大指標。27日,依內閣決議指示,在內務大臣官邸,由松井茂、香坂昌康、中川望等9人發起召開了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中央聯盟發起人會議。30日,又召集74個民間團體代表加入中央聯盟,並經發起人會協議,推舉海軍大將有馬良橘為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中央聯盟會長。

10月12日,日本政府為發動全體國民參與該運動,在內務大臣馬場鍈一的斡旋及74個國內有力團體的積極配合下,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舉行了國民精神總動員中央聯盟的結成儀式。中央聯盟的結成是按照選舉、肅正中央聯盟的模式結成,但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儘可能網羅民間一切團體,後者則依一定的方針,從若干團體中選出其中最有力的團體結成。

中央聯盟結成後,鑑於時局,確立了“非外在的宣傳的強調內面的精神的;非概念的說教的強調具體的實踐的;非斷片的單獨的強調全體的合作的”三大活動方針,不僅要求成員之間率先垂範,而且也要求各加盟團體相互合作展開實踐運動。當年11月,又分別設定了後方支援、社會風潮、農山漁村、家庭實踐、實踐網等5個調查委員會。此外,還在東京市內及地方大都市召開時局資料展覽會、家庭報國展覽會、思想戰展覽會、國防大博覽會等動員普通大眾。不僅如此,還在各地官廳、團體、教育界、宗教界、婦女界等召開懇談會,促進各加盟團體間及地方實行委員會的活動。

中央聯盟成立後,馬上組織開展了以10月13日明治詔書釋出紀念日開始至10月19日的為期一週的國民精神總動員強調周。主要包括對出征將士的感謝、殉國英靈的景仰、後方支援一體化、克服非常時期的經濟困難、勤勞奉公、鍛鍊身心等。此後,又將11月3日的明治節至11月10日的國民精神煥發紀念日一週作為國民精神振興周,還將1938年2月11日憲法釋出紀念日為始至2月17日的這一週,作為肇國精神強調周。屆時所有的官公廳、學校等機構都將舉行紀元節奉拜式、祝賀式等,當天上午十點,全國將同時鳴笛、拉響警報等。

進入1938年後,近衛內閣宣佈不再將中國國民政府當作對手,戰爭向著長期化的趨勢發展。基於此,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也不再進行單純的精神方面的動員,也重視在物質方面的動員。5月,國民精神總動員中央聯盟會又增加了大藏省、商工省、厚生省、遞信省、農林省等各省次官及眾議院新聞關係方面,共計15名理事,並承認了19個團體的加盟,大大擴充了組織實力。6月23日,日本政府釋出了貫徹戰爭目的集中物資供給計劃,為促進國民決意,還成立了非常時期國民生活樣式委員會。經過不分晝夜連日的商討,決定了應急並持久的實踐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節約消費、活用物資、獎勵儲蓄的大運動。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一週年之際,作為非常時期的措施之一,日本政府開展了一戶一品的廢品獻納運動。

1939年1月,平沼內閣成立,為應對時局,政府決定強化國民精神總動員。3月28日,政府制定公佈了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官制,任命了60名相關官吏、貴族院及眾議院議員、學界領袖等為委員會委員,擔任國民精神總動員的各種企劃。4月7日,委員會制定公佈了國民精神總動員新開展的基本方針:第一,高舉肇國之理想建設東亞新秩序;第二,發揚國民精神充實國力;第三,一億同心、鑽研業務、效誠奉公。此外,委員會還決定了:徹底認識時局、活用物資節約消費、應對時侷促進政治、社會、重新整理公私生活、邁入戰時體制、提倡勤勞、增強體力等方策。為使各種實踐事項能被嚴格貫徹執行,政府還大力整頓地方機構及實踐網,致力於培養各行各業領導者。本年度後半,政府還致力於宣揚敬神思想、徹底穩定物價運動、展開節米增糧運動、植樹報國運動等。

此後,鑑於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過程中,總動員委員會、中央聯盟、政府之間,雖然保持著密切的聯絡網,但是相互之間鼎力的局面也還是難免一些齟齬。1940年4月24日,為更有效的開展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國民精神總動員中央聯盟宣佈解散,另行組建國民精神總動員本部,內閣總理米內光政兼任會長。與在中央設定本部相對,日本各地都設定了地方本部,由各地方長官兼任。國民精神總動員本部成立後,著手展開戰時糧食報國運動、杜絕奢侈運動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到當年10月,更大規模的大正翼賛運動興起後,持續三年的國民精神運動最終被取代。

02

國民精神總動員雖然名為精神運動,但是目的卻在於動員國民,強化後方的支援。國民精神總動員中央聯盟在成立之後,利用一切機會千方百計地動員各個階層國民。《國民精神總動員中央聯盟規約(1938年3月)》第三條規定該會活動內容為達成國民精神總動員的趣旨,主要是對印刷品製作及釋出、電影、唱片等製作進行指導,或召開講演會、邀請講師、對未加盟的其它團體的國民精神總動員活動進行指導等。

為此,僅1937年10月至翌年3月,不僅在東京、京都、仙台、橫濱、大阪、熊本、札幌、函館等主要城市邀請陸、海軍軍官、議員、各官公廳長官等組織召開大型講演會46場次,還向各加盟團體及地方派遣講演講師達494名。此外,還面向聯盟成員、日本全國各大城市、全國所有町、村,各省、各政黨、兩院議員,全國各主要新聞報紙社印刷各類宣傳冊近70萬份。當年12月,為進行更加有力的宣傳,啟發民眾,中央聯盟還創刊《國民精神總動員》報,每月1日、15日各發行一期,每期7萬份,送給全國各小學、中學、專門學校、大學、警察署、公、私立圖書館等。

為達到鼓舞動員的直接效果,這些報紙、宣傳冊、海報、傳單等都大量使用大字的標語。當中“國民精神總動員”自然就成為了這一時期最有名的標語。此後,以此為基礎為培養提高國民的戰爭意識,營造戰爭的氛圍,創造產生了很多標語。如“國民精神總動員-日本精神在於實踐”、“國民精神總動員-勞動報國”、“國民精神總動員-堅忍持久”、“國民精神總動員-努力生產”、“國民精神總動員-宣揚國威”、“國民精神總動員-重新整理生活”、“國民精神總動員-鄰保相扶”等。這些標語的副標題都是國民精神總動員,它們被廣泛運用在各類如,收音機、保險、勞動、儲蓄、生活等的宣傳、廣告等中,其根本就是要踐行所謂的“日本精神”。而關於所謂的“日本精神”的內容,國民在何種程度上被理解姑且不論,只是為營造一種走向戰爭的國民意識的氛圍。這種標語和動員之間的關係,正如韓承鵬所言:“標語口號之目的就是動員,而動員也必須藉助於標語口號來增強民眾的自覺性,形成共識,來更好地組織人力和物力。”(韓承鵬《標語口號文化透視》,學林出版社,2010年,3-4頁)

1938年2月11日(日本紀元節),為發揚日本精神,國民精神總動員中央聯盟為響應政府在1月16日釋出的戰爭長期化的宣告,為啟發國民的覺悟,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了“國民精神總動員第二次強調周”活動。此次活動期間,中央聯盟向各府縣派遣講師77名,組織講演會82場。印刷各類海報、宣傳冊、傳單、明信片等高達498萬份,幾乎覆蓋了每個家庭。這些宣傳物上,“長期戰”、“堅忍持久”、“日本精神”、“敬國旗”、“天壤無窮”、“八紘一宇”、“盡忠報國”等大字標語更是躍然紙上,深入人心。政府的決策就是透過這種無處不在、不斷的重複“在頭腦中生根,並且這種方式最終能夠使人把它當做得到證實的真理接受下來。”勒龐認為“一旦受到某種持續的刺激,大眾的情感強度就會像不受控制的慣性運動一樣,不斷攀升。”([法]古斯塔夫·勒龐著,佟德志、劉訓練譯《革命心理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頁)

日本政府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了大量的政治資本,推動國民精神總動員的開展,除定期開展例會以外,還開展了諸如節約報國、儲蓄報國、廢品回收、增加生產、節約物資、愛護鄉土、勞力保全運動等名目繁多的社會運動。這些運動在宣傳、動員之時,不僅標語被大量廣泛地使用,而且標語的副標題很多均標註有國民精神總動員。

為了讓國民對時局的認識滲透在各個家庭,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能體現盡忠報國的精神,中央聯盟還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了家庭報國的運動,並透過各加盟團體、政府、地方官廳等貫徹落實到每個家庭。為此還制定了十四項詳細的實踐要目,如,每天晨起遙拜皇大神宮,祈禱皇室的安泰;祝祭日高唱國歌、勤儉、節約、穿著樸素、勵行徒步、廢物回收利用、改不正之風、節酒禁酒、食物以營養本位避食精米等。

為了更加徹底的貫徹這些家庭實踐要目,1938年6月23日,日本政府臨時內閣會議通過了今後要徹底實行的十項內容,要致力於確立官民一體的簡素非常時期的國民生活樣式。國民精神總動員中央聯盟也於27日召開理事會,為更加有效的展開儲蓄運動,務必要改革目前國民生活方式,在全國範圍內興起一次國民運動,推行非常時期的簡素生活樣式。具體內容:服裝儉素,發容不模仿外來;婚喪嫁娶等做到簡單樸素;金錢、毛紡、編織、紙、燃料等厲行節約,儘量做到回收利用;成年人勵行禁酒、節酒,未成年人禁菸禁酒,改變晚上熬夜、早上睡覺的惡習;食物以營養為主,主食以七分搗米或半搗米為主等,在國民體質不下降的範圍內,改革生活方式。

文部省積極響應,為改革社會風潮、改善新生活,讓這些具體內容深入人心,更方便執行,制定了十條簡潔的標語:“克服時艱團結一致”、“不動的精神忍受困苦”、“協力一致加強後援”、“身為勞動者須為國勞動”、“全力以赴”、“打破陋習精神重於形式”、“下功夫活用物資”、“比起舶來品還是國產品”、“厲行節約增強國力”、“能勝於戰鬥不敗於驕奢”。然後借之於鋪天蓋地的宣傳,將政府的決議落在實處,貫徹在每個階層國民的日常生活中。

政府釋出的國民生活改善運動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各個家庭廚房。為此,國內各婦女團體迅速行動,利用婦女團體聯盟機關雜誌《聯合婦人》或宣傳冊等呼籲以新生活方式綱領發表為契機,動員掌管各家庭廚房的家庭主婦,積極開展生活改善運動,要求人們在生活中養成儉約的習慣。

“重新整理生活”、“節約物資儲蓄報國”、“一張紙也是祖國的寶物”、“節約物資感恩生活”、“百萬之富從一錢起”、“廢品活用興亞之資”、“以儲蓄參加聖戰”、“一億一心百億儲蓄”、“儲蓄奉公”“持槍之覺悟勤儉儲蓄”等等這些標語均旨在提倡生活的勤儉與節約,可以看出當時日本在資源的方面已經顯示出了種種不安。為此,政府舉國總動員,要求國民生活簡易化,厲行節儉,並勵行禁酒、節酒、在婚喪嫁娶上也倡導簡單樸素。

國民精神總動員過程中,標語作為一種最簡潔、直接的宣傳手段,伴隨著報紙、宣傳冊、傳單等深深地滲透到普通民眾的生產生活中,並透過反覆不斷的重複,加深人們的印象,在潛移默化中引導民眾支援官方的決策。標語“作為意識形態的話語體系,透過其內在的邏輯結果及其日常話語表達的敘事內容、語彙重點、先後順序、和語氣強弱等,不斷強化對社會大眾的心理規訓和語言順從,以使其適應並順從社會的結構性強制安排。”

03

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自發起後,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中央聯盟成立後,制定了《家庭報國三綱領實踐十四要目》,為培養國民的日本精神,鼓舞戰爭長期化下國民的意氣,強化國民對國旗、對皇室恩典的感激,提出了“祝祭日升國旗”的實踐要求,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升國旗運動。其實施方式則是透過向各加盟團體、各都道府縣發放“日之丸問答”宣傳冊、海報、傳單等,其中海報發放了兩種51萬份、傳單三種360萬份。並在各加盟團體、都道府縣、各小學等的配合支援下,組織升國旗勸獎隊,在街頭巷尾巡邏、監督,並向各家庭發放相關傳單,提醒注意升旗等。以東京為例,首先在市內各區聯合青年團的配合下,掀起徹底的勸獎升國旗運動;其次還在市區役所、警察署等的支援下,大量發放宣傳海報等;最後還向全市所有的小學散發了35萬張的升國旗傳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以東京為例:升國旗運動開展前的1937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祭日當天,東京新宿升旗比例僅16%左右,而在運動開展後的1938年2月11日紀元節當日的升旗比例東京深川區高達99%,最低的中野區也有60%,平均接近90%。

盧溝橋事變後,據統計,日本的軍費預算超過了國家預算的30%,據估算每年的金融機關儲蓄額至少需要70、80億日元,是平常的三倍,其財源則依賴於國民的節約和儲蓄。1938年4月8日,日本全國儲蓄銀行協會在丸內銀行集會,決議開展儲蓄報國,並制定了80億的儲蓄目標,號召國民不僅應該為個人經濟生活儲蓄,更是作為國策支援國家。為實現這一鉅額的儲蓄目標,5月5日,日本政府決定將6月21日至27日的這一週定為國民精神總動員儲蓄報國周。國民精神總動員中央聯盟為響應政府號召,透過東京都下屬所有小學,向全部家庭散發了一百多萬張的宣傳單,開始了儲蓄報國的大運動。此外,還透過東京愛市協會、東京婦人愛市協會等向其下屬的全市所有的蔬菜、魚、洗滌、菸草、理髮等2萬多店鋪散發了40多萬張傳單,進行國策宣傳。並且還定時在各大新聞報紙上公佈儲蓄金額上漲狀況,製造出一派競相儲蓄的社會景象。

這一時期所有的傳單、宣傳冊、報紙等媒體的顯著位置都是“儲蓄報國”、“儲蓄!建設強大的日本”、“一死奉公一心儲蓄”、“無言聲援後方儲蓄”、“最後的勝利在於後方儲蓄”、“決死出征必死儲蓄”、“前方皇軍後方儲蓄”等大字標語。可以說“儲蓄”兩個字透過各種加工、結合各種元素,透過各種方式已經深深地滲透到民眾的全部生活中。

不僅如此, 6月的“國民精神總動員儲蓄報國強調周”。為方便儲戶儲蓄,銀行和郵政都執行週末無休,正常上班。6月21日當天,印有“80億儲蓄報國”標語的旗幟飄揚在全國所有的郵局、車站、集會所等,另外還透過婦女團體向全國的家庭主婦,等發放了“儲蓄為國為己”的海報,透過各工廠向工人勞動者散發“左手錘子右手儲蓄單”的宣傳冊,還透過各個學校的校長透過公開講話等形式,向學生講解儲蓄的必要。當天下午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還舉行了婦女演講大會,大藏省池田藏相抽時間進行了演說,呼籲舉國協力實現目標。當晚的活動中,東京市長及財界主要負責人也都參加演說,號召各家庭召開戰時家庭會議,踐行儲蓄報國運動。

全國儲蓄銀行協會還組織召開了面向小學生的關於儲蓄報國的徵文大賽,收到東京都下屬各小學投稿共計830篇,徵文大賽結果在翌年勤儉儲蓄紀念日(3月10日)發表,決定獎勵一等獎一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5篇,佳作20篇。可以看出,為了實現這80億的儲蓄目標,日本幾乎動員了全部的力量。“在一定條件下,群體與個體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徵,群體易於產生激情。因為群體不易確定具體的責任者,所以,群體可能會更有破壞性。群體的激情心理最容易相互激盪感染,彼此效仿,形成一種排山倒海的力量。”在舉國上下、鋪天蓋地的宣傳、動員下,到1939年6月,第二次國民精神總動員儲蓄報國周結束時,全國儲蓄銀行的儲蓄金額已經比前年增加兩倍。其成效由此可見一斑。

04

總體上看,透過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日本將全體國民捲入戰爭體制,而各種高度簡潔、凝練的標語、口號又將政府的決策深入到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隨著中日戰爭的持續,無處不在、重複不斷、日積月累的宣傳最終將國民精神總動員變成了民眾的日常的生活。從此,個人的私生活“一刻也不能忘記為天皇的國家服務,甚至吃飯、睡覺時,都要牢記盡忠報國”。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政府為貫徹蓄謀已久的侵略中國的目的,制定實施了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民眾參與戰爭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對民眾的政治鼓動和精神動員,日本政府適時發起了各種各樣的社會運動。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各個家庭,從政府到民間團體再到個人,國民精神總動員的觸角不僅覆蓋到日本全境,而且也深入到每個人的私人生活空間。

在具體的實踐中,標語以其簡潔凝練的語言將日本政府的政策和主張高度濃縮,然後透過大眾傳媒等方式,迅速的傳導至普通民眾,成為戰時民眾教育和政策宣講的有效手段。這一時期,“標語口號多而且濫,以激動情感為主,跟所謂登高一呼大聲疾呼也許相近些。”“這是起鬨,這是叫囂,這是符咒,這是語文的魔術。然而這裡正見出了標語口號的力量。”標語既是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或者是戰爭動員的產物,又成為國家或政府意志參與民眾生活的一種實現形式,標語的內容一方面反應了戰時日本民眾生活的一種特殊樣態;另一方面在國民精神總動員的全過程中,作為日本政府鼓舞人民以各種方式報國奉公、犧牲奉獻的意識形態表達,發揮了強大的宣傳鼓動、凝聚人心的積極作用,將全體國民納入法西斯體制。

前坂俊之監修《傑作 國策標語大全》大空社,2001年 大空社編輯部《戦時下標語集》大空社,2000年

1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辛亥革命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