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文:北部灣

眾所周知,現如今軍事史學界公認的“二戰德國頭號坦克王牌”非奧托·卡里烏斯莫屬。至1945年歐戰結束時,他指揮“虎”式和“獵虎”已取得擊毀超過150輛敵方坦克的戰績,戰後因出版《泥濘中的老虎》而聞名歐美。

卡里烏斯的絕大部分戰果都是在“虎”式上取得,可這種厚甲利炮的重型坦克直到1942年下半年才逐步進入德軍中服役,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乘坐一款輕型坦克——捷克38(t)作戰。

1940年,18歲的卡里烏斯被編入位於法伊英根的第7裝甲補充營中服役,擔任裝填手。在日後的回憶錄中,老卡這樣描述稱:

“當接收到產自捷克斯洛伐克的38(t)坦克時,我和戰友們心中都充滿了自豪感,其37毫米主炮和兩挺捷克機槍的搭配讓我們感覺簡直天下無敵。其裝甲防護也令人熱血沸騰……”

可在隨後的戰鬥中,卡里烏斯與戰友們發覺,“天下無敵”的38(t),只不過是個給人提供心理安慰的“棺材”。

38(t)本是捷克斯洛伐克的CKD軍火製造公司於1938年量產的一款輕型坦克,稱之為LT-38,一共有8個衍生系列,在整個二戰期間共生產了1400多輛。最初型號的LT-38僅有9.4噸,配有兩挺機槍(車體、同軸)與一門主炮,車組4人。根據測試,其裝備的L/47.8型37毫米炮發射的穿甲彈可在1000米處擊穿32毫米勻質鋼裝甲。

1939年3月,德軍全面侵佔捷克斯洛伐克後,最先生產出的150輛LT-38被德軍充公,改稱38(t)。在隨後的軍事擴張中,38(t)被廣泛下撥至德軍新組建的各個裝甲師裡,用以補充戰力。

平心而論,在二戰初期的波蘭、法國戰役中,38(t)還尚且能夠一戰。有一則資料顯示,在1940年的“黃色計劃”中,德軍在西線總計投入2400多輛坦克,其中,一號坦克有523輛,二號坦克有955輛,三號、四號中型坦克有600多輛,至於38(t)仍有334輛。因此可見,德軍在西歐能夠充分利用“閃電戰”戰術擊敗對手,38(t)同樣功不可沒。

可一進入了蘇德戰場,曾經稱霸一時的38(t)立刻就陷入了危機。隱蔽在樹叢、林間中的蘇軍反坦克炮、反坦克槍都能給予這款輕型坦克不小的殺傷。對此,卡里烏斯的回憶錄中也有記載:

“7月8日,我頭一次被迫跳車。事發地位於一座已被燒得精光,名為‘尤拉’的村子,我們當時行進在隊伍最前,工兵緊挨著已被炸燬的杜納河大橋架起了一座浮橋。部隊要從那兒突破敵軍的防線。

當時,俄國人從河對岸開火,摧毀了我們停靠於河這邊林際線的坦克。出事就是一眨眼的功夫:隨著噼啪一聲金屬斷裂,傳出來的是一名戰友的驚叫……

緊挨著無線電操作員座位的那一大塊裝甲板被炮彈洞穿,車組的無線電操作員失去了左臂,我們咒罵著捷克鋼材的易碎與低下的延展性,它們在蘇軍45毫米反坦克炮面前根本發揮不出什麼防禦效能。事實上,來自裝甲板碎片、裝配螺栓的殺傷甚至比炮彈彈片還要大!”

從蘇軍方面來看,1941年“巴巴羅薩”行動時,每個蘇軍步兵師內都配置有PTRD-41型14.5毫米反坦克步槍和M1937型45毫米反坦克炮。面對這些反坦克裝備,別說38(t)坦克,就連後來居上的三號、四號早期型都要甘拜下風。除了這些致命殺手外,38(t)還需要面對神出鬼沒的“T-34威脅”。裝備有76毫米炮、擁有傾斜裝甲庇護的T-34中型坦克能在500米開外摧毀38(t),而後者的37毫米“小水管”對前者根本無可奈何。

也正是在一片批評聲中,38(t)坦克逐漸退居二線,改為偵察與反遊擊作戰任務。儘管後期型的38(t)已改為焊接工藝提升防護,但在面對蘇軍的KV、T-34時仍然顯得力不從心。為此,德軍將38(t)原先的37毫米火炮炮塔拆下,上裝75毫米長身管火炮重新設計出“黃鼠狼”、“追獵者”系列坦克殲擊車,以對抗逐步強大的對手。

雖然38(t)坦克未能在蘇德戰場上產生多大影響,但是作為一款成功的產品,二戰結束後,逐步蘇械化的捷克斯洛伐克仍將38(t)作為訓練用車至20世紀50年代。前幾年的歐洲大規模軍事重演中,博物館中的38(t)坦克還時不時地會發揮餘熱,象徵性地走個過場,以求重現昔日的榮光。

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別再給秦始皇“潑髒水了”專家意外得到的竹簡,內容顛覆你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