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0年,光緒26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著王公大臣跑到了西安,直到這時候,慈禧太后終於意識到形勢的嚴峻,要想繼續維持清廷統治,必須要做出點什麼。
在逃往西安的時候,慈禧讓光緒皇帝下了一道罪己詔,同時跟大臣們講,洋人確實有很多地方比我們強,想要振作起來,還是要學習洋人的長處。
還下達諭旨,要求全國各部門大臣,兩個月以內做一份詳細中外調查報告。這道諭旨下去,大大小小的官員全傻眼了,兩年前屠殺維新派人士的情形還歷歷在目,現在又要讓我們展開中西政要 吏治民生,不幹還不行,兩個月後還要彙報。
但是任務佈置了,不幹也得幹。慈禧也知道大臣的顧慮,所以光緒26年,慈禧以皇帝的名義頒佈變法詔書,詔書說的很清楚。
祖宗之法,不是不可變,倫理道德之術不變,但是治國之術可以變,現如今,只有變法才能使國家強盛富強。之前戊戌變法,康梁這些人不是在變法,而是在亂法所以要鎮壓。
收到這份旨意,朝中大臣還是半信半疑,心中忐忑不安。沒辦法,慈禧宣佈,朝廷成立一個督辦政務處,專門推行新政,請來最有權勢的大學士來負責主事,這一下,大臣們終於意識到慈禧是要動真格的了。
推行的新政具體有哪些措施:首先在政治上,把一些有名無實,職位重複的衙門裁撤。創設新的官署,外務部 商部 學部,總理衙門改成外務部,地位提升到六部之首。
外務部,就是跟洋人打交道,建立中外的橋樑, 中外雙方更容易相互學習。
第二點就是軍事改革,這時候大清終於承認,軍事技術確實技不如人,現在開始,取消武舉考試,不學騎馬射箭了。要求各省創辦武備學堂,想從軍的就去學堂讀書,將來從武備學堂出來的優秀畢業生,直接任命新軍軍官。
新軍:這次改革,因為綠營軍實力太弱,所以大量裁撤綠營兵,編練新軍,袁世凱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閃耀在了政治舞臺。
戊戌變法的時候,袁世凱及時站到了慈禧這邊,得到了慈禧的信任,委任為山東巡撫,八國聯軍入侵的時候,只有袁世凱這支軍隊保留了下來,後來,李鴻章臨終前,向朝廷建議任命袁世凱接自己的班,所以袁世凱,就成了新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組建了北洋六鎮新軍。
第三點,改革教育制度,大清的科舉制度太過落後,決定從光緒31年開始,廢除科舉制度,這時清末新政當中,最具有革新性的一點。
清朝科舉考試,是考八股文,只考四書五經,寫八股文,現在不一樣了,洋人打過來了,八股文洋人看不懂。
要想讓讀書人接受先進的文化思想,先要斷了舊學的念想。建立新學制,就是把書院改為學堂,沒有的直接設立學堂,主要以普通教育和專職教育兩種,普通教育差不多跟我們現在一樣。
專職教育氛圍三種,師範 實業 特別教育。清廷還獎勵廣大學子出國遊學,出國後,凡是透過考核的,將委以重任。
除了這三點,還包括:立法律 廢陋習 禁纏足等內容,裹腳也是那時候廢除的。
這些新政推出的改革措施,不僅超越了百日維新,在中國近代歷史上也是比較大的改革,但是同時也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這裡邊每一項的改革,都建立在用錢的基礎上,學堂 鐵路 新軍等等這些錢歸根還是從老百姓身上來,所以,農民動盪還是沒有得到緩和。
政策開始,慈禧慢慢看出來,只變法還是不行,原因是,早在10年前,1894年,偉大的革命志士先行者‘孫中山’已經在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
1905年又在日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提出 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 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要推翻清朝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
之後,其他革命團體越來越烈,在邊疆各地不斷髮動武裝起義,嚴重動搖了清朝的統治。
所以慈禧想到光變法不行,還要在根本上想辦法,就在此時,日俄戰爭,以日本勝利告終。
所以以北方疆臣領袖袁世凱,南方疆臣領袖張之洞,聯合重臣上奏請求立憲,說現在世界大國,只有中俄兩國不是立憲國家,這一次日俄戰爭,之所以日本能把熊熊大國俄國打敗,就是立憲政體起到了決定作用。
所以,我們大清必須要立憲,要求派遣大臣出洋考察各國立憲政策,這是強大國體的好事,慈禧直接答應了。
沒想到遭到兩股勢力的反對,一個是守舊派大臣,認為一旦立憲,慈禧就會大權落空,而且滿人還不佔優勢。
另一股勢力是來自清末的革命黨人,比守舊派還要激烈。當時慈禧派五位大臣出國考察,要坐火車出京,所以一位革命黨人為了阻止這件事,身體捆上炸彈,衝著這五位大臣跑去,想炸死他們。
最後炸彈人身亡,務大臣兩個受傷,出洋計劃因此延期。革命黨和清廷都是立憲,為什麼受到革命黨的反對?原因很簡單,清廷長期的戰敗,加上不斷的錯誤指令,清王朝的信用已經完全崩塌。
不管你說什麼,革命黨人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信,清廷提出變國體,誰知道是不是又在耍什麼陰謀,總之就是不信。
後來朝廷繼續派遣新的大臣,先後考察了歐美日本等十幾個國家。
出國之後,務大臣不僅見識到了外國的政治制度,還看到,這些國家的工業 交通 教育 等情況。
一年之後務大臣回國,慈禧多次召見,大家全部支援立憲,跟慈禧講,憲法之行,利於國 利於民,而最不利於官。
之後大臣給慈禧列了17條立憲制度,總的來說,就是維護國家體制,保障統治權。皇權永固,內亂可彌,外患漸輕。
就是說,我們愛新覺羅的皇權可以永遠的做下去,就沒人反抗了,內亂自然就平息了,一切按照憲法來做,外患,為什麼洋人總打我們,就是因為沒有立憲,他們立憲的國家都沒有打仗的。
但是這些邏輯,用腳指頭想想也說不通,慈禧被忽悠的連連點頭稱讚,於是召開王公大臣開會。
慈禧決定要立憲,但是大臣們說,立憲可以,但是不能馬上,需要讓大家有一個心裡接受的時間,尤其老百姓,需要有教育他們的準備時間。
太后問準備多久?大臣回答;20年。太后一想,呦呵,我現在70了,等20年我90,大清只有乾隆爺歲數最大才活不到90,自己有沒有命能活過乾隆爺不知道,但是至少我有生之年是大權在握,立憲之後就沒權了。
其實這時候孫中山他們都不斷起義了,就算馬上立憲都不一定來得及,還要搞20年預備,一開始慈禧覺的可以,慢慢的慈禧也覺的這個預備期有點長,就開始逐步縮減預備期,但是不管怎麼縮減,也只縮短到了9年。
到了1908年,清廷稱,參照大日本帝國憲法,制定了大清的欽定憲法大綱。雖然名字叫憲法大綱,但是內容依然把君主的權利抬的很高。
一共23條,從第一條到十四條表達的是一個主題,皇權神聖不可侵犯,所以前14條叫‘君上大權’。
後九條是;臣民義務。議院立法權 監督權非常有限,老百姓的自由權沒有得到保障,革命黨人特別失望,所以這就把所有人都得罪了。這樣一來,清廷的人心都丟失了。
然而就在此時,大清江山搖搖欲墜,朝廷發生了幾件大事,下期再說
下期:朕的大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