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元代真的是「九儒十丐」麼?

「九儒十丐」之說,使很多人認為元朝時期,儒士的社會地位落魄悲慘,竟然位於娼妓之後、乞丐之前。關於這一點,歷史的真貌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九儒十丐」的說法出自兩部南宋遺民著作:《疊山集》的《送方伯載歸三山序》和《心史》中的《大義略敘》。

《疊山集》的作者謝枋得是南宋官員,曾經率軍抗擊元兵。宋朝滅亡後,元廷多次徵召謝枋得,他都堅持拒絕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謝枋得絕食殉節。在他的書中有提到,當時拿儒生取笑的人,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說法。

而其實元代按照職業和社會職能的不同,元廷將全國百姓劃為不同戶別,也稱為諸色戶計。比如軍、站、民、匠、儒、醫卜、陰陽、僧人、道士、也裡可溫(基督教神職人員)、答失蠻(回教神職人員)、斡脫(高利貸經營商)、商賈、船伕、弓手等等。

不同戶計,享有不同的權利,承擔不同的義務。比如軍戶義務是服兵役,為國提供兵力和軍需;站戶維護國家驛站(站赤)交通,為使用驛站的人提供交通工具和飲食;屬於僧、道、基督教等戶計的神職人員,主要工作就是敬天祈福,為國為民祝禱平安。

儒戶階層,則要保障每戶至少要有一人讀書。在國家選拔官吏時,準備考試以備徵召。由於儒戶勞心不勞力,所以元朝儒戶不需要承擔各種徭役,這一權利有別於一般的百姓。

除此之外,儒戶還可豁免丁稅(人口稅),如果擁有四頃以內的土地,不需要繳納地稅。凡是在籍的儒士,都可以獲得官府提供的廩給,這相當於獎學金;在學校讀書的生員(學生),由學校提供每日兩餐飲食。儒戶享有的待遇超過其他的戶計。

根據《元史》、《新元史》和《蒙兀兒史記》的記載,三品以上的官員有864位,僅漢人就有409位,雖然他們並非都是科舉出身,卻都是儒士入吏,也就是從做地方小吏開始,為官府辦理文書和各種事務,不斷升遷,被選入廉訪司(監察百官的機構),升為掾吏(官署屬員),然後才出職為官,成為有品階的官員。元仁宗時期,很多官府的胥吏由儒生擔任,出現朝廷以儒術治理天下的局面。

看來《心史》所記載之事被談遷、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有違史實,難以取信。有些學者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觀點一樣,認為《心史》是託宋末元初文人鄭思肖之名所做的明朝偽書。

而實際上元朝優待儒戶,尊崇漢家文化,對漢人學士的禮遇和厚待,不亞於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王朝。忽必烈以三顧之力聘請漢人精英,所表現出的心胸和氣度,比之於任何一位聖主明君都毫不遜色。

我們學習歷史,不能只憑道聽途說,人云亦云,還是應該多翻些史料,多找些資料,綜合各方面意見後再下結論,否則可就真傳出瞭如上述情況引發的謠言了。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天汗之薨:“四汗之爹”託雷之死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