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641年(崇禎十四年)正月,新春佳節並未給洛陽城中福王朱常洵帶來一絲歡樂,相反,他有點慌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就在城外。

2年前,這個昔日朝廷驛卒和數萬跟著他造反的泥腿子們,已經被孫傳庭、洪承疇所率領的明軍擊潰,李自成最慘時,只剩17騎,但現在,這些殘兵敗將們一進入河南,便一呼百應,追隨李自成者暴漲至數萬人。

每日窮奢極欲的福王朱常洵想不通這麼多泥腿子願意跟隨李自成造反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原因無他,李自成願意分給他們糧食。

其實,李自成在1年前就已經來到河南境內,河南的明軍發餉困難,軍心不穩,戰鬥力自然也上不去,河南地方官曾經試圖說服富得流油的福王出錢犒賞士兵,但福王朱常洵拒絕了地方官的請求,他的錢是朝廷給的,他拿去花天酒地,天經地義。

但現在,眼看農民軍就要破城,體重已經達300多斤的福王朱常洵終於答應拿錢招募勇士抵抗農民軍,可惜為時已晚,這,是福王朱常洵過的最後一個春節。

在福王朱常洵於1641年(崇禎十四年)元月二十日被破城的農民軍殺死後,維持他奢靡生活的大明王朝又維持了3年,之後的20多年中,不斷有人扶持起朱姓的子孫抵抗清軍,但諷刺的是,真正幫助他們一度擋住清兵的,是年少時差點餓死的原農民軍將領李定國。

享國祚276年的大明王朝灰飛煙滅,如果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那麼這故事中,有“豬”和“吸血鬼”。

吃垮大明的“豬”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對自己子孫的基本態度是太子繼承帝位,其餘藩王回到自己封地。

朱元璋時期,藩王是真正掌握地方軍政大權的,朱元璋這麼做可能與劉邦一樣,是因為不放心將土地交給別人。

但朱元璋沒想到,上天跟他開了玩笑,太子朱標早亡,老二秦王朱樉,沒什麼本事,老三晉王朱棡,老四燕王朱棣能力都不錯,三人中,老二實在不適合當皇帝,選老三,老二和老四都會反對,選老四,老二、老三也必定不服,於是,朱元璋想出了一個辦法,三個都不立,立太子太孫,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朱允炆。

朱元璋本來的想法是讓三王相互制約,這樣反而能讓太孫的皇位坐穩,但可惜,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晉王朱棡相繼過世,老四燕王朱棣成為了眾藩之首。

皇權的邏輯是隻能有一箇中心,只能一個人說的算,皇帝與強藩註定難以共存,於是建文帝朱允炆毫無懸念的選擇削藩。

削藩本無問題,只是建文帝太心急了,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燕王朱棣聯合寧王朱權等發起靖難之役,並最終佔領南京。

朱棣是藩王造反起家,所以他當上皇帝后一定會想方設法堵死其他藩王造反的可能性。於是,有明一朝的藩王們,在朱棣一朝被削去實權。

朱棣

朱棣透過一系列的限制,基本上讓藩王們徹底失去威脅中央皇權的能力,所以朱棣之後,很少有藩王造反,唯一一次寧王朱宸濠(就是與朱棣一同打天下的寧王朱權的後代)造反,也被王陽明輕鬆平定。

但朱棣雖然削去了藩王們的實權,但是朱元璋時期給藩王們的待遇,朱棣則予以保留。

按照朱元璋的規定:皇帝的嫡長子是太子,其餘兒子全是親王,親王的待遇是,每年的俸米乃是一萬石,這個量差不多相當於三千戶普通人家一年的糧食。

親王的嫡長子為世子,其餘為郡王,郡王的歲米比親王少了不少,只有二千石。

郡王嫡長子仍為郡王,其餘則為鎮國將軍,鎮國將軍嫡長子仍為鎮國將軍,其餘則為輔國將軍,之後還有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鎮國將軍歲米一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分別是四百石,三百石,和二百石。

大家應該已經看到了,這是一個龐大的宗族群體,為了維持這個群體的開銷,國家財政要有一個不小的支出。

但是,這還不是問題最嚴重的部分,問題最嚴重的部分是,藩王子孫的爵位本是逐級遞減的,但是,這種遞減到奉國中尉後就停止了,之後的所有子孫都是奉國中尉了,而奉國中尉的歲米雖不比親王的一萬石,但是也有兩百石,這個數字足夠他們在過上優渥的生活。而且,子子孫孫無窮盡也,這個數字一代代累加,歷經百年將會十分恐怖。

這還只是常規的待遇,如果皇帝高興,搞不好還另有封賞,文章開頭出現的福王朱常洵是萬曆帝朱翊鈞的第三個兒子,其母鄭貴妃深得萬曆帝寵愛,萬曆帝也一度希望將皇位傳給他,可惜在群臣們的激烈反對下只能作罷。為了補償朱常洵,萬曆帝給了他兩萬頃河南的良田,這還不算完,除了一次性給付的田產,萬曆帝也經常給福王朱常洵錢糧,有時,這些錢糧甚至出自遼東軍費。

那麼,我們不妨分析一下他們如何獲得增值,一般意義來講,進入權力核心是實現增值的最好辦法,但是,這條路在朱棣一朝基本堵死,朱棣透過一系列規定對藩王的權力進行了十分嚴苛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試圖接近權力不但不會增值,反而可能是最大的貶值:掉腦袋。

於是朱家子孫們面臨一道送分的選擇題:試圖接近權力,成功機會很小,搞不好還送命;不管其他只顧享受,朝廷會給出豐厚的報酬,一個風險極高,一個幾乎無風險,是人都會選。

大多數人都希望增值,接近權力不是一個增值的好方法,那麼還有其他方法實現增值嗎?有,生孩子,反正生一個孩子,朝廷就給一份錢米,這種無風險,全是好處的活,誰不幹,那是腦子有問題。王朝的王爺們生好幾十個孩子的不在少數。

朱家子孫這樣的做法也算是順了朱棣的意,朱棣不需要有為的王族,只需要像豬一般恭順的宗親。

於是,朱家子孫爆炸式增長,到了明朝末年,供給這些王爺的糧米已經佔到了明廷財政收入的相當大的一部分,至於具體是多少,說法不一,有說三分之一,有說六分之一,總之,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

明朝的王爺們佔據大量的土地、財富,已經徹底淪為大明王朝的寄生蟲,但是,他們也沒有辦法,因為自朱棣起,制度設定就是希望他們當豬。

佔據大量土地王爺們構成了當時封建地主階級的一部分,他們盤剝百姓,成為當時社會的毒瘤,有這一毒瘤大明王朝已經不好受,但是,這還不是全部。

東林黨的崛起

公元1604年(萬曆三十二年),顧憲成等人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講學其中,從此,東林黨成為晚明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事物不會憑空出現,如果沒有社會基礎,任顧憲成再怎麼口若懸河,也不能透過在東林書院講幾次學就凝聚出一支如此龐大的政治力量。

自明朝中期,甚至明朝早期,江浙一帶的工商業就開始發力,而讓這些工商業主們獲得了能夠與舊地主抗衡的力量的原因卻不全在國內,更在國外。

16世紀,歐洲殖民者佔領美洲,並在美洲發現大量銀礦,於是,歐洲殖民者們用在美洲開採到的白銀到中國去購買絲綢、茶葉、瓷器等諸多商品,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原本小打小鬧的工商業者們一躍成為富商巨賈,家財萬貫,富可敵國,但是,他們同時遭遇著封建地主階級的打壓,他們需要在政治上尋求破局。

那麼這個突破口在哪呢?科舉。

明朝的王爺們被皇帝當豬養,只吃飯不幹活,當然了,皇帝也不想讓他們幹活,但是活總得有人幹吧,幹活的人如何選拔呢?明朝沿用了唐宋以來的科舉制度。

現在你若去南方旅遊,仍能夠看見江浙地區有很多精美的祠堂書院。

在全球貿易中獲得了巨量財富的工商業者們會投入大量的資源在教育上,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只要是考試,就有竅門,這裡指的不是作弊,就是正常考試,也有竅門或技巧,這些有錢的工商業從業者們一旦把巨量的財富投入教育,很快就會發明出一套針對科舉考試的方法論。

這些工商業主們透過合理合法合規的方式透過科舉考試,將自己人送入朝中,進入朝中後,這些人又反過來庇護工商業者的利益,獲得利益的工商業者再將更多資源投入教育,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成為朝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代表共同利益的這群人很快結成朋黨,排擠他人,把持朝政,最後已經到了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明廷決策的地步。

世上大多數人都會有意無意地維護自己所在階級的利益,東林黨人或出自江浙一帶工商業資產階級,或與之有著莫大的聯絡,自然要維護這些人的利益,於是,晚明最後一個奇葩現象出現了:富的流油的工商業者不怎麼交稅,窮得吃飯都成問題的農民們卻不斷加稅。

由於朝政被東林黨把持,明朝皇帝希望透過加收工商稅的方式緩解財政危機的嘗試屢屢不能透過,你可能會問:難道皇帝不能把反對徵工商稅的東林黨人殺掉嗎?

殺掉確實是可以殺掉,但是當整個朝廷已經被這一派系勢力深入滲透之後,皇帝儘管手中有刀也不好辦,因為皇帝也不可能把朝中大部分人都殺掉,那樣誰還給你幹活,而殺幾個人又動不了東林黨根基,反正你得考試,只要考試,考上的就是我們的人多,所以,這工商稅遲遲徵不上來,崇禎想盡一切辦法省錢,但是這些錢與明朝龐大的財政支出比,完全是杯水車薪。

但是遼東戰事還必須得要錢,於是,崇禎皇帝只能一次次加收農業稅,明朝末期的幾十年,天氣狀況本就不好(有人認為是小冰河期),農民吃飽飯都成問題,現在卻還要應付朝廷接二連三的加稅,很多農民活不下去跟著李自成造反,為了鎮壓農民造反,還得需要錢,錢從哪裡?加收農業稅,更多的農民吃不上飯跟著李自成造反。

這樣的局面註定了李自成只要不被打死就總會有源源不斷的兵源,即使李自成被打死了,還有張獻忠,還有其他的各路反王,大明進入了一個死迴圈。

歷史上東林黨人並不是只有這一副自私自利的面孔,東林黨人早早提議要抑制土地兼併,甚至一度提出了明朝般的“攤丁入畝”(後來這個政策在清代實現了)。這樣一看東林黨人似乎也在為國家著想。

但是如果利用階級分析法就很容易理解了,東林黨人代表的是沿海地區工商業資本家的利益,這些人的利益和傳統的佔有土地的封建大地主的利益並不一致,甚至可以說,是有衝突的,所以抑制兼併和“攤丁入畝”動的都不是他們的利益,況且這些政策其實是正確的,不觸動自己利益的正確建議,東林黨還是很願意提的。

但最終的結果是這兩群富的流油的傢伙們的利益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大明朝廷的財政壓力完全由最窮苦的農民來承擔。

“豬”與“吸血鬼”

大明的王爺們不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夠獲得朝廷的錢米,東林黨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任由中小農民被農業稅壓得喘不過氣來,也堅決反對朝廷增加工商稅。

他們是大明王朝的“豬”與“吸血鬼”,他們當然樂意維持這種現狀,因為,這種只享受權力不承擔義務的生活確實不要太爽。

但是,這一切必須有一個前提:天下是大明的天下。

朱姓王爺們能夠不勞而獲的原因是因為這天下是他們的祖宗朱元璋打下來的,東林黨人之所以能夠控制朝政,是因為他們滲透到了官僚體系的每一個角落,失去他們,大明皇帝沒有其他班底。

但大明沒了,一切還能夠成立嗎?我們看看這兩波人的結局。

福王朱常洵作為王爺們的代表,在1641年元月二十,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擒獲,而後被殺。

關於這位體重達300多斤的福王殿下如何被殺,則有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認為李自成倒也遵守規矩,一刀兩斷,沒過多折磨朱常洵;第二種則是李自成割下福王身上一塊肉下酒;第三種最為血腥,說李自成看福王朱常洵如此肥胖,與豬無異,乾脆命令其手下在福王家的後花園中宰幾頭鹿,與福王朱常洵一起扔進鍋裡煮了,還起了個名,叫福祿湯(福王+鹿)。

不知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福王朱常洵是否會後悔,當初明朝官員希望其出錢犒賞士卒時他斷然拒絕,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

其他王爺的命運也好不到哪去,農民軍所到之處,如果有王府,他們一定不會放過,王府裡的王爺,被以養豬的方式豢養多年,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戰鬥力,而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卻是那樣的豐富,這種情況下,農民軍會放過這些王爺?除非腦子有問題。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被滅亡之後,更加兇殘的清軍更加不會放過這些軟弱如綿羊卻家財萬貫的傢伙,明朝的王爺經明末的浩劫幾乎被殺光,僥倖未死者也能苟且度日,大明沒了,誰還有那份善心養著這群人。

東林黨的日子稍微好一點,當初,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時,曾提出給他們100萬兩白銀就撤兵的條件,崇禎皇帝希望群臣出錢。但是這幫人的演技已經深入骨髓,他們一個個表示自己清白為官,沒什麼積蓄,只有一個房子,如何皇帝需要,可以把房子賣了,於是,北京城內上演了一副奇觀:城中官員紛紛將房子掛牌出售,他們一個個表示要“毀家紓難”。

最終,崇禎皇帝沒能湊齊這些錢,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軍入城,崇禎皇帝吊死煤山。

以東林黨為首的官員們的如意算盤打得還挺響,無論誰當皇帝,都得需要文官,大明沒了就沒了吧,誰當皇帝我們都照樣當官。

但現實很快給了他們一個無情的耳光,李自成的農民軍進城後首先想的不是怎麼重新建立官僚系統,而是找錢,李自成找錢的方式簡單粗暴,就是打,將這些大小官員抓起來打,打到交錢為止,最終,這群在崇禎朝拿不出一百萬兩白銀的群臣們,被李自成打出了七千萬兩銀子。

後來入城的滿清統治者手段要高一些,他們懂得利用前朝的文官,很多東林黨人在清朝依舊有官做。一些東林黨的官員甚至可以對滿清統治者施加影響,讓儒家的理念滲透到滿清統治者的治國方針中。

但是,東林黨的官員們還想在清朝維護東南沿海地區工商業資本家的利益,還想阻止加收工商稅?想得美,東林黨能夠控制明朝的朝政,是因為他們是這套官僚系統的主要班底,而滿清一朝,關外來的八旗貴族才是真正的班底,東林黨只能當個跟班。

驍勇善戰的八旗軍

於是,滿清統治者對江浙一帶的工商業從業者加稅,沒人敢反對,誰反對,直接殺掉,財產全部歸朝廷,更直接,反正即使把你們這幫東林黨都殺光,人家也有自己的官僚班底。

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滿清民不過數十萬,兵不過數萬,卻能夠入關奪天下,這給人一種十分強烈的不真實感,其實理解了上面的一切就可以理解這些了。

大明雖強,但是吃空餉的王爺和瘋狂賺錢卻不上稅的東林黨,這兩個勢力是大明的BUG,大明縱然強大,但卻不斷被這兩個BUG內耗,因為這兩個BUG,大明財政捉襟見肘,卻又毫無辦法。

而滿清雖然整體實力弱小,但是政權剛剛建立,活力很強,社會沒有這種BUG,即使有,因為社會活力強也能透過自身內部解決,大明無法在王爺及大量封建地主階級和東林黨及工商業資產階級手中弄到錢和地,但是滿清可以,正因為如此,即使滿清弄出剃髮令、圈地令、逃人法等近乎相當於自殺的政策,卻依舊有機會穩定局勢。

一個組織,一個社會,不怕弱小,也不怕困難,怕的就是出現這種BUG,因為弱小和困難都可以用發展來解決,但發展解決不了這種BUG,相反,他們會隨之社會一起成長,直到超出社會的承受範圍,引發崩潰,然後再經歷下一個輪迴。

1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鹹淳元寶的故事:南宋傻皇帝如何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