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武則天在他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去世後,大權獨攬,成為名副其實的唐帝國的掌門人,雖然自己的兩個兒子相繼即皇帝位,可是在武則天眼裡,他的兩個兒子完全不爭氣,和她的治國才能差遠了,於是就廢掉兩個兒子的帝位,乾脆自己當上了皇帝。
但是,武則天當上皇帝后,沒有沿用大唐國號,而是改國號為“周”,為了與之前的周朝相區別,歷史上稱為武周,也因為武則天的繼任者還是她和唐高宗李治的兒子,於是又恢復了國號“唐”。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武周就是武周,唐朝就是唐朝,將兩者區別開來。
我們不妨從幾個角度去分析一下。
第一個角度,國號。武則天繼位明確地把國號由“唐”改為“周”,也就是說,武則天不屬於唐朝皇帝的編制,而是屬於周朝的開國皇帝,因此,把武周歸於唐朝,就有點不合適了。
第二個角度,史書的記載。我們中國從古代開始就有用文字來記載歷史的好習慣,這也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不曾中斷的原因,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史官,來記載歷史,後面的朝代會根據前朝史官的史稿來正式編纂前朝的歷史,被稱為正史,那麼,作為宋朝編纂的唐朝的正史《新唐書·本紀·卷四·則天皇后 中宗》中記載“天授元年壬午,武則天改國號周。乙酉,加尊號曰聖神皇帝,降皇帝為皇嗣,賜姓武氏,皇太子為皇 孫。丙戌,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改唐太廟為享德廟,以武氏七廟為太廟。”可見,也承認了武則天為皇帝,改國號為周,但是,武則天皇帝在她還在世的時候就被迫退位,最終武則天又是以大唐皇后的身份去世的,武周沒有官修史書,武週一朝的史料全部納入唐史中,可見,武週一朝在歷史上都是被看成不是正統,不存在合法性。因此,從合法性上來說,武則天不是皇帝,皇帝稱號是自己給自己封的,有點像袁世凱稱帝的感覺。所以,武則天不屬於唐朝皇帝編制,屬於武周朝皇帝。但是要明確一點,武周是我們現在研究歷史時才去客觀面對的史實,但是,在封建社會武周是不被官方承認的。因此在封建社會,武則天壓根就不是皇帝,就更別說武周了。
第三個角度,武則天在位時當時人們的看法。我們從墓誌銘和典籍中可以一探究竟當時的人們承認武周還是把武周就認為是大唐,狄仁傑親筆為袁公瑜寫的墓誌銘上就寫著“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誌銘”,可見,當時官方國號為大周,因此,大周在當時是被官方承認的,用大唐國號在當時屬於謀反。因此,在武週一朝世人是接受武則天為皇帝的。
因此,我們說武則天是大唐的皇后,但不是大唐的皇帝,她是大周的皇帝,可惜她的大周太短暫了,我們可以把武周當做大唐的一個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