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始皇在統一天下後,為了鞏固大秦帝國的政權,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就包括“車同軌”,所謂“車同軌”指的就是在大秦帝國範圍內,所有的車輛必須使用統一寬度的軌矩。

“車同軌”和“統一度量衡”一樣,屬於標準化的先進技術,它適應了秦代全國的土木工程和戰爭等方面長途運輸的需要,並且對道路的修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於是,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之後,為了加強交通運輸,促進全國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他派人對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道路進行了整修,並下令拆毀以往各國修築的關塞、堡壘等障礙物,修建了以首都咸陽為中心的馳道。

馳道也是供帝王出巡時車馬儀仗隊行駛的道路,也就是御道。這項工程費時長達十年,規模十分的浩大。

秦始皇下令修建的馳道有統一的標準:路面寬70米;路基要高出兩側地面,以利排水,並要用鐵錘把路面夯實;每隔10米種一株青松,以為行道樹;除路中央10米為皇帝專用外,兩邊還開闢了人行道。

這樣的馳道,也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國道”,秦始皇在世時,修建的最長的道路,是在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修築一條長約700千米的直道,他命蒙恬和長子扶蘇率20萬大軍,一面駐守邊關抗金匈奴,一面修築直道。

這條直道經鄂爾多斯草原後進入子午嶺,然後沿子午嶺主脈由北向南,直至子午嶺南端的甘泉山。甘泉山至子午嶺一帶,森林茂密,鄂爾多斯草原更是野草叢生、猛獸蛇蟲出沒不定、人跡罕至的地區。

子午嶺地跨陝西、甘肅兩省,處於黃土高原的腹地,其周圍山區面積廣,支嶺較多,地形複雜,地勢險要,扼守這東西兩側的河谷,是兵家必爭之地。

子午嶺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條直道在防禦匈奴和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佔有很重要的軍事地位。

子午嶺兩側的河谷大道,即著名的延州道和馬蓮河道。河谷地帶水草豐盛,遊牧民族逐水草而來,因此,它們是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主要通道之一。

相比較而言,延州道的河谷較窄,北方遊牧民族南下時困難較多,因而他們往往是從馬蓮河道南下。

這條直道從雲陽(今陝西淳化西北)起,沿途經過陝西、甘肅省,直至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北),全部用黃土夯實。蒙恬率部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就修築完畢。建成後的直道寬度一般在60米左右。並且,沿途還有各支線,每條支線也都可容納並排行駛兩輛至四輛馬車。

當直道正式建成後,秦始皇的騎兵從雲陽出發,三天三夜即可馳抵陰山腳下,並出擊匈奴。

秦始皇修建的這條直道,又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高速公路。秦代以後,直道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西漢時也利用這條直道來防禦匈奴的南犯,並且對直道進行認真的維護。

秦始皇修建的交通要道除了上述的道路外,還有陝西省境內的出高陵通上郡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出今商洛通東南的武關道,出秦嶺通四川的棧道,出今隴縣通寧夏、甘肅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等。

除了修建馳道、直道外,秦始皇為了有效控制夜郎、雲南等地,他還在西南的山區修築了“五尺道”。五尺道又稱為“滇僰[bó]古道”,它也是連線雲南和中原最古老的官道。

總之,秦始皇修築的馳道和直道是中國古代築路史上傑出的成就,以馳道為幹線而形成的道路交通網,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具有全國規模的道路交通網之一。

秦始皇的這一創舉,不僅對鞏固中華民族的統一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對後世的道路交通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文參考自:《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張元濟創辦商務印書館復興文化,驚動日本人,竟派飛機進行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