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2021年是辛丑牛年。牛在我國一直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對耕種自然就有著較深層次的研究,牛也就因此在我國古代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中國人素有愛牛、敬牛、拜牛的習俗。牛的圖騰崇拜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的大禹治水時期。相傳大禹治水時,每治好一處,就要鑄鐵牛投入水底,以震懾水患。到了唐代,鐵牛便改成設置於岸上了。古神話裡說,終生勤懇勞作,開荒拓園的牛,是天庭盜取天倉谷種下凡拯救黎民百姓的社稷神。

在西方,華爾街的銅牛雕像是美國資本主義最為重要的象徵之一。這座銅牛塑像是由義大利藝術家狄摩迪卡,在1987年紐約股市崩盤之後,有了創作靈感而設計的,其寓意就是祝福股市來年一牛沖天。因此,牛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一直以來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適逢牛年,我們再說說甘肅天祝的銅犛牛,天祝青銅犛牛是甘肅省屈指可數的國寶之一。該青銅質犛牛,身長118釐米,前脊高61釐米,背高51釐米,臂高52釐米,腹徑30釐米,尾長30釐米,角長40釐米,重75公斤。其造型四足佇立,凝聽天籟,呈現出恬然和渾厚的純樸氣質。堪稱我國青銅雕塑史上卓絕千古的作品。

該青銅質犛牛出土於1972年6月,出土地點為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哈溪鎮友愛大隊峽門臺生產隊。

一件意外出土的銅犛牛,在甘肅省城蘭州甘肅省博物館內展出,立刻轟動了文物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文物專家和愛好者,許多國內有名的考古學家、金屬冶煉專家、歷史學家、民族學家及文物愛好者都被被銅犛牛高超的鑄造技藝、生動的體態形象所傾倒。他們一致認為,這是我國至今出土的一件罕見的大型銅犛牛。

銅犛牛重見光明,經歷了日月的坎坷,也讓出土地天祝名揚海外。犛牛被譽為“高原之舟”,是當之無愧的。巍峨雪域高原,峰巒疊嶂,溝谷縱橫,灘原如毯,氣候嚴寒,空氣稀薄。自古以來藏族人民以大無畏的氣魄,十分艱辛地開拓了這塊“生命禁區”。同樣,野生的犛牛也被逐漸馴化為家畜,成為藏族人民離不開的夥伴和飲食生活的重要來源,甚至成為部落敬仰的“圖騰”而受到崇拜。犛牛既是三千米以上區域內的重要運輸工具,又是雪域民族牛奶、酥油、乳酪、肉食的主要供應者,用其結實耐用的皮張可製成生產和生活的繩、袋、靴子等用品,用毛織成帳房、袋單等用品,用其肉、乳、毛還可換回糧食和其它生活用品。犛牛的血、角、毛和骨都成為工業、工藝品,骨髓可製成骨髓粉(鈣品),滋養人體,牛頭、牛角、牛尾和骨可製成工藝品。千古莽莽歲月,犛牛默默無聞地把一切奉獻於高原民族,對藏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為此,為它立一座歷史的豐碑,何嘗不可呢?

華銳作為白犛牛的故鄉,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3000多米,這兒有終年不化的雪山,茂密的林森,寬闊的草原,使這塊唐末形成的藏民族聚居地一開始就以犛牛做為自己的最重要生活畜種,使其生存、發展,所以這件銅犛牛出土於天祝,絕非偶然,這是歷史的必然反映,多虧了古代藝術家為我們留下了這件價值連城的珍品。

那麼這件珍貴的藝術品究竟是什麼朝代的,它的主人又是誰?

有專家斷言:天祝銅犛牛是唐代弘化公主的嫁妝。其論證觀點為:2019年9月25日,甘肅省天祝縣國土資源局在整備土地時,在該縣祁連鎮岔山村北東、西、南三山環繞的小山崗上,發現一座磚室墓葬。

墓主人到底是誰,甬道中的“大周故慕容府君墓誌”提供了重要線索。“大周”是武則天稱帝時的國號。由此可見,墓主下葬時間在公元690年至705年間;“慕容”則是統治甘青區域的吐谷渾王族曾經的姓。

眾所周知,吐谷渾是西晉至唐朝時期位於祁連山脈和黃河上游谷地以及涼州的一個國家。公元635年,唐太宗下詔讓吐谷渾正式成為唐朝的屬國。公元663年,吐蕃祿東贊攻入吐谷渾,吐谷渾國就此滅亡。

而就在這座墓地不遠處,涼州南營鄉青嘴村的喇嘛灣有弘化公主墓。從清同治年間以來,這裡先後發現了唐代吐谷渾的墓誌銘9方,所葬9人,其中之一即弘化公主。

歷史資料記載,貞觀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嫁弘化公主嫁與吐谷渾可汗諾曷缽。龍朔三年(663年),吐蕃佔據伏俟城諾曷缽“與公主引數千帳走涼州”,吐谷渾亡國。

無論古今,嫁妝是嫁女禮儀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要件。皇家嫁女的嫁妝當然絕非臣民可比。關係兩國邦交的國家婚娶嫁妝更是國家級別的嫁妝,這是毫無疑問的。如銅犛牛這樣的宮廷製造祭祀禮器,作為下嫁弘化公主的嫁妝帶入下嫁王國則變得順理成章。

當然了,不管該結論是否成立,但這件大型銅犛牛的出土,卻填補了我國遊牧民族文物方面的空白,實屬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貴古代藝術品。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皇帝弈棋眾生相:下圍棋的皇帝(包括兩位皇帝制作的三道詰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