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有一尊與英國著名的軍事統帥納爾遜、成靈頓等人相併列的鑄像,那就是20世紀早期英國婦孺皆知的“阿拉伯勞倫斯"。

一、與阿拉伯結緣

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其父親原為愛爾蘭的一位鄉紳貴族,因不堪忍受妻子狂熱信仰天主教的精神折磨,與家庭女教師馬登小姐私奔。當漂泊至英格蘭威爾士時,生下了他們的第二個兒子勞倫斯。1894年,這一家人由法國北部回到英國定居,兩年後移居文化名城牛津。勞倫斯的父親對子女管教嚴格。勞倫斯兄弟4人每天早晨要騎車排成一行去上學。當時,勞倫斯比牛津中學學生的標準身高矮1英尺,但思維清晰,剛毅堅強,卻是師生公認的。

17歲時,他曾賭氣出走當炮兵,被父親領回,由主讀數學轉修歷史。1907年,勞倫斯獲獎學金,成為牛津大學聖體學院歷史系學生,次年騎腳踏車遊歷法國,考察了許多中世紀軍事建築。進入大學時,他被父親託付給老友霍加思。此人是個博物館長,同時也是一個民間情報團體領袖,在軍政界頗有幕後影響,是他使勞倫斯的一生與阿拉伯世界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英、法、德、俄、奧等歐洲列強正為爭奪中東進行激烈角逐。加思深知這個地區對於主要依賴掠奪亞洲殖民地而暴富起來的大英帝國的價值,一心把勞倫斯培養成為英國中東殖民利益效勞的人才。在他安排下,勞倫斯於1909年赴阿拉伯半島做首次考古旅行,一則為畢業論文準備材料,二則瞭解中東風情,鍛鍊蒐集情報。回到牛津,其論文獲歷史學科“最高榮譽”獎。1910年畢業時,正值歐洲列強在中東集中爭奪膏腴之地美索不達米亞。勞倫斯經霍加思介紹,再赴中東,到幼發拉底河畔的卡拉米斯參加一項考古工程,兼做間諜。

在那裡三年,他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阿拉伯化,並跟兩個土著民工結為朋友,學得一口地道的阿拉伯語。工程關閉後,他們三個騎駱駝遊歷幼發拉底河流域,土耳其當局懷疑他們是逃兵,被抓進一座古堡地道里關了幾個月。後買通哨兵,才死裡逃生。1914年,勞倫斯又以“巴勒斯坦勘測基金會”名義,重返中東,測繪西奈半島深處的道路水源。他從一名義大利工程師手裡買到了德國修建柏林一巴格達洲際鐵路的詳細計劃。回到英國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二、一戰中的“沙漠之狐”

當年底,勞倫斯成為英軍開羅情報站的中尉軍官。他職位雖低,但卻可與丘吉爾等內閣要員直通聯絡。1916年初,他曾前往伊拉克,執行一項以鉅款賄賂土軍將軍,讓數萬被圍英軍安全撤走的使命,但遭遇失敗。當年6月,阿拉伯許多部族爆發了反對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的民族起義。奸滑的英國政府決定假借支援民族獨立之名,透過扶植親英的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城長官,在阿拉伯人中素負盛名的候賽因及其兒子費薩爾酋長建立傀儡政權,來達到控制中東的目的。為此,選中勞倫斯擔任費薩爾的顧問。於是,勞倫斯由開羅來到紅海東岸費薩爾的瓦季總部,踏上了使他一舉而天下聞的中東沙漠游擊戰爭舞臺。

這場戰爭雖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小角落,但對歐洲列強在亞洲的殖民利益來說,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勞倫斯認為,要以最小代價打贏這場戰爭,最好的辦法是依靠阿拉伯人開展游擊戰爭。他把自己扮演成一名“白種阿拉伯人”,以幫助阿拉伯人取得“獨立”為號召,拉起了一支以費薩爾為名義領袖的土著武裝,他指揮著這支駱駝背上的遊擊軍隊出沒於阿拉伯半島的沙漠中間,時而偷襲土耳其軍營哨所、倉庫和巡邏分隊,時而炸橋樑、破鐵路,襲擊敵兵車,截擊敵輜重。土耳其軍隊幾度重兵搜剿,但都毫無所獲。

但是,這種作戰方式卻遭到法國派駐中東協約國聯合使團的代表團長布瑞蒙將軍的攻擊,說勞倫斯“對戰爭藝術一無所知”,“應該由精神病醫生診治一下大腦。”為表明游擊戰的威力,勞倫斯和費薩爾手下的一位酋長率領一支小隊,於1917年5月由瓦季北上,從後方威脅土耳其在阿拉伯世界的統治中心大馬士革。沿途,大批阿拉伯人加入他們的隊伍,廣泛破襲土軍交通線。

7月2日阿巴里山口之戰,勞倫斯騎著駱駝衝在前頭"因坐騎頭部中彈被摔,失去了知覺。當他醒來回到開羅時,發現自己已成為協約國方面的英雄——布瑞蒙親自將法國政府授予的十字軍功勳章掛到他的胸前。1918年1月,勞倫斯又在當地人民協助下,率部獲得了塔菲列之戰大捷。同年9月,他指揮受費薩爾領導的許多阿拉伯部族武裝,協助英法正規軍殲滅了土軍三個軍,攻佔了大馬士革,結束了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對阿拉伯地區400年的統治。

三、重返英國

兩年的沙漠游擊戰,勞倫斯過著一種純粹阿拉伯式的遊牧戰鬥生活。他一身阿拉伯裝束,打著赤腳。白天頂著烈日的烤炙,晚上在沙坑裡與阿拉伯戰士一道分享跳蚤的挑逗。4個月換一次衣服,一小杯水要供10個人享用,忍受過瘧疾、痢疾和膿瘡的折磨。他可以跟在駱駝旁邊飛速奔跑,然後以比當地人更為輕巧的身手,躍上離地面9呎的駝背。

這一切,再加上沙漠游擊戰的功績,使勞倫斯贏得了阿拉伯人的信任,並且經過歐美新聞記者的報道,成了一個神話般的英雄。到大戰結束時,他已是英軍上校,被歐洲軍界和報界吹捧為“中東拿破崙”、“現代游擊戰之父”、“沙漠中的魯賓遜”。英王喬治五世接見並想授予他榮譽最高的巴思勳章。有個專門演講他的事蹟的美國記者,賺的錢達100萬美元之多。

四、失意隱退

1919年列強分贓的巴黎和會,使勞倫斯一生髮生轉折。原來"他一直向候賽因父子保證,整個阿拉伯地區在戰後將組成一個統一獨立的國家,不料英國政府當權集團卻與法國達成秘密協議,對阿拉伯人民實行分而治之。包括大馬士革在內的敘利亞地區讓給法國,法國則承認英國享有美索不達米亞的伊拉克。作為英國代表團成員出席這次會議的勞倫斯感到自己被出賣了,無法向費薩爾交帳。回國途中,飛機失事,他摔斷了三根肋骨。在良心有愧之下,他拒絕接受英王的授勳,決定退出政治舞臺。

1935年,他離軍退體,隱居白雲山莊。內閣曾請他復出協助改組國防部,被他拒絕。這時,他熱衷於寫作。但是,記者們對他的追獵仍不減當年。他一生十分厭惡揚名,因此,他曾把一名闖入“山莊”的記者的眼睛打腫了。就在這件事發生後不久,勞倫斯騎摩托車為躲開兩個小孩,被一輛軍用卡車撞翻。由於傷勢過重,勞倫斯於1935年5月19日去世。他的葬禮是政府安排的。當第一把泥土撒進墓穴時,丘吉爾淌著淚說:“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英國人走了”。

參考資料:《世界近現代史》、《一戰英雄人物傳》、《英國曆史人物傳》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的分岔口:日本明治維新國力崛起,大清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