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建文帝為什麼會輸給燕王,如果建文帝不削藩,燕王還會造反嗎

歷史上洪武皇帝的嫡孫,坐擁數十萬軍隊,卻被這燕王四叔打的是縱火焚身,人影無蹤。上臺初期,聽信讒言,進行無腦削藩。藩王也是有大有小,柿子也是挑軟的捏,朱允文先滅小藩王,將其推倒之後,對待自己的皇叔也是下手極狠,殺的殺囚禁的囚禁。惹得剩下的藩王是人人自危,與其說朱棣謀反,不如說他逼的朱棣等人謀反。

在明史的記載裡,有幾個地方讓人值得玩味。第一是朱允炆和手下說,不要讓我有殺叔叔的罪名啊,一個逼死了好幾個叔叔的人對別人說了這麼一句話,不管是不是有人提出的想要生擒朱棣,反正在我看來,反正不能讓手下盡情發揮。第二個是朱棣每次劣勢都有大風吹,在明史裡有多次這種記載,讓人覺得很奇怪。到底真是大風還是在某種情況下,南軍不能打贏,我不知道,我只能說覺得很奇怪。

太平天子的政治覺悟還是比馬上天子差太多了就算朱元璋留下一班能臣,首先朱允炆用不用是一回事,還要面臨被架空風險。李景隆在前方打敗仗,朱允炆這種在後面能一無所知的主,他不被架空誰被架空?朱棣跟皇太極有點像。都是以弱打強,都是危急時有天助。舉例:朱棣打建文,有李景隆一路放水幫忙,最後開城門。皇太極打崇禎,有袁賊煥一路放水幫忙,最後袁賊煥騙開城門失敗(朱由檢差點成建文了)。皇太極有科爾沁,朱棣有朵顏三衛。朱棣有神風,皇太極打滿桂有“豈非天佑”。朱棣孤軍深入,皇太極也是。

能和朱允炆一起上歷史恥辱榜的皇帝大概只有王莽了,真應了那句話“書生誤國”了。建文一上臺根基還沒穩就開始改革,出發點是好的,水平和作法,嘖嘖,不好評價了。建文是洪武年間就知道要削藩了,且藩王實力很大,不管你是不是要武力削藩,刀把子要穩。可惜,建文重文輕武。不僅打壓武將還壓制勳貴。這些掌軍權的會賣力嗎?再看看後來的朱高熾和朱高煦的爭鬥。建文還是嫩。新皇登基,本是普官同慶大撈一筆的時候。建文卻收緊開支開革冗員。官心又失。再加上性格軟弱,耳根子軟。這種皇帝昇平年間還好,一有動盪,坑國之君。

他們是朱家內部爭鬥,除了小部分利益攸關人外,大部分人持觀望態度,誰軍事才能厲害誰佔優勢。戰場上的打鬥很難有殲滅戰,不會趕盡殺絕,就如解放戰爭時一樣,投誠是主流,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是不可能的,即使朱棣失敗了,作為皇叔也會做一個受軟監禁的王爺度過餘生,這樣從開始朱棣就是一個加保護光環的存在,也許朱允文找機會賜朱棣一杯毒酒才是最大的取勝機會。漢朝七國之亂,那時七國的劉氏宗親已經與當時皇帝血緣比較遠了,皇帝包括手下的將領平叛絕對不會留餘手,這樣平叛就比較容易了。

一般認為建文帝是削藩削沒了的,這裡涉及到另外一個無法證實的問題:建文帝不削藩就沒事了嗎?這是一個扯起來沒完沒了的話題,咱就不在這裡扯了,大家可以自行想象。說一說已經發生了的。這能客觀反映二人的水平。建文帝明確告訴各路平叛軍隊,不能讓他擔負“弒叔”的惡名。各路軍隊在戰役戰術實施上束手手腳,這是給朱棣同志穿了一件超級無敵的防彈衣啊。這是最大的敗筆。放走朱高燧、聽信朱棣裝瘋.,建文帝的政治水平,以及方、齊、黃智謀團的水平,可見一斑。再來說朱棣建文帝已開始削藩,而且最大的目標就是燕王。

燕王反了還有可能活,不反必然死。我覺得對明成祖這樣的千古帝王來講,無論有沒有道衍的參與,反是必然的(個人觀點,歡迎討論,輕噴)。堅強的決心。論軍事能力,明初四大案把開國重臣屠了個遍,剩個耿炳文還是個守將。朱棣同志的戰役、戰術(這兩個概念完全不一樣,凡人有一項就很厲害了)並世無雙。論運氣,記錄於明史的,關於靖難的三場大風,每每於絕望之際就燕王於水火之中,法律都無法阻止啊。綜上,我認為,建文帝為什麼會輸給燕王,決心不如燕王堅定,政治水平差的太遠,運氣也差了點,軍事能力反而是這裡最不重要的。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評說三國:為何曹操的後代才高八斗,而劉備的後代卻是平庸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