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人殉和人祭制度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直到近代。在商朝時中國古代的人殉達到了高潮。在安陽殷墟發掘的甲骨文中有很多記載了人殉的片段。其中甲骨文的“姣妾”就是用火燒死女奴求雨;“沉妾”則是把女奴投入水中祭神;“伐羌”並不是討伐羌人,而是殺羌人奴隸祭祖。

在古代中國很早就有禁止人殉的法令,但實際上並不能得到很好的實行,因為古代中國並不是法治國家而是人治國家,皇帝等權貴可以任意踐踏法律,比如秦二世胡亥就將為秦始皇休陵墓的工匠逼入皇陵之中殉葬。此後的權貴也多有效仿胡亥的這一行為,將修建墳墓的工匠殉葬。據《漢書·楚元王傳》記載:“秦始皇葬於驪山之阿……又多殺宮人,生埋工匠,數以萬記。”

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在歷來爭議不斷,有人依據孔子所處時代人殉盛行和孔子倒行逆施復辟周禮的主張,認為孔子是在咒罵那些用俑代替活人殉葬,違背了周禮。有的人則認為這句話是孔子認為用人俑代替活人殉葬也是不仁義的。比如說孟子和朱熹。孟子則認為,孔子是覺得用人俑代替活人殉葬也是不仁義的,更何況是活人。朱熹則認為,西周用草人代替活人殉葬,春秋時期用人俑殉葬,越來越奢侈,孔子說這句話是害怕人殉再次死灰復燃,故而咒罵那些用人俑殉葬之人。

人殉制度在春秋時還有存在,《墨子·節葬》雲:“天子、諸侯殺殉,多者數百,少則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少則數人。”據此,孔子之言極有可能是反對人俑而支援人殉。因為孔子主張“仁”,也不能排除孔子對人殉深惡痛絕,連用人俑作殉葬也要咒罵。目前,後者是主流觀點。筆者也是贊成後者,從考古發掘來看,西周人殉的數量和規模都比較少。比如在河南濬縣、汲縣、輝縣發掘的一百五十個周墓中,僅三座墓中發現共有六個殉葬者。其中在濬縣發掘的衛國公墓其規模與殷王墓相當,但卻無一個人殉葬。除此之外,西周的民本思想已經萌芽,民在西周統治者眼裡的地位比之前高了不知多少,“敬德保民”的思想在周初就已經出現並得到發展。

提到廢除人殉制度,大家首先會想到秦獻公和明英宗廢除人殉。從而產生了一個錯覺,中國絕大多數朝代是沒有人殉的。其實不然,中國古代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尤其是北方蠻族建立的政權。注意筆者這裡是說存在人殉的朝代,而不是時間。

在漢朝時,人殉制基本已經衰弱,但仍然存在。此時的貴族如果利用權力繼續使用人殉會被懲罰,但總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冥頑不化,使用人殉。比如繆王劉元。《漢書·景王十三子傳》中就記載了劉元脅迫奴婢殉葬而被削去封國之事。除漢代以外西晉、隋唐、宋元、明清都有人殉的記載。其中,宋朝受程朱理學影響,殉葬的多是貞潔烈女,在夫君死後選擇赴死。元清是落後的遊牧民族所建立,為什麼會有人殉這就不用多說了。隋唐則是受北方遊牧民族影響太深。明朝存在人殉是最不應該了,只是因為朱元璋個人原因而導致的,不過可喜可賀的是後來被糾正。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什麼說南宋是一個軟弱的朝代,也是一個堅強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