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45年5月9日,納粹德國代表於柏林郊區的卡爾斯霍爾斯特,在美國、蘇聯、英國、法國軍隊統帥面前,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宣告戰敗投降。同月23日,隨著鄧尼茨政府的解散,希特勒苦心經營的納粹德國徹底覆滅。

德國在二戰中戰敗的核心原因,歸根究底其實就是“戰力跟不上野心”。

1940年6月,德軍成功侵佔法國後,整個西歐都落入了納粹德國的控制範圍。隨後,希特勒發動海獅計劃,企圖用強有力的空軍力量一舉擊潰英國,不料反遭壓制,這也是希特勒發動二戰後遭遇的首次失敗。隨後,德軍與英軍展開了長達一年的拉鋸戰。

1941年6月22日,剛剛才在英德對戰中爭取到主動權的德國,又迫不及待地出動550萬大軍,兵分三路攻入蘇聯,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可無論德軍實力有多強,其也無法抵抗英國和蘇聯的兩面夾擊。而隨著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宣佈參戰。納粹德國徹底走向了覆滅之路。

據悉,二戰期間,德國的總兵力高達1700萬人,佔到全國總人口的21.5%。足足485萬士兵戰死沙場,受傷被俘者更是不計其數。到了1945年,德軍的兵力已然不足以和反法西斯同盟軍對戰,只能垂死掙扎。

可事實上,二戰末期,德軍除了在太平洋戰場作戰的部隊之外,在海外多國也都駐紮著大量士兵。包括庫裡蘭集團軍、南斯拉夫E集團、捷克駐軍在內的海外總兵力,合計高達200萬。

尤其是駐紮挪威的40餘萬德軍,其自1940年攻佔挪威、丹麥等北歐國家之後,就幾乎沒有經受過戰火的侵擾,戰鬥力非常可觀。

倘若希特勒將駐紮海外的德軍及時召回,就算不能讓德國反敗為勝,也至少能推遲甚至避免首都柏林被攻佔、希特勒絕望自殺的悲慘下場。

那麼,希特勒為何直到兵敗,也沒有調回駐紮在挪威的軍隊呢?這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

其一。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德軍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的存在,根本不需要調回海外駐軍。然而出色的戰績和爆棚的自信心,也使得希特勒政府忽略掉了許多“禍根”。譬如1940年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德軍放棄乘勝追擊,使得英法30餘萬大軍成功撤離。

德軍接連不斷的決策失誤,變相為敵軍儲存下充足戰力,從而導致自身陷入長期消耗作戰之中。而當反法西斯同盟軍組建完畢,展開全面反擊之時,再想調動海外駐軍回國參戰,已是為時已晚。

其二。德國、挪威、丹麥所處的北歐與英國,成三方包圍北海的形態。倘若將挪威駐軍調回本土,那其勢必會先於北海與英國海軍交戰。

英國海軍成立於1660年,是英國最為古老的軍種,助力英國稱霸世界海洋300多年。二戰爆發之前,英國海軍是全世界唯一一支全球性海軍,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二戰期間,儘管英國海軍力量明顯下滑,但其實力仍舊數一數二,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奇蹟就是一個證明。

所以,駐紮挪威的德軍一旦和英國海軍撞上,就算不全軍覆沒,也會元氣大傷。屆時其再回國參戰,不僅無法提高德軍的戰力,反而會消耗醫療資源拖後腿。

其三。二戰時期,挪威雖然是中立國,但其所處的戰略位置,對德國至關重要。一方面,挪威的納爾維克港一直都是德國海外貿易的關鍵中轉站。尤其是二戰時期,德國從瑞典購買的鐵礦資源,基本都需要由此運回德國。所以,德國必須確保挪威處於其控制範圍之中,以保障用於軍事工業建設的鐵礦資源。

另一方面,以地理位置分析,德國如果沒有佔領挪威、丹麥等國家,那麼其就會受限於英法兩國的海上封鎖線,海軍力量嚴重受限。相反,佔領挪威並建立起海軍基地後,德國海軍就能輕鬆進入北海和大西洋。

其四。挪威除了是二戰德國重要的中轉站之外,還是納粹德國秘密研發原子彈的基地。據悉,早從1941年起,挪威諾爾斯克電氣廠就被德軍重兵把守,專門生產學名為氧化氚的超重水,這是核反應堆的必要原材料。

倘若納粹德國能在二戰期間製造出原子彈,那麼其完全可以輕而易舉摧毀敵軍、扭轉戰局。所以到了二戰末期,德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希特勒更不能放棄原子彈這個最後的機會。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希特勒一直沒有調回駐紮挪威的軍隊。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戰爭是家國要事,《反經》說班師比戰爭“更”危險,其實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