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鶴窩。”

如果是老一輩的人,或許在年輕時期聽說過一句這樣的歌謠。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漫長的民族遷徙史,如果沒有厚厚的家譜進行佐證,或許大家很難知道,先祖究竟來自哪一片地方。而在數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對於如今人口區域的分佈,更是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這正是明代初期發生的洪洞大槐樹移民。

13世紀中後期,隨著起義軍推翻殘暴無道的元朝統治,在中原混戰中,最終由朱元璋笑到了最後,然而留給明朝的,是一片龐大的爛攤子。

曹操曾經在《蒿里行》中形容過戰爭後的慘狀: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而在廣闊的山東、河南河北一代,這首詩再合適不過。因為戰亂,元軍和紅巾軍之間的戰鬥,大多都是“拔其地、屠其城”,著名的揚州城戰役過後,城中竟然只剩下十八戶人家。除此之外還有災難爆發的饑荒,河南"連年水旱,田禾不收”、“濟寧路肥城西黃河氾濫,漂沒民居,百有餘裡”。

正是種種折磨,導致百姓紛紛西逃南遷,中原人數少之又少,而等到朱元璋好不容易恢復一點元氣,結果繼任者朱棣又和建文帝爆發了靖難之戰,再次讓中原生態遭到破壞。《明太祖實錄》還提到,洪武十三年時全國人口上下不過5987萬人,然而山西人口就達到了410萬人,擁擠的土地難以養活如此多的居民,務必會引發社會的動盪,除此之外,那些破壞的地區“人力不至,久致荒蕪”,也必須進行開墾,恢復元氣,因此洪武和永樂兩朝也展開了共計50年的強制性的遷徙運動。

然而相比比較富饒的山西,誰願意跑到百廢待興的荒地上重新來過呢?因此明廷採取的辦法,則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來進行調派。

從山西諸個縣郡遷徙的村民,必須到洪洞縣廣濟寺下辦理遷徙的手續,領取“憑照川資”,再在官兵的護送和監視下搬家,而廣濟寺的那棵大槐樹,也就成為了無數人背井離鄉的見證。

移民的數量批次,也是十分之多,比如“洪武十三年(1380年)5月,山西民為軍者24000餘戶,悉還為民。”“永樂二年(1404年)9月,徙山西太原、平陽、澤、潞、遼、沁、汾一萬戶實北平。”基本上,每隔幾年就要走一批人。

有些依依不捨的親人,在官府的催促下前行,就出現了“爺孃妻子奔走相送,牽衣頓足,攔路哭喊”的情景。

根據統計,明代882個姓氏從大槐樹地下出發,看看有你的家嗎?其中部分姓氏如下圖所示:

截止到如今,洪洞大槐樹超過百萬的移民,廣泛分佈在了30個省市,其中河南123個縣市、河北、北京、天津142個縣市、山東山西213個縣市、江蘇、安徽、兩湖地區316個縣市。在這份榜單的背後,也是先祖們沉重的腳印。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張巡:抵擋安祿山叛軍,為大唐贏得再生機會,卻有個洗不白的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