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十四歲即破武昌,與清兵交戰十數年,素來對清軍將帥諸多蔑視,卻將鮑超、李續賓及李孟群三人譽為生平所欽佩的官軍名將。這三人當中,二李也是命喪英王之手。
二李之中的李孟群,河南固始人。其父李卿谷,官至湖北按察使。在太平天國甲寅四年(1854),武昌被太平天國西征軍攻破時被殺,諡號愍肅。因此李孟群又與一般清軍將帥不同,太平天國與他有殺父之仇。
李孟群從知縣做起,先後在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各省與太平軍交戰,屢挫對手。雖然屬湘軍系統,但因為不是湖南人而被排擠,只得接任安徽布政使,來到安徽戰場,成為陳玉成的對手。
李孟群畫像
此時安徽形勢對清軍相當不利,太平天國戊午八年(1858)七月,廬州(今合肥)被太平軍攻陷,才署理了幾天安徽巡撫的李孟群被褫奪職務,留軍效力。他只得收攏幾千敗兵退守廬州以西的官亭、長城兩鎮一帶。當時皖北一帶赤地千里,李孟群所部飢疲不堪,根本不能作戰。
幾個月後,戊午八年十月七日(11月15日),準備北攻廬州的湘軍悍將李續賓在三河鎮戰役中兵敗被殺,全軍覆滅,李孟群處境更加孤立。
己未九年(1859)初,陳玉成以七萬兵力圍攻長城鎮。李孟群死守十餘日,最終還是在二月二十六日(3月20日)營壘攻破後被俘。
李孟群幕僚中有一位叫葛能達的紹興師爺,因為陳玉成尊重文人,得以在被俘後留在英王府中做文書工作。此人文人脾氣倒是不減,一樣直呼太平軍為“妻孫龜種。”
幾年後,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1861),安慶被湘軍攻破前後,又有一位名叫趙雨村的河南商城人被英王軍隊俘虜,因為有文化,也被留下來在英王府中做事,因而與葛能達相識,兩人甚為投契。
葛能達將親眼目睹的李孟群被俘直至處死的全過程告知趙雨村。趙雨村後來九死一生,逃得性命回鄉,得以把整個過程轉述下來。
李孟群被困之時,曾發十萬火急的求救信給相隔不遠的勝保,但勝保就是不來救援。英王大隊殺到,各隊營官先後投降。僅剩李孟群自帶的一營,也是走投無路,先獻槍炮,次獻長矛短刀,最後獻旗幟號衣。獻完之後,太平軍敬重這位對手,讓他自己騎馬來到太平軍營帳之中,不加束縛。
李孟群見到的並不是英王,而是英王下屬,同時也是堂叔的功天安陳得材。(當時陳玉成還沒有被封為英王,只是前軍主將成天義,但為了描述方便,也不需要太講究。)
英王令陳得材勸李孟群投降,李孟群回答:“勝敗軍家之常,勢已至此,夫復何言!上是青天,下是黃土,中間是良心,務必要說實話。譬如我若將英王活擒,能甘心降我乎?彼能甘心降我,我即降他,萬不宜作違心之論。”
陳得材回覆英王,英王拍案說:“從此不要勸他了。”
太平軍對李孟群的供給,周到至極,李孟群說道:“我已被擒,我有胞弟孟平,務必送歸。”英王即在俘虜中查到此人,送回固始。
陳玉成原意是想李孟群投降,但看到他並沒有降意,到天京面見洪秀全,奏說:“(李孟群)忠臣也,亦節士也,宜全其節。”於是天王下詔正法。
詔書到達廬州,傳旨者對李孟群說:“聽詔旨!”
李孟群連忙問是誰所發詔旨,得知是天王所發,先是破口大罵,罵畢才問何事。
傳旨者說:“請欽差歸天。”
李孟群大笑:“好極。”
上路之前,先吸鴉片煙三口,吸完之後,下令倒水洗臉,穿戴整齊洗完臉,大聲說:“走!”
出門時,太平軍準備了四人大轎,李孟群卻是不坐,信步緩行。此時廬州城內觀看者十餘萬人,行至德勝門,就是行刑之處。
李孟群先問哪一邊是北方(北京方向),向北方叩頭三個。又問哪一邊是西方(家鄉河南固始方向),向西方叩頭四個。叩完,坐在地上大叫:“快些!”
行刑完畢,陳得材買了一副上好棺木,再將首級重新縫好,將棺木屍體運到固始。
李孟群死後,欽差大臣勝保奏報朝廷,稱李孟群“殺賊陣亡”。清廷下詔恢復李孟群官職,撫卹家屬,賜諡號“武愍”。同治元年(1861),再賜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在廬州府為李孟群建立功臣專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