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這一儒家思想的指導下,許多民眾至死都要護住頭髮和身體,做出一系列荒唐行為。
比如,三國名將夏侯惇被高順暗算,一隻眼睛被射傷以後,他沒有將之遺棄,而是高喊著“父精母血不可棄”,然後全部吞下去。
明末清初,清兵在入關的過程中頒佈“剃髮易服”令,很快就遭到手無縛雞之力士紳們的抵抗,提出所謂“髮膚不可辱”,最後釀造出“留髮不留頭”的悲劇。
與這一份堅守相比,封建社會結束以後,國內男性們在百年之間就更換6次髮型,如果真如“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辱”,就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經自殺而亡。那麼,更換了哪些頭式呢?
1.中分發型據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星所流行的“中分發型”,主要是繼承20世紀初期的中國男性頭式風格。如此說來,當時的文化一直被香港民眾延續著,讓新時期的國人還能看到。
那麼,如何斷定中分頭就是那個時候最流行的?各類的影視劇或者照片都能證明那時就流行中分頭。比如,經典的《一步之遙》、《地下交通站》、《上海灘》等,人物的著裝打扮基本都是民國時期的風格。
其中,《一步之遙》給人印象更深刻,姜文所扮演的“馬走日”曾說過一句經典臺詞:“辮子留著,人頭還留著,大清還是大清。沒想到沒了辮子,大清也沒了”。沒了辮子後怎麼辦?人還活著,只能留一箇中分頭。
沒有電影的襯托,著名人物如孫中山、蔡鍔、胡適、魯迅、徐志摩等都留著清晰的中分,匹配上清秀的面孔,看起來英俊十足。有風雨人物走在前頭,後面的人肯定追隨。因此,中分是20世紀初中國男性最流行的頭式。
2.帽子髮型這並不算是一種髮型,當時人們流行將頭髮往後梳,形象模仿偉人。不過,戴帽子的人更多,因此才被稱為“帽子髮型”,它主要流行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國民團結的氛圍空前,所有人都關心著國家大事,都想盡自己一份力為國家做貢獻。在這一情況下,人們響應集體生產號召,用青春熱血灑在事業上。
處於對領袖的敬仰,同時又為遮擋太陽照射。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者,基本上都帶著綠色或者其他顏色的軍帽,不讓自己的頭式表露出來。
對於公幹人員,很多人都喜歡梳向後的頭式,形象清新而明朗,給人以穩重的形象。其實這種頭飾還另有原因,那就是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不用為了頭式而發愁。
3.披頭士髮型改革開放以後,思想、文化等都得到進一步釋放,很多年輕人在接觸外國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地改變自己,嘗試表露出心中的自由和獨立。
為此,短髮不再流行。除公幹人員以外,社會青年們基本上披頭散髮,被稱之為“披頭士”。如今能見到的一些藝術老前輩都喜歡留著一種頭式,比如張紀中等知名導演,如果他不是在做導演,還以為他就是演員。
據說,這種頭式主要是模仿著名的音樂人邁克爾·傑克遜。他是一個時代的音樂代表,讓無數80後和90後的人喜歡,是當時人們的青春記憶。
其實,從表達的內涵來看,人們更希望突破的是一種思想上的束縛,將內心最真實的自我表現出來。在當時,如果留住長頭髮,整天在街上悠哉,很可能被認為是地痞流氓。
由於這一層因素,披頭散髮者要麼被認為是藝術家,要麼就是人們惹不起的“街頭老大”。事實的確如此,港片拍攝的時候,比如電影《古惑仔》系列中的銅鑼灣老大陳浩南就是典型的“披頭士”,讓許多90後模仿。
4.復古中分
進入90年代,頭式很快又更換,很多人剪去影響生產生活和形象的披頭散髮,換之以“復古中分”。對於這一部分的改變,有人認為是歷史之相像,在20世紀初期,人們剪去長辮子以後就留下中分,而到90年代初期,人們再次剪去長頭髮,留下一頭復古中分。
對於這一股潮流,主要是受到港澳影視劇的影響。當時,崛起的梁家輝、周潤發和張國榮等都留有非常明顯的中分,給人以深刻印象。特別是張國榮的頭式,讓無數90後青年嚮往。時至今日,這種頭式依然在流行,與張國榮和四大天王有很大的關係。
與20世紀初期有非常大不同的一點就是,只有90年代的青年們留著一頭式,許多70和80後都喜歡“披頭士”。
5.洗剪吹髮型所謂的“洗剪吹髮型”很難讓人理解和記住,不過說出它的俗名“殺馬特”以後,足以讓人印象深刻。殺馬特是風靡一時的頭式,就像流行的病毒一樣很快在青少年及青年人群中流行,儘管許多學校下禁令,但依然阻擋不了它的發展勢頭。
殺馬特於2006年開始流行,被稱為“髮型史上一次大進步”,不過太深奧,因此讓人看起來無法理解。它與其他頭式相當不同,應該就是本身具有令人迷惑的“殺馬特文化”。
對於這一點,90年代所流行的“復古中分”和更早流行的“披頭士”基本上都不能做到。因此,它的獨特性不言而喻。
殺馬特被認為是一種變種髮型,主要由日本的視覺系文化與歐洲的搖滾系文化相結合,雖然沒有搖滾,但是給人的視覺衝突的確非常明顯。
使用該造型的青年們都是“村裡面最靚的仔”,臉上畫著濃妝、頭式相當誇張,更重要的是五顏六色。為將頭飾固定下來,各種各樣的髮膠都被用上,生產商甚至為此而對髮膠進行改革和批次生產,可謂是促進了其他行業的發展。
此外,沒有上學的都會打上耳釘,於脖子或身上紋不知如何稱謂的紋身;衣服著裝相當奇怪,有的是破爛不堪,有的是在衣服上掛滿各種鐵釘。對於這些,衣服生產商都在積極地改變。
所以,殺馬特才是最進步的一種頭式。在消失以前,據說他們還有一個10年的約定,聲稱“會凱旋而歸”。不過,10年之期已經過去,依然沒有見到當年的殺馬特。
6.奶油髮型殺馬特髮型是繼“帽子髮型”後流行時間最長的一個,共被人們追捧長達10年,如今的許多頭式都能見到其發展過的痕跡,如“黃頭髮”、“奇裝異服”等。
不過,到2016年,男性們的頭髮出現一次根本性的變革,直接將殺馬特拋棄,新的頭式被稱為“奶油髮型”。這種頭式的特點是兩邊鬢角和後頭剷平,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乃至是社會部分人員最為流行。
它主要受到日本和韓國文化的影響,男性趨向於女性化,在自己的臉上塗胭脂,將自己看起來像奶油一樣。因此,才獲得“奶油髮型”的稱號。
總結其實,“奶油髮型”只是非常短暫的一種頭式,在國內流行一小段時間後,很快就縮減到學生人群中,其他社會人群則改變很快,有的是留有卡尺式,看起來比較像“勞改”人員。不過,一個人的成熟程度與頭髮有關係。
有的人是頭髮變得越來越短,說明越來越成熟。而有的則比較固執,會將滿頭頭髮留下來(不是披頭士),看起來像是沒有修理過一樣。這一型別的男性比較固執與偏執,不過遭遇某種經歷以後,頭式也會發生改變。總而言之,進入2016年之後,男性的頭飾已經多元化,不僅僅只是“奶油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