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沽口炮臺是中國近代史上兩座重要的海防屏障之一。 這座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的炮臺,有京津門戶、海陸咽喉之稱,是從海上進京的唯一門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軍先後開展了三次抵禦英法聯軍侵略的大沽之戰。在戰爭中,中國人民英勇抗敵,給予侵略者沉重的打擊。特別是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中,清軍創造了中國近代史上少有的海防作戰勝利。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相繼侵入中國,進行經濟掠奪。它們不滿足已經取得的特權和利益,為了攫取在華更大利益,英法聯軍曾3次挑起了大沽之戰。

1858年4月,英法聯軍2700餘人、艦船26艘到達大沽口外,向清政府提出無理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絕後, 惱羞成怒的英法聯軍挑起了第一次大沽之戰。

5月20日,敵人軍艦分成兩隊衝向大沽炮臺,憑藉大口徑火炮,對大沽口南、北炮臺同時發起攻擊。在猛烈的炮火中,我駐守各炮臺的清軍奮起還擊,與敵鏖戰。由於我清軍岸炮不能自由移動,難以對敵進行有效攻擊。

而大沽口炮臺在敵艦的猛攻下,遭受了重大的破壞。在這危急時刻,直隸總督譚廷襄、直隸布政使錢忻帶頭逃跑。大沽口炮臺孤立無援,英法聯軍用兩小時就擊潰了清軍並摧毀了大沽炮臺,大沽炮臺失陷。

在第一次大沽口之戰失利後,為防英法再次入侵,清政府在戰後重新整修炮臺,並命令名將僧格林沁鎮守大沽口。僧格林沁是蒙古族人,善於騎射,武藝高強的他,深得清廷的信任,他曾率領蒙古騎兵擊敗太平軍,生擒林鳳祥、李開芳。

當僧格林沁受命主管大沽口防務之後,他積極在大沽口重建防禦系統,在南北兩岸各建炮臺3座,共安火炮60門,並在天津以南15公里處的雙港修築13座小炮臺,駐兵把守。此外,僧格林沁還在海河口設定了三道攔河鐵鏈,以遲滯聯軍軍艦進入海河。

1859年,英法聯軍率艦隊到大沽口外,蠻橫堅持從大沽口武裝護送公使進京換約,遭到清政府拒絕後,英法聯軍艦艇闖入海口,挑起第二次大沽口海戰。此時的英法聯軍根本沒把清朝放在眼裡,認為清廷不敢一戰。

6月25日,趾高氣昂的英軍司令賀布率12艘軍艦(英國淺水蒸汽炮艦11艘,法國淺水蒸汽炮艦1艘)向大沽口海河入海口駛去,企圖拆除攔河鐵鏈等障礙物,從而佔領炮臺。

而清軍則堅守炮臺不發一炮,耐心等待戰機。這讓賀布不知清軍虛實,以為清軍不敢一戰,不足為患。整整一個上午,英法艦艇都在拆除障礙物,最終才抵達了河口主要攔阻線。由於此時海水開始退潮,有兩艘炮艇未經開戰就擱淺在了淺灘上。這對於大沽口守軍而言,簡直就是天賜良機!

下午兩點半左右,英法艦隊開始進攻,清軍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開始發炮反擊,戰鬥異常激烈。

在激戰中,英法聯軍戰艦在河道中擠成一團,無法前進,也無法撤退。而炮臺清軍則集中火力攻擊聯軍旗艦“鴿鳥”號,在密集的炮擊中,敵指揮官賀布亦受傷,改乘“鸕鷀”號繼續指揮戰鬥。

由於大沽口炮臺所在的白河河口水位很淺,作為參戰旗艦“鴴鳥”號炮艇,在英法聯合艦隊裡是噸位最小的。據英方史料記載,大沽口南炮臺開出的第一炮極為精準,不偏不斜打中了“鴴鳥”號艦長——威廉·赫克託·拉森中尉。拉森中尉當場死亡!

激戰至下午16時,英法聯軍艦艇幾乎全部被擊傷,有的甚至被擊沉。看到軍艦作戰不利,英法聯軍不甘心失敗,派出將近1000餘名海軍陸戰隊,企圖從南岸強行登陸,奪取炮臺。

僧格林沁急調精兵前往阻擊,北岸炮臺亦發炮支援。聯軍登陸部隊在我軍炮火下損失慘重,奪取炮臺以徹底失敗而告終。激戰至26日凌晨,英法聯軍徹底失敗,賀布豎白旗狼狽逃竄,潰逃到杭州灣去了。

在此戰中,清軍以32人傷亡,炮臺輕度受損的代價。取得了斃敵93人,傷敵355人,擊沉敵艦4艘的輝煌勝利。侵略分子不得不承認“這確是一次可怕的慘敗”。這次戰役的勝利使得清軍計程車氣大振,這是僧格林沁自剿滅太平天國北伐軍之後,又一次取得的顯赫戰功。這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軍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

1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盜墓賊如何找到古墓入口?學會了就是摸金校尉,聽聲音最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