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後,日本透過一系列變革,國家實力日益強盛。與日本資本主義同時興盛的還有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財閥,另外古河,淺野,川崎等財閥實力也不容小覷。
1900年,在伊藤博文糾合了各個政治派別成立立憲政友會,得到了三井,安田,渋沢等大財閥的支援。“政友會”這個日式叫法聽起來像某個朋友圈,其實是日本政黨。成立之後的將近40年裡,在日本近代政治史上佔據了重要地位。除了伊藤博文外,還有這個政黨還出現了西園寺公望、原敬、高橋是清,田中義一,犬養毅等內閣。這個政黨可以說是當時日本最大的政黨,代表了大資本家大財閥的利益。
伊藤博文
隨著時代變化,政友會支援力量發生了變化,1927年日本成立了民政黨。政友會的方針是積極財政和強硬外交,民政黨的方針是緊縮財政和協調外交。但是不管是哪個政黨執政,行使的和代表的都是資產階級那一套,代表的都不是平民百姓的利益。
1919年8月1日,日本第一個法西斯組織猶存社成立,派大川周明專程到上海尋找北一輝。兩人長談兩天一夜,大川攜《日本改造法案大綱》已完成了前七章回日,次年,北一輝回日,參與猶存社。大綱在日本學生和青年軍官中產生影響。
下面簡單介紹下大川周明和北一輝。
大川周明(1886年12月6日—1957年12月24日),日本極端民族主義者,大亞細亞主義作家,日本法西斯主義在思想界的代表人物,被稱為“日本法西斯主義之父”。
關於大川周明的出版物
北一輝是日本最著名的法西斯主義理論家,他崇尚暴力,鼓吹戰爭萬能,宣揚國土狹小的國家對外擴張是合理的,極力為日本的侵略政策製造理論根據。他還宣稱,日本應當打敗英美俄中等國,締建一個龐大的世界帝國。北一輝的法西斯思想理論是日本對外擴張,特別是擴大對中國的侵略的直接理論依據。
北一輝
1921年9月28日,受北一輝思想影響的朝日平吾刺殺了日本四大財閥之一的安田財閥首腦善次郎。朝日平吾生活貧困,先後進入早稻田大學和日本大學學習,都因交不起學費而未能完成學業。後從事貧民救濟等社會運動,幾次企圖組織社團以改變社會,都因缺乏資金而失敗。他遍訪資本家募集資金,全抱冷淡態度,他因此決定“誅殺一、二彼等奸富的代表人物,使其反省悔悟”。他自殺後留下的文章中表示,無政府主義或者共產主義與自己是不相容的,能夠取得共鳴的是國家社會主義。他崇拜天皇,強調君側的財閥、政黨和政府隔離了天皇和臣民。他號召進行大正威信實行土地國有,救濟自耕農等,內容與北一輝思想如出一轍。日本輿論普遍同情刺殺者朝日平吾。
安田財閥首腦安田善次郎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由於歐洲經濟復甦以及,日本受惠於戰時的高出口的好日子一下子沒了,日本國內市場本來就小,大量的生產過剩。兩年後的1920年東京大阪股市暴跌,引起經濟恐慌。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1929年美國引起的世界經濟危機於1930年波及日本。由於日本黃金解禁以及緊縮政策,造成股價和物價暴跌,生產降低,失業增加,國際收支惡化。尤其是生絲和綿絲為主的農產品物價暴跌給農村造成了巨大打擊。日本東北地區(青森縣、巖手縣、宮城縣、秋田縣、山形縣和福島縣)陷入饑荒,居民以野草充飢,賣兒鬻女,農村的小學老師也發不出工資。
三菱和三井等日本財閥不顧百姓死活,囤貨居奇,推波助瀾。經濟危機時刻,百姓苦不堪言,大財閥卻大發橫財。這加劇了日本社會的矛盾。在這種矛盾下,北一輝和大川周明等思想受到日本平民甚至日本右翼軍人熱捧,改造日本國家政治體制的呼聲日益高漲。
日蓮宗僧侶井上日召在日本經濟危機下蠱惑民心,深受小學老師和農村青年支援,召集人馬後組成狂熱的右翼團體,提出“一人一殺主義”,企圖暗殺政經界要人高官改革日本國家體制。井上日召影響了日本1932年的“五一五事件”。“五一五事件”是發生於1932年(昭和7年)5月15日,由日本海軍基層軍官發動的流產政變(下文會繼續解讀)。同時參與政變者還有日本陸軍候補生與血盟團事件的殘存分子。1932年3月,血盟團事件爆發,井上的人馬原本預定大規模刺殺二十個目標人物,不過最後只刺殺了前任的財務大臣兼立憲民政黨黨魁井上準之助,以及三井集團的局長團琢磨。
井上日召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經濟危機一直持續到1932年,直到“滿洲事變”由於軍需才結束。
再說說滿洲。
日俄戰爭後,日本獲得了中國東北部分權益,但是並不穩定。不聽話的奉系軍閥張作霖被炸死後,他兒子張學良於1928年提出“東北易幟”,宣佈服從國民政府。中國抗日運動高漲,以中國東北為主全國各地爆發有組織地抵制日貨運動,並且中國另建鐵路,造成日本滿洲鐵路虧損,嚴重影響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利益。不僅如此,中國東北各地有驅逐日本權益恢復中華主權的跡象。
東北易幟
1931年6月,日本民政黨若槻禮次郎內閣(第二次)成立,日本外交部長是幣原喜重郎,這個內閣雖然和中國進行了若干談判,但是在各種問題前沒有進展,這引起了日本關東軍的不滿,指責幣原喜重郎軟弱,主張以軍事行動讓滿洲從中國分離出來。1931年7月到8月,發生萬寶山事件。該事件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由日本在吉林省萬寶山村策劃的一起引發中國與朝鮮間衝突,為發動侵佔東北三省的戰爭製造輿論的事件。接著1931年9月18日,發生了“九一八事變”(又稱“柳條湖事變”)。該事件雖然是日本關東軍參謀板垣徵四郎和石原莞爾蓄意製造的事端,但是卻汙衊中國東北軍,接著日本炮轟瀋陽北大營,次日,日軍侵佔瀋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至此,佔領中國東北的行動,日本稱“滿洲事變”。滿洲事變中,日本右翼軍部進一步抬頭,不受控制。
1932年2月,剛佔領完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為了減少國際上的反對,3月拉末代皇帝溥儀到東北,建立了日本的傀儡國家“滿洲國”。對此,日本犬養毅內閣態度不明,1932年5月15日,爆發“五一五事件”,犬養毅被殺。“五一五事件”雖然政變未遂,但是影響深遠。事件後,陸軍甚至反對政黨內閣的存在,政黨政治家受到極大衝擊。西政壇元老西園寺不得不和陸軍妥協,推薦海軍大將齋藤實為首相。政黨政治弱化,日本右翼軍部進一步抬頭,日本逐步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二六事件
日本之所以走向軍國主義和對外戰爭的道路,總結原因如下:
一:綜上所述,日本國內經濟體制的原因,加上經濟危機的打擊,深受天皇深化教育毒害的日本大眾對社會和經濟狀況不滿,有天皇執政建立平等社會的訴求。加上日本右翼團體的蠱惑,日本集體走向右翼抬頭道路。輿論和社會民眾的支援,日本軍官的一系列政變,導致了日本走向了法西斯主義的不歸路。
二:為了解決日本國內經濟危機,為了整合複雜的日本政壇&軍部&財閥之間的各個利益,日本決定透過戰爭來轉移矛盾。
三:日本實際統治者昭和天皇裕仁生在明治維新後國力上升時期的1901年,裕仁從小就被有意識地培養尚武的性格。其剛剛出生70天,就被寄養在了海軍中將川村純義的家裡長達四年。6歲的時候,裕仁進入了“皇室”學習院,而他的院長則是日俄戰爭中的“肉彈將軍”乃木希典陸軍大將。 明治天皇親自指示乃木要努力將裕仁培養為“質實剛健”之輩。如此教育之下,裕仁自小就被種下了崇尚武力的禍根,而且自己也對乃木極為尊敬,總是稱其為“院長閣下”。大概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裕仁開始向他的祖父明治天皇看齊。1926年他登基後(年號昭和),日本國家力量繼續上升,直至1945年前,日本對外戰爭幾乎沒有失敗,這也讓他相信日本即使走向全民走向軍國主義也無妨,他盲目自信日本戰無不勝。在他的授意和默許下,1937年7月,中日全面戰爭開始,日本很快吞併了大部分東亞地區。1938年11月日本政府提出“大東亞共榮圈”。1940年日本為了開啟被英美孤立的局面,保住東亞利益,在裕仁的批准下,東條英機與納粹德國希特勒、義大利墨索里尼結成法西斯主義軸心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戰爭,侵略中國等國家。可以說裕仁天皇才是戰爭的罪魁禍首。
1938年裕仁視察軍隊
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 10月第2次近衛文磨內閣,推進了新體制運動。至此日本結束兩黨政治,為了戰爭,糾合各方力量,成立一國一黨體制。至此日本舉國一致做好了對外戰爭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