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如果東漢末年就出有周璇,如果漢獻帝的一生是一部劇集,那麼“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絕對是漢獻帝劉協的片頭曲。

如果讓給劉協加置一個關鍵詞,那麼我想應該是“悲情”。

陳留王時代

演義中的劉協為靈帝所鍾愛,雖不是嫡子,在德行以及修養上都遠勝他的兄弟——何皇后之子劉辯。

這不難理解。劉協的母親是王美人,是五官中郎將的孫女,也算是出身於名門世家,在那個講究出身的年代,這是一個加分項。反觀他的嫡子兄弟劉辯,母親何皇后是屠夫出身,完全沒有可比性。

也許是血液裡就流淌著“劣根性”,劉辯並沒有流露出普世意義上的國君氣度,加上從小並沒有養在宮中,教育程度也不能與劉協相比,根據書中寥寥記載可以推斷出其舉止輕浮,言談無物。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老皇帝喜歡劉協也合情合理。無奈外戚勢力龐大,臨死前還是沒能將心愛的兒子扶正,於是劉辯繼位,史稱少帝。劉協被封為陳留王。

站在上帝視角,這個結局對劉協而言無疑是好的,因為東漢末年後面那點事,我們都知道了,皇帝並不是個容易的差事,更何況是亡國之君。

取代少帝的獻帝

可隨著董卓登上歷史的舞臺,劉協註定不能獨善其身。

公元189年,董卓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史稱漢獻帝。那一年,劉協年僅8歲,從此開啟了“傀儡”的一生。

8歲的孩子再聰明也只是孩子,加上生母王美人早在產子當年便被何皇后謀殺,劉協幾乎沒有孃家人的力量可以倚仗,國家大事成了董卓的一言堂。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與司隸校尉黃琬、僕射士孫瑞、中郎將呂布密謀刺殺董卓。董卓伏誅後,朝政大權落入王允之手。劉協依舊是傀儡。

好景不長,同年,董卓餘黨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長安,王允身死,作為一個傀儡,對劉協而言其實沒有太多變化,只是木偶的提線人再次變更。

公元195年,李傕殺樊稠,與郭汜在長安城中各自擁兵相攻。為了爭得政治上的主動權,郭汜陰謀將劉協劫持到自己的軍營,不料訊息走漏,李傕搶先為之。李郭二人互攻數月,長安城生靈塗炭,幾乎成為一片廢墟。

脅天子以令諸侯

漢獻帝劉協也正式開啟了一場浪跡天涯的流亡生活。後來,劉協在楊奉、董承等人的護衛下,擺脫了李、郭的控制,逃往弘農,進駐安邑,在定都安邑還是回洛陽的問題上,楊,董二人又發生矛盾。總之,流亡的日子裡,尊嚴是沒有的,甚至能不能吃飽飯都是個問題。直到公元196年,漢獻帝終於還是回到了洛陽。不多時,時任兗州刺史的曹操奉率軍前來奉迎,並帶來了糧食和肉類進獻。

雖然新三國不斷被詬病,但裡面有個橋段改編得特別有代入感——當曹操將一碗肉湯獻給劉協時,劉協熱淚盈眶的說:“朕已經半年多沒食過肉味了。”

那一刻,飽嘗人間冷暖的劉協,認定了曹操是個忠臣,是可以依靠的人。但事實是,曹操也有自己的盤算,畢竟自己在洛陽沒什麼底子,於是奉迎天子的曹操沒多久就遷都許昌了,曹操在這裡如魚得水,改年號為建安,總攬中央大權。

但對劉協而言,離開了熟悉的故土洛陽,從此這一生便都是流浪。

風雲詭譎的變幻告訴劉協,在政治方面,他缺乏經驗,在看人方面,他同樣沒有經驗,又或者這麼說吧,聰慧如劉協,還是太年輕了,他不懂人性的複雜。如果說之前的流亡是身體上的,曹操掌權後,劉協才真正開啟一場心靈上的更大的流亡。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獲得官渡之勝後,他膨脹了。如果說曾經的曹操還殘存一點興復漢室的熱血,在官渡之戰後,已經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

微乎其微的反擊

公元200年,在旁人看來懦弱的漢獻帝開始了第一次反擊。“衣帶詔”事件爆發,被聞風而來的曹操扼殺,國舅董承一干人等被殺,就連身懷六甲的董貴妃也不能倖免。

公元214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誅殺曹操的密謀敗露。事敗後的伏皇后被華歆從宮中拖出。她披頭散髮、赤腳走出,向劉協哭訴求救,劉協無奈地說:“我命亦不知在何時也!”

兩次反擊,每次都有女人擋在劉協前面。劉協什麼也做不了,事實上,面對事敗,他也沒有能力做任何事。

公元215年,曹操威逼劉協立其女為皇后。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而這一次,依然有個女人擋在劉協前面,而這個女人,就是曹丕的姐姐,在曹操脅迫下被立為皇后的曹氏。他痛斥曹丕狼子野心,然而對於已經下定決心代漢的曹丕而言,親姐的幾句咒罵壓根不痛不癢。

一輩子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的劉協,卻又是幸運的,活在女人背後,或者這麼說:總有紅顏願意為他承擔起搖搖欲墜即將坍塌的大漢帝國,即便是代價是身死,即便代價是滅族。

最不像亡國之君的皇帝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不勝列舉,但有兩個人讓我覺得特別惋惜,一個是崇禎,一個就是漢獻帝,因為他們怎麼看都不像顛覆帝業的終結者。以獻帝為例,沒有窮兵黷武,沒有好大喜功,也沒有荒淫無道。至少,站在個體的角度而言,他們沒有輸給自己,卻被歷史的滾滾長河淹沒,何其無奈。

我常想,如果把這兩個皇帝放在一個朝代的中段,他們能不能擔負起中興的責任不好說,但是作為守國之君,大概還是能交出滿意答卷的。而關於漢獻帝劉協,書中有兩個記載,讓我覺得這個人還頗有帝王之範。

一,靈帝死後,宦官和朝臣爭鬥進入白熱化。落敗的宦官見宮鬥不成,便挾持

時任少帝劉辯和當時還是陳留王的劉協逃竄,迎面遇上董卓率領的三千隴西鐵騎奔騰而來。養尊處優,又都是倆孩子,慌亂也是人之常情。劉辯那時就哆哆嗦嗦,說不出完整的話來。

但是我們再看看劉協,他比劉辯還小好幾歲,勒馬向前,叱曰:“來者何人?”董卓自報家門後,劉協依舊沒有半點畏懼,凌厲反問:“汝來保駕耶,汝來劫駕耶?”當著這麼多人,董卓只能說保駕。劉協不依不饒:“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幾句話就說的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董卓“慌忙下馬,拜於道左。”

世人都說劉協懦弱,但是你看他身上的這股貴氣,這種出自於帝王之家的膽魄,其實從小就自帶,只是後來經歷了太多人間冷暖,有些難能可貴的本色褪去了。

二,公元194年,在天災人禍的摧殘下,長安城中餓殍滿地,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劉協命令屬下開倉濟民,但仍有很多百姓餓死。劉協懷疑屬下侵佔公糧,於是派人取米、豆等糧食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出兩盆粥,結果坐實了屬下確實剋扣了賑災所用的糧食。這件事的結果是舞弊的官員遭到責打,而饑民也得到救濟。

關於漢獻帝理政的記錄,實在不多,但這一條卻讓我看到了這個年輕人的仁慈、機智、仔細、果斷以及賞罰分明。這樣的人,放在稍好一點的時代背景裡,怎麼也看不出會是個亡國之君。

東漢文學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評獻帝:“陛下天地之大德,聽納大臣,扶飾文學。”

東晉文學家袁崧評獻帝:“觀其天性慈愛,弱而神惠,若輔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

就連袁術也曾說過:“聖主聰叡,有周成之質。”

從這些評價裡不難推斷出劉協至少也是個天性仁厚,德才兼備的人。很可惜,在歷史的面前,個人的努力都是渺小的,即便是“天子”,面對時代的洪流,也只能俯首稱臣。

曹魏代漢

延續了407年的大漢王朝在風雨飄搖中走向了落幕。漢獻帝何其敏感,他早就意識到了,然而卻回天乏術。公元220年,劉協告祭祖廟,禪位於曹丕,被貶為于山陽公。

天涯浪子如浮萍般飄零、動盪、憂憤以及無可奈何的日子到頭了。經歷了人心叵測、世態炎涼、沒有大起卻一直在大落的人生後,劉協頓悟了。卸下“皇帝”的頭銜,他訪貧問苦,懸壺濟世,深入民間,為百姓看病,對於支付不起醫藥費的貧苦大眾,還減免費用,受到的百姓的愛戴,在民間流傳下許多佳話。

可惜,醫者不自醫。救得了人命,卻對病入膏肓的大漢王朝無計可施。這就是劉協的命。公元234年,劉協壽終正寢,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親自哭祭,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劉協的一生,半生流浪,憂過、痛過、怕過也反擊過,但終歸塵歸塵,土歸土。

這部以劉協為主角的劇集落幕,片尾曲是張惠妹的《解脫》。是的,此時此刻,劉協終於獲得了個體意義上的最好的解脫。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最具爭議的“文正公”曹振鏞,並不是“多磕頭,少說話”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