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對於商鞅變法,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各式各樣的教科書上也有對商鞅變法不吝讚賞的語句,商鞅變法已經成為了強國的標籤。

但是,最近出現了不少新觀點,認為商鞅變法其實只是錦上添花,給秦國統一天下的實力和機會,如果沒有商鞅變法,秦國同樣也能成為戰國時期的強國。

我也在不少地方看到,很多人認為,是某部我們很熟知的電視劇中,老秦人的崛起之路給我們樹立了秦國在商鞅變法前很弱的形象。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當然要從秦孝公時代之前來分析這個問題,秦孝公時代之前的秦國真的算是一流強國嗎?

我們可以先看看春秋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時候:秦穆公時代。

我們都知道,春秋五霸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之中就包含著秦穆公,說明秦穆公在春秋時期還是擁有一定的政治話語權。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一點,秦穆公終其一生都在和幾代晉國的君主鬥智鬥勇,終秦穆公一生,秦國都沒有機會能夠有足夠的能力東進,畢竟一個強大的晉國阻擋在秦國面前。

再加上地處西陲,遠離中原,秦國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外交,充其量也只能是春秋時期的二流國家,畢竟春秋時期的大舞臺還是在晉,楚之間的。

那進入戰國時代,三家分晉了之後呢?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那商鞅變法前的秦國又是怎樣一副圖景呢?

在戰國初期,魏國在三家分晉中,收下了晉國在河東的土地,而河西的土地則是由魏國,秦國各拿一半。

而魏國作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很快就發起了對秦國河西之地的戰爭。

繁龐之戰,魏軍以極大的代價攻克河西重鎮繁龐,也付出不亞於秦軍傷亡的代價。

同時,在三年內,魏國甚至完成了晉國也未能完成的偉業,將黃河天塹變成魏人的內陸河,在此後,秦國徹底丟失了河西之地。

而秦軍又是何時發起收復河西之地的關鍵戰爭呢?

關鍵時段是公元前366年至公元前330年,在這36年間,秦國發動了數次大規模戰爭,最終才能夠收復河西之地。

而收復河西之地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魏國的衰落,馬陵之戰和桂陵之戰,魏國連續敗給齊國,魏國的綜合實力有了很大的下滑。

而第二個重要的原因則就是商鞅變法,如果不是商鞅變法,秦國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可以完全收復河西之地,而如果沒有收復河西之地,秦國就會永遠被堵死在函谷關以內,坐以待斃。

而在戰國初期,秦國在國力上勉強算是二流強國,而在外交政治地位上則是徹頭徹尾的末流。

商鞅變法並不只是極大地增強了秦軍的戰鬥力,同時極大地提高了秦國的農業上發展水平,在戰國時期,農業加軍事就是代表著國家的核心綜合國力。

所以我們可以說,如果沒有商鞅變法,秦國或許就真的面臨著亡國的風險,就算不亡國,也將被永遠壓在函谷關內,慢性死亡。

1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戰日本南進原因分析(作者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