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45年初,二戰歐洲戰場進入倒計時。英美盟軍已經掌握了西歐地區的制空權,第三帝國的防空體系恰如赫爾曼•戈林的牛皮海口一般被戳得千瘡百孔。隨著P-51“野馬”戰鬥機的服役和盟軍地面部隊的快速推進,英美轟炸機群可以得到全程護航,如入無人之境般將一座座德國城鎮變成廢墟,而德國空軍戰鬥機部隊在1945年元旦得不償失的“底板”行動中拼掉了最後一點本錢,再也沒有能力阻止盟軍的空中攻勢,只有憑藉少量噴氣式戰鬥機和王牌飛行員做絕望的掙扎。然而,即使在穩操勝券的情況下,盟國空軍也難免有馬失前蹄的時候,1945年2月在挪威費爾德峽灣上空爆發的激烈空戰就是一例,參戰的英國皇家空軍部隊後來將這場戰鬥形容為“黑色星期五”!

最後的生命線

1944年底,隨著盟軍在西北歐戰場的節節勝利,德國艦船的活動範圍被限制在挪威水域和波羅的海。在戰爭後期,駐守挪威的德軍部隊仍達30萬之眾,是最後一個保持完整的德軍重兵集團,而挪威駐軍的補給主要依靠海運,同時以納爾維克為起點的鐵礦石運輸線仍舊是第三帝國戰爭機器苟延殘喘的命脈。

為了切斷德國最後的海上生命線,英國皇家空軍海岸司令部於1944年9、10月間將7個執行反艦船任務的飛行中隊由英格蘭東部調往蘇格蘭北部,分別進駐班弗和達拉奇兩處基地,加強對挪威近海德軍艦船的打擊力度。駐班弗的3箇中隊裝備“蚊”式戰鬥機,編為班弗聯隊,駐達拉奇的4箇中隊裝備“英俊戰士”戰鬥機,編為達拉奇聯隊。值得一提的是,達拉奇聯隊是一支純粹的多國部隊,第144、404、455、489中隊分別來自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充分展示了英聯邦國家的戰時團結。這些部隊中有很多老練飛行員,已經在北海和地中海的對海作戰中積累了豐富經驗。

在班弗和達拉奇聯隊抵達後,英軍飛機在北起特隆赫姆,南至斯卡格拉克海峽的挪威南部海岸線上展開持續密集的巡邏行動,迫使德軍艦船隻能晝伏夜行,白天潛伏在深入內陸的峽灣中躲避空襲,夜晚沿海岸航行。針對德軍的行動模式和挪威海岸蜿蜒曲折、峽灣眾多的特點,英軍發展出一種觸角戰術,從主力編隊中分出兩架飛機由最富經驗的飛行員駕駛,深入峽灣進行偵察,搜尋躲藏的目標並引導主力發起攻擊。在每次巡邏行動中,英軍還會派出“野馬”戰鬥機進行護航,防止德國空軍的干擾,同時還有“沃裡克”海空搜救飛機伴隨行動,營救失事飛機的機組成員。由於大部分“野馬”要為空襲德國的轟炸機編隊護航,海岸司令部只有一箇中隊的“野馬”可用於挪威方面。

當然,德國人也不是被動挨打,為了確保挪威海域的航運安全,德軍採取措施強化對空防禦,在峽灣錨地附近部署高炮陣地和防空船,同時德國空軍也想方設法調集飛機提供空中掩護,到1945年3月德軍在特隆赫姆以南的10~12座機場部署了85架單發戰鬥機和45架雙發戰鬥機,主力是長期在北歐作戰的第5戰鬥機聯隊(JG 5)。從1944年12月開始,英軍的海岸巡邏行動屢屢遭遇德軍戰鬥機的對抗,出擊規模最多時可達30架,雙方互有損傷,比如1945年1月15日班弗聯隊空襲萊爾維克時就遭到JG 5聯隊第3大隊30架Fw 190的攔截,被擊落5架“蚊”式,德軍也損失5架飛機。

峽灣過客匆匆

在1942年到1944年間,為了阻止英美透過北極航線為蘇聯提供援助,德國海軍將大部分主戰艦艇集結在挪威北部,威脅北極航線。經過兩年有餘的交鋒,德軍戰艦沉的沉,傷的傷,殘餘艦艇也陸續調回德國本土,到1945年初時僅有Z-33號驅逐艦還留在挪威北部,該艦也於1945年2月5日奉命啟航,沿挪威海岸南下,前往波羅的海。

Z-33號驅逐艦屬於戰時建造的1936A型驅逐艦的第二批次,根據1940年4月納爾維克海戰的經驗重點強化了艦炮火力,主炮由127毫米升級為150毫米,因此也被稱為納爾維克型驅逐艦。Z-33於1940年12月22日在不萊梅的威悉船廠開工,1941年9月15日下水,1943年2月6日服役,標準排水量2700噸,滿載排水量3750噸,主力功率70000馬力,航速36節。Z-33裝備5門TbtsK C/36型150毫米艦炮,2門置於艦首的雙聯裝炮塔內,3門安裝在後部上層建築前後的單裝炮罩內,最大射程可達21950米,但射速僅為7~8發/分,另有2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針對空中威脅,Z-33配備2座Flak M42型雙聯裝37毫米高射炮,效能優於早期使用的SK/C 30型37毫米炮,另有2座四聯裝和2座單裝20毫米機關炮。

Z-33於1943年7月開赴挪威前線,先後參加了德軍對斯匹茨卑爾根群島的襲擊行動和北角海戰,之後在護航、佈雷、防空等任務中度過1944年,於1945年2月奉調回國。Z-33原計劃在卑爾根與Z-31會合,結伴返航,但在2月7日於布魯福峽灣不慎擱淺,左側螺旋槳和推進軸損壞,兩臺主機也受損失靈,喪失航行能力,只能由2艘拖船拖航,前往特隆赫姆接受維修,在途中於2月9日拂曉進入費爾德峽灣停泊。

費爾德峽灣是挪威西南海岸韋斯特蘭郡北部的一條小峽灣,全長36公里,最寬處僅有2公里,峽灣水道曲折,兩岸是連綿起伏的山巒,海拔在數百米到一千米不等,多陡岸峭壁,十分利於艦船隱蔽。正值隆冬時節,海岸山峰白雪皚皚,峽灣水域大多封凍,德軍艦船使用艦炮將冰層轟碎,開闢合適的泊位,同時散佈在海面的破碎浮冰也為艦船提供了背景偽裝。為了保護Z-33安全度過危險的白天,德軍在費爾德峽灣部署了1艘掃雷艦和2艘防空船,會同岸上高炮陣地共同抵禦空襲。在費爾德峽灣以南105公里的赫爾德拉機場駐有JG 5聯隊的第9、12中隊,裝備Fw 190戰鬥機,為峽灣提供空中掩護,第12中隊長魯迪•林茨中尉是一位擁有69架戰績的王牌飛行員,在1945年元旦剛被授予金質德意志十字獎章。

戰艦還是商船

2月9日清晨,第489中隊的2架“英俊戰士”從達拉奇起飛執行早間例行偵察任務,它們橫穿北海,在看到挪威海岸線後折向北面飛行,仔細搜尋每一條峽灣。紐西蘭飛行員首先在斯通峽灣發現一艘1500噸的貨船,之後飛臨費爾德峽灣,當Z-33及其護航艦艇進入視野,飛行員頓時腎上腺素激升,在戰爭後期德國海軍還能作戰的水面戰艦已經寥寥無幾,這艘驅逐艦在他們眼中就像奇珍異獸般稀有,一個充滿誘惑力的獵物!飛行員激動地記錄了目標方位後繼續偵察,又在克雷芒厄附近的錨地尋獲了5艘大型運輸船、2艘掃雷艦和1艘防空船。儘管紐西蘭人為自己的發現感到驚喜,實際上盟軍高層早已透過“超級機密”掌握了Z-33的大致行蹤。

在接到早間偵察報告後,達拉奇聯隊首先要選定優先攻擊的目標。從德軍艦船所處位置和戰術價值考慮,位於克雷芒厄的運輸船隊更易於攻擊,也更為重要,畢竟在目前的戰局形勢下,一艘孤零零的德軍驅逐艦已經很難掀起什麼風浪,而那些運輸船上很可能裝載著給養物資,將其擊沉將削弱挪威德軍的補給能力。不過,海岸司令部雖然屬於皇家空軍,但在作戰上受到英國海軍部的節制,而在皇家海軍的指導原則是軍艦的優先度高於運輸船,於是達拉奇聯隊將Z-33列為當日作戰的頭號目標,儘管其防禦更強且位置不利於空中攻擊。

皇家空軍第18大隊參謀傑克•達文波特中校負責擬定攻擊計劃,根據觸角戰術的模式先派出2架飛機深入峽灣,精確鎖定目標位置,主力編隊先向東飛越錨地,之後調頭向西發起攻擊,在目標逃往外海前將其擊沉!達文波特力圖儘可能地減少損失,但是峽灣的狹窄地形和錨地的防空力量註定此次行動風險很高。第455中隊中隊長科林•米爾森中校擔任此次突襲的指揮官,作為一名轉戰多年的老兵,他在地中海和北海擊沉了不少德意艦船,年僅25歲就擔任中隊長,能力毋庸置疑。米爾森對此次行動持保留態度,尤其在戰爭臨近結束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發動代價高昂的作戰,但他還是奉命出擊,盡最大努力達成目標。

德國人沒有坐以待斃,在早上英軍偵察機飛過後,意識到已經暴露的Z-33向峽灣更深處轉移,在緊貼峽灣南岸的新泊位拋錨,其他警戒艦艇停泊在峽灣兩岸的鄰近位置,所有泊位都處於海岸高炮陣地的射程內,構成全方位的防空火力圈,無論岸上還是艦上,所有防空炮手和瞭望哨都高度戒備,警惕地注視著天空,駐赫爾德拉的德軍戰鬥機部隊也待命出動。

激斗山海之間

2月9日下午1時30分,米爾森帶領32架“英俊戰士”從達拉奇基地出擊,直取費爾德峽灣,達拉奇聯隊的4箇中隊全部參加行動,第404、455中隊的飛機在翼下掛載8枚RP-3火箭彈,第144、489中隊的飛機沒有攜帶炸彈或火箭彈,將使用4門20毫米機炮和6挺7.7毫米機槍向目標潑灑彈雨。RP-3火箭彈帶有25公斤穿甲彈頭,最大速度480米/秒,最大射程1600米,對於船殼單薄的貨船和輕型艦艇有很好的殺傷效果。第65中隊的12架P-51負責護航,第279中隊的2架“沃裡克”作為後援伴隨出動。

英軍機群於3時40分越過挪威海岸線,“英俊戰士”降低高度,準備進攻,“野馬”則留在高處警戒。第144、489中隊各派出1架飛機充當觸角,它們從早上偵察機報告的位置飛越費爾德峽灣,然而那裡已經空無一船,於是在3時50分向米爾森報告未發現目標,之後向東飛往峽灣盡頭,依然沒有看到躲藏在海岸巖壁下的德軍艦船,只好向北轉向偵察另一條峽灣。與此同時,赫爾德拉機場的Fw 190接到警報,於3時50分緊急升空,前往費爾德峽灣截擊英軍攻擊編隊。

在接到報告幾分鐘後,米爾森率領的主力編隊由南向北飛臨費爾德峽灣南岸,突然英軍飛行員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張由縱橫交錯的曳光彈道和爆炸煙雲構成的火網之中,數不清的炮彈從下方的海面和陸地上飛昇到天空中,隔著座艙蓋都能感受到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火藥味,整個天空彷彿都在顫抖著。原來英軍機群恰好從德軍錨地上方飛過,而誤以為英機就要投彈的德國人按捺不住,急忙開火攔截。不過,德軍炮火起初準頭不佳,未能命中任何一架英軍飛機。

在猝然接敵之際,米爾森下令編隊右轉,準備按計劃由東向西發起攻擊,可是很快他就發現由於海岸山勢和海岸線的走向,難以從預定方向進入攻擊航線,只能被迫向峽灣入口轉向,之後重新整隊由西向東展開攻擊,這意味著英軍機群必須直面德軍的防空炮火,並在攻擊之後迅速爬升,緊貼著上升的山坡脫離德軍火力圈,稍有不慎就會中彈或撞山,更糟的是,在兩岸群山的侷限下英軍機群只能從一個方向接近目標,而不能像以往那樣從多個方向夾擊目標,分散德軍的防空火力,相反德國人倒可以集中炮火組織攔截彈幕。總之,整個戰鬥與作戰預案完全背道而馳。

激戰持續到4時25分,有7架“英俊戰士”被德軍防空炮火擊落,另有2架“英俊戰士”和1架“野馬”成為Fw 190的戰果,其中第404中隊參戰的11架飛機中有6架墜落,損失過半,有14名英軍飛行員犧牲,4人被俘。德軍方面有4~5架Fw 190被擊落,2名飛行員喪生,其中包括林茨本人,他在取得了第70個戰果後被擊落殞命,於3月12日被追授騎士十字勳章。Z-33和幾艘德軍艦艇在空襲中受損,至少有7名水兵陣亡。

餘音隨風飄蕩

在攻擊結束後,倖存的“英俊戰士”飛離峽灣與“野馬”會合向西返航,不少飛機被德軍炮火所傷,以至於無法安全著陸,有2架“英俊戰士”因為起落架毀壞只能以機腹迫降。這場戰鬥英軍損失了9架“英俊戰士”、1架“野馬”和18名飛行員,僅對Z-33造成輕微損傷,未能達成作戰目標,損失比例則超出預想,是戰爭期間中英軍海岸司令部在聯隊規模的空襲行動中損失最大的一次,這一天被達拉奇聯隊的飛行員們稱為“黑色星期五”。

費爾德峽灣空戰促使海軍部接受海岸司令部司令索爾託•道格拉斯空軍上將的建議,將運輸船作為優先攻擊目標,同時從3月初開始增派一箇中隊的“野馬”保護挪威海岸的巡邏行動。米爾森中校因為在費爾德峽灣行動中表現出的勇氣和行動力而被授予優異服役勳章。

躲過一劫的Z-33於夜幕降臨後拔錨啟航,繼續航程,途中遭遇了另一次有驚無險的空襲,於2月11日抵達特隆赫姆,在修復完畢後於3月26日再次踏上歸國旅途,最終在4月2日平安進入斯維內明德港。然而,德國海軍已經沒有足夠的燃料供其出海作戰,Z-33於4月底退役,被置於德意志灣作為浮動防空炮臺迎來戰爭結束,於1946年1月作為戰利品移交蘇聯海軍,更名為“敏銳”號,在波羅的海艦隊服役至1955年4月。

1985年5月8日,在挪威解放40週年之際,挪威人在費爾德峽灣豎立了一座戰爭紀念碑,紀念在那場戰鬥中死去的英德官兵,後來這座紀念碑被移至卑爾根國際機場。當年在費爾德峽灣空戰中被擊落的2架Fw 190戰鬥機的殘骸在戰後被發現並得到復原,其中包括林茨中尉駕駛的那架Fw 190A-8,如今被儲存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軍事航空博物館內。

1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他是明朝唯一被煮成肉湯的王爺,體重300多斤,肉湯至今還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