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齊威王、齊宣王兩代君王的經營,到齊愍王田地時,齊已稱霸東部,曾號“東帝”,與秦昭王的“西帝”並立。但齊愍王的狂妄自大,四處掠奪,遭到諸侯國的反撲,斷送性命,並使強齊遭到重創。
在此之後的,能夠使齊數十年沒有戰火,支撐到其他五國滅後,最後歸降秦國。這期間一個奇女子的貢獻功不可沒,她就是齊愍王的兒媳,齊襄王的王后,末代齊王建的母親,史稱“君王后”。
慧眼識珠,私定終身
《燕召公世家》記載,齊愍王趁燕國內亂,派齊軍打入燕國,導致燕王噲在戰亂中喪生,齊短暫地霸佔了燕的大部分國土,卻遭到了加倍償還的打擊。
燕昭王招天下之賢士,誓雪先王恥辱。軍事奇才樂毅從魏國來到燕國,經過幾年的備戰與外交努力,聯合秦、楚以及趙、魏、韓,建立了反齊聯盟。
齊愍王四十年(公元前284年),樂毅發兵征討齊國。聯軍連下70餘城,燕軍追擊敗逃的齊軍,攻入齊都臨淄,奪取了齊國所有的寶物,焚燒了齊國的宗廟宮室。齊湣王逃到莒城,被楚國大將淖齒所殺。
齊國除了聊、莒和即墨三處沒被攻下,其餘都劃歸燕國,達六年之久。
《田敬仲完世家》記載,愍王之子法章變名姓到莒城太史敫的家中當僕人。法章畢竟是國君的兒子,舉手投足間與一般僕人不同。太史敫的女兒覺得法章相貌、氣質不凡,不是普通的人。由此,就開始關注他,經常偷著送一些衣物、吃食等生活用品。一來二去,兩人就產生了感情,並且私定終身。
楚將淖齒離開莒城後,莒城裡的人和齊國逃亡的大臣商量尋找愍王的兒子,立新齊王。
要說田齊還是很受愛戴的,但法章非常謹慎,在沒有搞清大臣們的真正想法前,不敢貿然出來承認,害怕他們殺害自己。後來確認沒有風險後,才敢承認是愍王的兒子。
於是莒人共立法章,這就是襄王。齊國田單憑藉即墨一城的兵力,打敗了燕國軍隊。燕將騎劫戰死,燕軍後退到本國,齊國全部收復了被燕佔領的城池。
襄王即位後,不忘患難時所遇的知己,立太史敫的女兒為王后,稱為君王后。
君王后“自嫁”,太史敫與她終生不見。司馬遷卻稱讚她“賢”
太史敫是一個正統的史官,他知道當時的婚姻禮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君王后與田法章是在相互交往中產生的愛慕,沒有稟明父母,更沒有媒妁之言。所以,看到齊王迎娶女兒的大轎,不是感到光耀門楣,反而覺得是奇恥大辱:
"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種也,汙吾世!"
終身不睹君王后。
太史敫大罵女兒,沒有媒人做媒就自己嫁人了,我沒有這樣的女兒,玷汙了我的家風!併發誓終身不與君王后見面。
君王后賢,不以不睹故失人子之禮。
君王后賢惠,並不因為父親的態度,不想見她而惱恨父親。而是按照女兒應該有的禮節,對待自己的父親,侍奉父親只有更加盡心盡力。
君王后與田法章如果是現在,就是自由戀愛,君王后慧眼識珠,田法章不厭糟糠,但在當時確實是有失禮教。太史敫也沒有錯,他是按照封建禮教來要求女兒的。當然,他的這套說辭有“表演”的成分,防止別人在背後對自己指指戳戳。一個父親怎麼能不想見女兒呢,恐怕背地裡要偷看多次呢。
君王后輔佐兩代君王,司馬遷二次贊“賢”
齊襄王法章在莒住了五年,君王后生了兒子田建。齊將田單打敗燕軍後到莒城迎接襄王回到臨淄。齊國原有的土地全部重新歸屬齊國。齊王封田單為安平君。
齊襄王為了比較懦弱,連自己是太子都不敢承認,但他有個賢內助君王后輔助他。齊襄王經歷的戰事有:
齊襄王十年,趙國將領燕周率軍攻打齊國,奪取齊國的昌城、高堂。
齊襄王十三年,趙國藺相如率軍攻打齊國,攻至齊國的平邑後撤軍。
齊襄王十四年,秦國攻打齊國的剛邑和壽邑。
齊襄王在位19年去世,他的兒子田建繼位。齊王建十五六歲,由母后君王后輔政。對於君王后的執政策略司馬遷是讚賞的:
始,君王后賢,事秦謹,與諸侯信。
這裡的“賢”主要是指邦交政策。這時的齊已經沒有了能與齊抗衡的力量,“事秦謹”,顯然處於弱勢。君王后對秦比較謹慎,不對抗,但也不卑躬屈膝,處於“陌生的朋友”的狀態。
與其他諸侯國的關係,講究“信”。雖然在秦國削弱諸侯國的戰爭中絕不助紂為虐,也給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援。
齊國又處在東部海濱,秦國忙於攻打三晉、燕、楚,而這五國面對秦國的進攻,自救不暇,因此齊王建在位四十多年沒有遭受戰禍。齊國也因此偏安一隅,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那時的老百姓是幸福的。
齊王建十六年,君王后去世。齊王建任命後勝為宰相,導致齊國形勢急轉直下。後勝比較貪婪,他收受秦間諜的錢財,勸說齊王放棄合縱而歸降秦國。
(齊王建)二十八年,王入朝秦,秦王政置酒咸陽。
齊秦的關係從來沒有這麼“友好”過。但接下來就是秦國吞沒六國的十年戰爭。五國滅亡後,秦軍攻入臨淄,齊軍無力反抗。齊王建於是投降,被遷到共城。
秦統一不可避免,但奇女子君王后守護齊國四十年的功績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