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嫡長子,本有望繼承大業,卻在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政變中喪命。李世民弒殺兄弟後,又血洗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脈及其黨羽,人言李世民踏著血路登臨皇位。
李建成已死,但太子妃的下落卻成了謎。李世民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將貞觀前後的史料大肆刪減,因此人們對太子妃一無所知,甚至姓甚名誰都無從知曉。但好在,1300多年後的今天,太子妃的身世重見天日,與此同時,也為我們還原了李世民血洗兄弟的“犯罪現場”。
01太子妃的身世可以重見天日,還要感謝一群盜墓賊。2013年,西安警方破獲了一起倒賣文物的案件,在大量的文物中有一塊墓誌,上刻“大唐故隱太子妃鄭氏墓誌銘並序”。貞觀十六年(642年),李世民追贈李建成為隱太子,由此便知隱太子妃鄭氏就是當年的太子妃。關於太子妃的一切和當年的慘案,在千年之後公之於眾。
02根據墓誌記載,太子妃名叫鄭觀音,觀音與佛教有關,唐朝是個崇拜佛教的王朝,比如李建成,小字毗沙門,專家推測其很有可能附會毗沙門天王。但鄭觀音也許不是太子妃的本名,比如陳後主的皇后沈婺華,在陳朝滅國後,落髮為尼,更名為觀音。聯想到太子妃的經歷,或許在李建成死後,她皈依佛門後自取的名字。
太子妃姓鄭,鄭氏在當時為名門望族,南北朝皆有官至宰相的高官,據推測鄭觀音出自北朝高官。因此,鄭觀音從小家境優越,長相貌美,品德高尚,碑文以東漢馬皇后和鄧太后與之相比,可見鄭觀音有母儀天下之風。
鄭觀音於16歲嫁給李建成,當時李淵還沒有太原起義。沒多久,李淵起兵,李建成跟隨李淵入主關中,隨即李建成被封為太子,鄭觀音也成了大唐的太子妃。一切都很順利,鄭觀音也將成為唐朝的下一個女主人。
不過,鄭觀音並沒有因此而驕傲,時常注意言行舉止,孝敬公婆,厲行節儉,對金銀珠寶不感興趣,反而喜歡讀書寫字,從不爭風吃醋,把東宮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條。可惜好景不長,玄武門政變發生後,一切都變了。
03鄭觀音的墓誌是由唐朝皇家所制,因而墓碑對血案也閃爍其詞,只有幾筆帶過,但從一些細節也能看出,當年的李世民是有多麼的殘忍。史書記載,李建成死後,其五子全部被誅,但這五個兒子多大呢,現在我們才知不過是3歲小兒!
鄭觀音的墓誌上記載李建成的第二個女兒李婉順,生於武德6年,4歲喪父,可想而知其他5子也不過上下年齡,李世民斬草除根,連3歲娃娃都不放過,現在想起來還是讓人不戰而慄。
鄭觀音眼見丈夫和幼小的孩子被殺,她卻束手無策,這是怎樣一種心情!但留給她的不僅僅有悲痛,更有4個幼女和腹中的孩子。沒錯,當時的鄭觀音已經懷有身孕,但她是什麼心情呢?恐怕是萬不願這個孩子出世,萬一是個男孩,還是難逃厄運,就算是個女孩,出生也沒了父親。
好在,這個遺腹子是個女孩,28歲的鄭觀音便帶著5個幼女住到了宮外別館,過起了低調的生活。鄭觀音身著粗衣,不施粉黛,含辛茹苦的撫養女兒成人。相比李世民風光嫁人的公主,李建成的女兒們卻無人問津,甚至沒有一筆記載。
鄭觀音就這樣與世隔絕,窗外的盛世於她而言也沒有任何關係。鄭觀音在別館安靜度過50多年,直到上元三年,死在了長樂門內,享年78歲。78算是高壽了,但對鄭觀音來講,每一日似乎都度日如年,不知時間有沒有撫平她的傷口。
04鄭觀音是前太子妃,為何李世民當初沒把她也一起殺了呢?或許這裡有三點考慮:
其一,女人不同於男人,在政變中大多可以活命,她們常以“獎品”的形式被賜給其他男人。比如南陳滅亡時,陳後主的姐妹和後宮佳麗全部被楊堅父子賜給了功臣和將領,而李元吉的妻子也被李世民佔有,可見女人並不是皇權忌憚的物件,反而是以之炫耀的資本;
其二,李世民忌憚鄭氏的家庭背景,不敢對其怠慢。上文所述,鄭氏是名門望族,李世民還要籠絡士族為其所用,而且鄭氏一族與李唐皇室關係盤根錯節。比如李世民就有位鄭姓賢妃,令據《冊府元龜》記載:“李安嚴與隱太子同取鄭氏,因事東宮”,可見鄭觀音的姐妹也嫁作宮中朝臣;
其三,李世民在利用鄭觀音緩解“家庭”內部矛盾,算是為罪行在懺悔,或者是讓外人看起來他在懺悔。從鄭觀音的墓誌可以看出她的經歷,鄭觀音死於李治執政時期,李世民父子能夠對其妥善照顧,是他們修補家族裂痕的表現。
但不管李世民對鄭觀音有多麼的照顧,是否能比得上李建成在世對她的一句叮嚀、比得上子女在父母膝下承歡的天倫之樂?覆水難收,結局已定,世人自有公論。這一對分隔半世紀的夫妻,終於可以在九泉之下相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