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看不起楊國忠,楊國忠告安祿山要反,皇上不信。
當時安祿山兼任三道節度使(有點像3個省的省長),本來想等唐明皇去世以後再動手,結果楊國忠總是刺激安祿山,於是爆發了。
755年,11月,安祿山發兵15萬,號稱20萬,造反。12月,安祿山打到洛陽,稱大燕皇帝。
楊國忠擔憂潼關將領哥舒翰對自己不利,慫恿唐玄宗下令哥舒翰帶病出徵,潼關是20萬臨時拼湊的兵,外面是久經沙場的邊軍。哥舒翰戰敗,當夜,唐玄宗出逃長安,去成都。(一個朝代的興衰更替如此之快,隱隱從高層人士的言行舉止中有了徵兆。所以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逃難成都途中,下面的部隊造反,殺楊國忠,楊貴妃。太子北上抗擊叛軍,為後來的唐肅宗。1年後,收復長安和洛陽。6年後,驚憂而死。
唐肅宗,利用宦官掌控前線,避免邊軍作亂。
代宗繼位後,想從制度上掌握國家財政。鹽鐵專賣稅出臺。
=======================
郭子儀,武則天時期的武舉,從邊疆打仗一路上來,到安史之亂時,抵抗安祿山部隊,官至宰相,最後封王。
郭子儀很有智慧,當時唐肅宗懼怕邊將反叛。宦官當時挖了郭子儀的祖墳,郭子儀進宮朝見,說自己帶兵打仗難免傷及別人的祖墳,自己的祖墳被傷也在所難免。
郭子儀經歷,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平時姬妾不離側,生子女兒孫無數,有時有人叫爺爺,他也不認識,就點個頭。
唐德宗時期,盧杞深得皇上喜歡。盧杞前來拜訪時,郭子儀遮蔽左右,一個人等待盧杞到來。事後解釋,盧杞長的難看(貌醜心兇險),女人看了一定會笑,他覺得受了譏笑,他之後上臺了,我的家族就完了。
安祿山的叛亂被平,部分原因是內訌。但是,郭子儀在當時很有威望,朝野上下都很敬重他。
郭子儀,福祿壽三全。每次打仗搞不定就派他去,打贏了回來就剝奪兵權。郭子儀處之泰然。
資治通鑑點評:天下以其身為安危殆三十年。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疾,窮奢極欲而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終,其將佐致大官、為名臣者甚眾。”這幾句評語凸顯出了一個善於團結各種力量的巨人的形象:皇帝不疑忌他的功高、同僚們不厭惡他位尊、平常人並不反對他的奢華;同時,他善於提拔與培養人才,所以他的屬下有許多人都成為國家的重要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