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上一篇文章我寫到了劉備為何要在稱帝三個月之後就發動全國之力出兵東吳。而夷陵之戰的戰敗,可以說是給蜀國帶來了滅頂之災。劉備白帝託孤之後,為何蜀漢的權力中心的幾位大佬都選擇北伐。而北伐屢次戰敗,還是一如既往的選擇北伐。

北魏的形勢

這裡先說說北魏,在三國後期,北魏率先統一北方。可以說是地大物博、兵多將廣、經濟發達。可以看到,長期雄踞北方的曹家,每一次戰鬥隨隨便便都能組織幾十萬大軍。但是正是因為北魏地盤太大,這樣組織內部計程車族豪紳也就多了。大家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其實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曹丕篡位,導致北魏內部戰亂頻繁,經常都需要調兵平定內亂,導致北魏無暇對外征戰。主要還是搞內部團結去了,所以北魏也就成了蜀國一個很好的進攻目標。

東吳的形勢

東吳的孫權可以說是一位川劇變臉大師。為了東吳的利益,他可以隨時跟一方合作。再加上蜀國才兵敗東吳,諸葛亮求和的姿態聯合東吳,所以東吳也就跟蜀國屬於聯盟狀態。而曹丕稱帝之後,孫權也頻繁示好曹丕,所以東吳可以說是一個“牆頭草”的勢力。誰強我跟誰,你們兩家打架我先看看,誰贏了我跟誰。所以東吳可以說是既不能重視,又不能忽視,它的存在就是為了防禦另一方一家獨大。本應打東吳的,但是蜀國害怕跟東吳交戰的時候,北魏突然打過來,那就可能直接導致蜀國被滅。

蜀國的形勢

最後來說說蜀國,此時的蜀國。國力空虛,才從夷陵之戰的戰敗中走出來。正需要休養生息,但北魏和東吳是不會允許你發展勢力的。所以蜀國在諸葛亮的統領下,只有選擇出兵北伐。還有一點就是蜀國內部小陣營很多,又初始元老諸葛亮、趙雲荊州一派;有後期投靠的黃權、魏延和益州將領一派;還有少數民族投靠的一派。當初一起打天下沒空瓜分利益,也就不會有矛盾出現。這下有了地盤利益又無戰事必定會爆發內部矛盾,所以為了讓內部不爆發內亂,諸葛亮只有發動北伐。一是為了讓其他兩國看到蜀國的實力;二是讓內部不爆發內亂;三是蜀魏本就是勢不兩立之勢,所以不會共處;四是諸葛亮只有放手一搏,因為其他兩個勢力不會讓你休養生息。

在這樣一個大形勢之下,蜀國想要的只是不被滅亡,所以諸葛亮選擇跟敵人言和聯盟。從現實點來說,當時的蜀國局勢已經是無力挽回了。北魏的強大讓孫權頻頻示好,蜀國的弱小讓曹丕不當回事。所以諸葛亮選擇北伐其實也是被迫的選擇,你不打人家,人家就要來打你。但是佔據戰鬥主動權的往往士氣更勝,所以只有選擇北伐。

再加上諸葛亮定的接班人姜維,在北伐失敗之後。心有不甘,往後的十幾次北伐,都是敗多勝少,慢慢的一步步虧空來蜀國的國力。其實還挺為劉禪不甘的,因為劉禪並沒有《三國演義》裡寫的那麼不堪,只因失敗者總要有個一背鍋俠來買單。所以前期諸葛亮發動的北伐主要是為了打出聲勢,安撫內部士族。後期姜維主持的北伐,更多的是心有不甘,還有些許無奈。因為此時的蜀國已經沒有回頭路了,只有跟北魏死磕到底。

這也告訴我們,遇到強大的對手的時候,找到合適的盟友很重要。自身不敵,那就尋找盟友一起抗敵。不要意氣用事,死磕的態度做事贏了你就是一段佳話,輸了那就是笑話。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日不落帝國”的帝國世紀—維多利亞女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