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10月18日,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縱火焚燬。時至今日,圓明園罹難逾160年了。它的被毀,是人類文明的一次歷劫,也是中國人永遠的民族之痛。
今人看見它,只見一堆破石瓦礫、殘垣斷壁,難以想象它曾經的絕代風華、美輪美奐。
被燒燬前的圓明園究竟有多美?
法國作家雨果這樣描述圓明園罹難前的盛況。總結起來,雨果用了四個字形容:恍若月宮。
“ 請您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造一個夢, 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後宮,放上神像,飾以琉璃, 飾以黃金,飾以脂粉。請詩人出身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請您想象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宮殿,是神廟… ”
在紀錄電影《圓明園》中,也有一些對圓明園之美的回憶描述:
“ 一個英國軍官說,法國所有的皇家城堡和宮殿,加起來也抵不上一個圓明園。”“ 中國皇帝的夏宮很有名,遠征期間,我一直在想象它的美麗,當我真的置身其中時,它的豪華仍然令我震驚……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大家的感覺都是一樣的,再也找不出可以與之媲美的花園了。 ”
你是不是和我有一樣的感受,文字越美,它所經歷的劫難就越讓人心痛。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向北京城西北郊進犯,清軍殘部不戰而逃,侵略軍直撲圓明園。當法軍抵達圓明園時,咸豐帝已經逃往避暑山莊。1860年10月7日起,英法侵略軍湧入圓明園大肆搶掠,億萬文物珍藏被洗劫一空,攜不走者則擊而毀之。1860年10月18日、19日,英軍3000餘名官兵,連續兩天在圓明園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一代名園慘遭焚燬。
如今,160年過去了,在這160年裡,有嘆息不完的遺憾,有磨滅不了的傷痛,更有無法忘卻的恥辱和時時懸頂的警鐘。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