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80多年前發生在河北南部的抗戰故事。
諸位都知道,抗戰時期在河北堅持作戰的八路軍和民兵條件非常艱苦。比起荷槍實彈的日本兵來說,八路軍裝備很差。在這期間,為了能阻礙敵人進攻同時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冀南地區還開展過大規模的“挖道溝”活動。
話說,早在129師進駐到河北南部後,師長劉伯承就從對日作戰中總結出了“破毀交通”“挖毀道路”的經驗。於是從1938年12月開始,冀南地區的軍民在陳再道等主要軍區領導的組織下,開展了大規模的挖道溝活動,這些道溝多數聯通,高度從1.5米到2米不等,底部寬度在2-3米之間。有的比較寬一點的道溝可以容下大車通行。
從12月開始一直到來年的7月,在不到八個月的時間裡,冀南軍民挖出了近22000華里的道溝。這個資料足見當時在八路軍領導下的老百姓挖溝積極性有多高。
當時有的村子,進行著夜以繼日的挖溝活動,青壯年、小孩老人和婦女齊上陣,老百姓還給道溝變了順口溜:你鏟我刨挖得快, 挖成路溝光溜溜。八路軍挎槍溝中走, 小日本把命丟。
大規模的挖道溝活動,將敵人賴以生存的交通線變得支離破碎,這讓在作戰中嚴重依賴汽車等工具的日偽軍行動變得遲緩。這些道溝的存在也就遲滯了敵人的行軍速度,為八路軍和地方武裝贏得了寶貴時間。
而且一些道溝本身就利於八路軍埋伏躲藏。這樣在作戰中,就很利於八路軍作戰,而摸不清情況的敵人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兒。
此外,這些道溝還非常利於藏人。當時日偽軍來掃蕩後,老百姓來到道溝中躲藏,而且還可以在道溝中自由穿行。這樣一來就保證了很多平民百姓的自身安全。
此外,一些規模較大底部寬的道溝還可以暢行馬車等交通工具。這些道溝就在特殊時期成為運送重要物資的通道。
劉伯承元帥
舉例來說,1940年冬天時,冀南軍區要運送一些大型印刷機械,最後八路軍動員了300多民兵自衛隊趕著100多頭毛驢才完成了這次運輸。1943年邯鄲的一些縣份鬧旱災,百姓吃飯成了大問題。一些救災物資就是在道溝中進行的運送。
冀南的經驗得到推廣後,在魯西地區也開始了大規模的挖溝活動。河北中南部多數是平原,不利於游擊戰的八路軍躲藏,只有人為地改造地形才能讓人民軍隊在戰爭中掌握主動權。這個故事也反映了當年抗戰歲月中八路軍作戰的艱難和對日作戰取得勝利是多麼的不容易。